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我国各地加大投入力度共同打造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畜产品质量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安全与健康,国家一贯高度重视。这些年,国家和地方全面着手畜产品质量检测建设,工作卓有成效,全国省市(地)两级已普遍开展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畜产品进入严格质量防控阶段。但是,从各地实际情况看,一些地方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防控体系还不太完善,主要原因是经费投入不足影响防控效果。笔者认为,只有保障投入、增加投入,才能使畜产品质量安全防控体系再上新台阶,从而有效减少或预防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
  
  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亟待加强投入。近年来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如瘦肉精中毒事件、问题奶粉事件等还不时见诸报端,动物重大疫情,如高致病性禽流感、生猪高热病、链球菌病等,还在威胁行业生产和畜产品安全。在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方面,各地工作进展也不平衡。据了解,目前县一级畜产品检测机构尚不健全,其检测工作基本靠采样送检。目前的地市级畜产品质量检测大多重点检测瘦肉精、部分药残,其余检测开展的很不平衡。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早已开展了对调进活猪和猪肉的瘦肉精等项目的检测和准入制度。一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地市,也相继成立了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并常年开展辖区内畜禽产品的质量检测工作。但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如苏鲁豫皖交界地区的几十个县市该项工作维持在采样和送检上。
  
  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防控效果。在经济发达地区,一个中等城市一年的畜产品检测经费财政拨款就达500万元;而经济欠发达城市的款项却相对严重不足。据了解,在苏北地区某地级市,市财政每年拨给用于畜产品检测的专项费用仅为5万元。目前检测1份瘦肉精样品所需费用为80-100元,检测1份三聚氰胺需300-400元,检测1份多巴胺需100-150元,而且这些费用仅限于化验室的试剂消耗,并未包括抽样的费用(车辆、过路费、差旅费等)。因此,目前在大多数已经成立检测机构的地市,检测项目的内容主要是饲料、饮水、添加剂等畜禽生产的投入品;而畜产品的检测则大多仅停留在为省级检测机构的采样和送检上。目前大多地市级对染病畜产品中病源原生物的检测和中毒检测以及药残检测的能力不强。许多地市级检测机构因为经费不足,对辖区里的畜产品(如定点屠宰场点的肉品)抽检的次数大打折扣。
  
  食品质量事关大局,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凸显重要,各地要加大投入,共同打造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作者:周泓 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16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