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贵阳空心砖标准“打折”坑了谁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2月17日,中国质量报一篇题为《贵阳空心砖存在质量盲区》的报道引起了当地质量技监部门的高度关注。近段时间来,贵州省贵阳市质量技监局对该市空心砖生产厂家进行了大面积的抽查,但在处理上遇到了一些问题,根据国家标准,轻集料承重砌块最小外壁厚不应小于30mm,肋厚不应小于25mm,保温砌块最小外壁厚和肋厚不宜小于20mm,于是,很多厂家就在“不应”“不宜”等字眼上钻空子。

  贵阳市某轻型墙体材料厂负责人说,如果作为一个正规的空心砖生产企业,要执行国家标准并非难事。既是如此,可偏偏就有很多企业愿意在标准的讨价还价上下功夫,而不愿意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这种状况被称之为标准“打折”现象。

  据了解,标准“打折”现象在贵阳并非建材行业独有,在其他一些行业里甚至更加突出。如贵阳市某知名食品企业,其产品畅销海内外,但如果到了该企业的生产场地,则很难把眼前所见与企业的知名度联系在一起,一名外地记者到此采访后说了一句话:“也许某一天一根头发就会要了这个企业的命。”这不是危言耸听,近几年来,一起质量事故击垮一个企业的事已不鲜见。而在另一家食品企业,所生产的一种卤汁品因在保质期内霉变屡遭投诉,企业有关负责人的解释是:卤汁品在生产时会有油渗到包装上,压合时难免脱开,漏气后导致霉变,属于技术上的问题。这样的解释显然很难自圆其说,既是技术问题,为何不能克服?

  有关人士分析标准“打折”现象,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如空心砖的生产,要掺入轻集料或增加砖壁厚度,就得增加成本。而食品企业要改善生产环境或解决技术上的问题,就得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二是有的企业满足于现状,小富即安,既不愿做大做强,也不想做小做精,得过且过。

  有人认为,标准“打折”是贵阳市至今没有一个“中国名牌”的原因之一,如果一个企业产品连国家标准都达不到,想创名牌想获得免检又从何谈起?而有关人士则指出,企业将标准“打折”,最先是坑了消费者,最终是坑了自己。

  日前,记者从贵阳市质量技监局了解到,从1989年至今,贵阳市两城区到该局登记备案的各类企业为4200多个,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企业标准已经滞后,为了提高该市企业整体质量水平,目前,该局已开始对企业产品标准的时效性进行清理审查。

作者:欧阳维民 刘 艳 来源:中国质量报 发布时间:2004年05月01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