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落幕的第十一届苏迪曼杯羽毛球赛上,中国羽毛球队以一盘未失的完美战绩夺冠,第七次捧得苏迪曼杯。按理说,看中国队一场一场赢球是件很过瘾的事,可不少球迷仍呼不爽。倒不是球打得不好看,而是中国队球员的那身装备让比赛过程的观赏性打了折扣。
为本届赛事中国国家羽毛球队提供赞助的是我国知名运动品牌李宁。就李宁参与此次赛事的表现,官方给予了这样的评价:“国家羽毛球队全胜夺杯,李宁立下了汗马功劳。”可就是这个“汗”字影响了球迷,让他们感到不爽。不管是在现场还是通过电视屏幕观看比赛,我国球员身上的那件“汗衣”总是让人为他们捏把汗:战酣之时,球衣被汗水浸透,将球员紧紧包裹,别说他们不舒服,就连观众看着心里也“黏”得难受。
现场解说嘉宾在介绍国家队比赛服时说:“这件新战袍用新材料制作,重量只有70克,而且吸水性很强,保证运动员的汗水不会轻易流到场地上……”想想看,一件吸满汗水的球衣还会“只有70克”吗?有打羽毛球运动经验的人都知道,一场球下来,出几百克甚至上千克的汗是很正常的事,如果这些汗水“不会轻易流到场地上”,其对球员的影响可想而知。
相信李宁的研发人员及其高层已经看见自己球衣在赛场上的“汗人”表现了,而球迷和网友们对“汗衣”的批评之声也能传到他们的耳朵里。然而,时至今日,李宁方面对此一直保持沉默。不做解释,可能是因为不好解释;也可以推断,李宁现在大概正在为其球衣设计制作出现的这个“失误”而大感“汗颜”和懊恼吧。
不过,实事求是地说,李宁高调签约国家羽毛球队成为其未来征途中新的赞助商,并首次亮相本届赛事,在品牌营销上还是比较成功的。无论是赛前频繁见诸媒体、网络的“胜器上阵、灵人争锋”的宣传口号,还是其“风”、“火”、“山”、“林”的产品策划,处处彰显出该品牌进军羽毛球运动领域的勃勃雄心和必得之志。而作为中国体育用品第一品牌,李宁在为本届赛事打造高端产品方面的勇气和精神也着实让人佩服。李宁曾在媒体这样公开它的投入:“518个日日夜夜,632位科研人员开发,3226人次试穿试打。”由此可以看出李宁是下了工夫的。
然而,要想在对自己来说比较陌生而且强手如林的羽球运动用品领域获得成功,远比想象的困难。目前,国内羽球产品市场分布着YONEX、VICTOR、RSL、SOTX、凯胜、登路普、熏风等众多国内外品牌,竞争异常激烈。尤其是日本的YONEX,凭借50多年的专业积累和品牌影响力,至今仍一家独大,使其他品牌无法望其项背。正因为有YONEX的存在,耐克和阿迪达斯这两个国际顶级体育用品品牌都不敢轻易涉足这个领域,而这两个品牌的羽毛球装备至今还基本处于空白。尽管李宁是我国体育用品商中的老大,但在市场规模、技术实力和品牌经营等方面,均难与上述两个品牌相比,而如今以“新秀”身份涉足羽毛球产品领域,不能说是不明智,但仍给人一种冒险的感觉。在本届赛事上出现的“汗衣”问题,表面看来仅是产品设计上的瑕疵,实质上暴露的却是其品牌战略方面的失误。
这两年,李宁品牌营销做得非常不错,特别是北京奥运营销,不仅赚足了口碑,而且还极大地提升了品牌溢价。然而,古语说得好:“工夫在诗外”。李宁在品牌营销这种“做诗”的工夫上花的时间精力太多,是否影响到它在质量提升、技术创新等“诗外”内功方面的修为呢?这的确是个问题。
但愿李宁现在已经开始反思,并对自己在品牌建设战略上存在的问题有所警觉,并从“汗衣”问题上汲取教训,向那些国际顶级体育品牌看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专业水平的提高上,在体育用品市场真正做到“胜之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