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一场格局、体制、产业结构、贸易和投资布局等方面的深刻变革。世界经济国际化、网络化和自由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与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廉价劳动力、广阔的市场将最大限度地聚合在一起。
金融国际化、贸易自由化和生产经营跨国化成为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三个组成部分。在一体化进程中,发达国家以其先进的科学技术、雄厚的经济基础,以主导国的地位掌握了制定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并以其先期发展优势,获取了市场的最大利润。而发展中国家处于非主导国地位,没有先期发展的优势,却要在贸易中遵守和执行"游戏规则",这就是世贸组织成员和非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差异。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标准化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是不同层面上的两个概念,但却存在着一种必然的联系,世界经济一体化离不开标准化。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消除贸易壁垒,促进世界贸易自由化,标准化之所以在世界贸易活动中受到关注,就在于它具有两重性,不仅有正面效应,而且有负面效应。
一、 标准----既能促进世界贸易又能制造贸易壁垒
1947年英、美、中等23个国家签定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凡参加关贸的国家,在经济交往中可以享有优惠。关贸的前七轮多边谈判中,平均降低关税达68%以上,促进了世界贸易总额的增加。第八轮谈判范围从一般产品扩展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和信息技术等。1997年又达成三项重要协议:一是基础电信协议,旨在创建一个包括电话、传真、计算机、互联网络和卫星通信在内的语音和数据通信的开放性世界市场,参加谈判的68个代表方承诺几年内逐步开放本国的电信市场;二是信息技术协议,41个代表方承诺在2000年1月1日前取消包括计算机软件、硬件、通信设备、半导体及其生产设备和科学仪器在内的200种信息技术产品的关税;三是金融服务贸易协议,约70个代表方同意在1999年对外开放银行、保险、证券和金融信息市场。这些都标志着世界贸易的自由化正在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贸易领域延伸,这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在关贸总协定中,一切有关技术的问题均是有关标准为基准点的。《贸易技术壁垒协议》明确规定:一切需要有技术规则或标准的地方,缔约方均应以这些国家的技术规则或标准作为制订本国技术规则或标准的依据。假如各国都执行同一个技术规则或国际标准,那么并不会产生壁垒。产生消极作用的原因在于各国的法规和标准之间的差异,造成了各国对产品质量的不同评价,引起纠纷和摩擦。近几年来,中国出口商品被进口国海关扣留或拒收的事件屡屡发生,除一部分确属质量原因外,主要是由于进口国重新制订了检验标准。 德国重新制订了纺织品验收标准,规定纺织品的染料中不能含有偶氮颜料的成份;欧盟对进口肉类食品,不但限制农药残留量的限量,还要求检查出口国生产厂家的卫生条件和质量保证体系的认证。目前,欧盟各国正加紧制订190项商品数万种产品的安全、健康和环境的统一标准,仅洗衣机的机电系统,标准就达100多页。
"欧盟"统一大市场发展非常快,刚开放市场时,他们突然发现外国产品大量流进来。如法国人非常喜欢吃英国的糖果、喝美国的果汁,市场一开放 ,本国的市场被他国占领,为了抢占市场,法国于是设法修改产品技术标准。修改后的糖果技术标准,规定不得含有红色食用色素的成份。这样,马上将英国的糖果全部赶出去了,因为英国的糖果基本上都是红色的。针对美国的果汁,也如法炮制,新标准规定果汁不得含有葡萄糖和蔗糖成份,这样把含葡萄糖和蔗糖成份的美国果汁全部赶出去。上海的鸡肉产品出口到日本,日本突然提出对产品技术指标中的"克球粉"含量从5PPM下降到0.01PPM的要求,使大江(集团)公司积压了近万吨鸡肉产品,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在商品的包装和标签方面,一些国家对于包装物料、罐型、瓶型均有具体的规定。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凭借自己在技术上的优势,通过技术法规、标准的制定,质量认证、环境认证、认可制度,严格的检验方法、繁琐的检验手续,计量单位制和物品编码方法对进口商品的品种、规格、款色、包装及外观要求作出种种限制,给出口国制造种种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有一个各方都认可的国际标准。因为国际标准不仅是评价产品质量的尺度,更是对纠纷进行仲裁的依据。在贸易中有关标准的谈判结果有三种:一种是按出口国的标准,这有利于出口国的利益;另一种是按进口国的标准,这不利于出口国的利益;第三种是按国际标准。上海贝林有限公司在与外商的一次贸易谈判中,经历了20多个回合,最后是以国际标准作为交货依据。显然国际标准能促进贸易往来。
二、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既要注意在技术上与国际接轨又要重视在贸易上接轨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意味着必须高度重视采用国际标准。欧洲委员会明确规定,欧洲标准要尽可能地采用国际标准。
我国自1983年将采用国际标准列为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政策以来,已有42%的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回顾多年来的采标工作,我们从观念上和具体做法上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从技术上着眼,将采用国际标准、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看作是一种廉价的技术引进,是缩短与国外产品差距的一个有效途径。采标主要是对产品的基本参数、性能指标、通用技术条件等作比较系统的全面规定。主要考虑在技术上与国际接轨,满足生产的需要,较少考虑消费者的利益和贸易的需要,有的甚至是为了满足上级考核要求,有些采标产品,不受用户欢迎,不讲实际效果。这一阶段的采标实践告诉我们,采标工作与市场竞争游历出来的做法是片面的。 另外,国际标准考核了适应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需要。技术水平上并不是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国外产品的实物质量和企业内控指标要远远高于国际标准。这次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上提出鼓励企业制订高于国际标准、行业标准的具有自主权的企业内控标准,就是要求企业标准面对变化的市场和不同的用户,充分发挥其竞争力的特点。如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依照产品既要达到标准的要求,又要满足合同需要,针对不同用户,在基本标准的基础上,增加或删减部分技术条件,使其使用功能和经济效益达到最佳的组合。 目前国际标准中产品标准逐年下降,而安全、卫生、环保以及测试方法标准的比例逐年上升,其特点是从生产型标准向生产贸易型标准转化,生产贸易型标准规定了产品的基本性能指标、工作条件、安全、卫生要求、接口要求、输入输出参数等,以及用户的某些特殊要求,标准化的目标不再局限于生产制造上,其范围已扩大到消费领域和贸易流通领域,因此我国的采标工作已开始步入第二阶段,既贸易上与国际接轨。
三、 加入世贸组织----是对我国的产业与经济体制的挑战
国家即将加入WTO,这就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将更快、更好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去,也就是说一要遵守国际规则。按国际惯例办事;二要参与国际竞争,既要利用别人的市场,也要向别人开放自己的市场。 加入世贸组织可享受稳定的多边最惠国待遇等权利,更主要的是我们能参与新一轮全球多边贸易谈判。世贸组织的最高决策机构即部长级会议和多边,在"千年回合多边谈判"中,将重新制定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如果我国成为正式成员,就可以参加各项议题的谈判,并利用参与决策、制定规则的权利来维护我国的合法利益,维护整个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加入世贸组织后要降低关税和消除非关税壁垒,面临外国商品的涌入和冲击。从长远看,一方面,我国民族工业面临着挑战,尤其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处于雏形的高新技术产业,它们与国际上同行业的规模存在明显差异。世界各国在世界贸易交流中互惠互利,要接受和认同国际标准,以国际标准为基准点的技术标准已成为消除技术壁垒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我国的政府职能的转变还没有完成,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加入世贸组织就是要让我国的经济和规则与国际通行的体制和规?quot;接轨"。这意味着,我国要加快经济体制的改革,而且改革的时间和力度将不再完全由我们自己把握和决定。我国还得承担相应的义务。对我国来说,甚至将在一定程度上放弃本国自主决定的某些对外经济政策和措施的权利,而服从世贸组织的宗旨和基本原则。然而,由于各国技术经济发展不平衡,国际贸易还不可能是完全公平、合理的,各个国家都想通过保护本国的市场来保护本国的利益,尤其是发达国家利用他们已有的优势,设置贸易技术壁垒,限制其他国家利用他们已有的优势,设置贸易壁垒,限制其他国家的产品进口。为了贸易发展的需要,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已不满足与仅仅掌握某项具体国际标准的起草权,而是把注意力投到控制某个技术委员会,甚至国际标准化组织。这正说明了国际标准对世界贸易的重要性,各成员国都有义务公布自己的贸易政策、技术标准,同时也有权利索取其他国家的技术标准,防范行┕依帽曜疾钜焐柚谜习? 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和原有标准化体制,带有很深的计划经济痕迹,标准体系和国际标准体系相差甚远,后者一基础标准、方法标准为多,产品标准仅占15%,而我国的国家标准中60%是产品标准,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企业的自我发展和相互竞争。计划经济体制把生产和市场截然分割开,也严重影响了标准化工作,经营者追求产品符合标准而不是产品适应市场需求;过分强调标准服务于生产,而不是服务于市场,服务于消费;有关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不论是强制性标准还是推荐性标准都要抓,都要管,结果什么都抓不住,管不牢。
如何使采标工作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笔者认为:
1. 将"采用国际标准"与"采用国外先进标准"分离
采标是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总称,而采用国际标准的定义和范围是明确的,即采用ISO、IEC和1989年出版的《国际标准题内关键词索引》列入的27个国际组织发布的标准。但是采用国外先进标准的定义和范围较为模糊,即采用未列入《国际标准题内关键词索引》的国际组织、区域性组织、发达国家、国际上有权威的团体和企业(公司)标准。其中国际上有权威的团体和企业(公司)标准,量大面广、浩如烟海,一般很难收集。而这些标准的水平和技术含量并不低于国际标准。国际标准主要是通用标准。国外许多产品的实物质量已远远优于国际标准。为了确保产品质量,使产品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就要通过分析研究,消化吸收,有选择的采用国外先进标准,瞄准国际有名望的企业公司标准,国外优质产品的事物标准,把采标工作推向更新的层面。 建议把采标工作分离成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两部分。考虑从贸易上与国际接轨,由政府积极推动采用国际标准;考虑从生产技术上和产品质量上与国际接轨,由企业自主决定采用标准的水平,从市场需求和企业综合能力上选择适用的国外先进标准。
2. 建立采标工作新思路
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开的原则,把属于企业经营管理的职能放给企业;把资源配置的职能转移给市场;把属于社会中介的职能转交给社会中介组织,从而使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制定和执行宏观经济政策,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上来。
(1)政府以市场准入为切入口,重点抓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等基础标准、方法标准等强制性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采用国外技术法规,并且规定期限,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不准进入市场,确保强制性标准的实施。
(2)政府抓技术基础建设工作,抓标准信息网络的建立和运行,为企业及时提供各种国际惯例、技术法规和标准信息。
(3)政府抓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抓市场规范建设和管理,制订市场准入规则和竞争规则。如公告制度、政府采购制度、进口产品审查制度,通过制度来推动标准化工作,鼓励采标为企业营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和均等的商业机会。
(4)政府负责国际间的协调以及国内各部门间的协调。a.负责协调采标工作方面的涉外问题.如采标标志和体系认证的互认。b.负责协调国内各级标准件的协调。如协调建委、环保等各部门之间关系,确保国内同一大市场的形成和正常运行。
(5)政府从推动、鼓励、支持和服务的角度,引导企业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世界贸易着手,采用国外先进标准。
(6)企业从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出发,确定产品的定位,采用标准的水平,采标归跟结底是企业的行为,目的是产品能满足用户的需要,满足市场的需要,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