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浙江杭州一位消费者声称王老吉“主要成分夏枯草会导致胃溃疡”,并向王老吉生产商加多宝公司发出律师函,引发了王老吉“夏枯草门”事件。就在不少人认为事件有可能进一步搞大,危及王老吉的产品销售和市场形象的时候,卫生部发布了《关于王老吉凉茶有关情况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为王老吉“平反”,事件也就此告一段落。虽然此事没有扩大为一次食品安全事件,但事件本身却带给人一些思考。
《说明》解释说,按照我国《禁止食品加药卫生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传统上把药物作为添加成分加入,不宣传疗效并有30年以上连续生产历史的定型包装食品品种,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向卫生部备案,可以销售,销售地区不限。2005年广东省卫生厅向卫生部申请将王老吉凉茶备案,卫生部在组织专家研究后,发文同意广东省卫生厅将王老吉凉茶备案。
所谓“备案”,通俗地讲就是给予了王老吉添加夏枯草等原料生产行为的合法性。这种情形会让人想起过去科举制度中“赐同进士出身”的做法。所不同的是,“同进士”永远无法进入“真进士”的行列,而“备案”所实现的“同”,则可能实现真正的“进入”。因为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法定的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村的物质目录都是动态的,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医学发展和实际需要,对目录进行适时扩容或者修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目录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事实上,为了保证6月1日起实施的《食品安全法》拥有更好的操作性,卫生部正在组织专家对包括中药材在内的所有食品添加物质进行彻底清理。有专家表示,本次事件所涉及的夏枯草等药材,很有可能进入新目录之中。
尽管这一事件前后经历的时间不长,但由于事件发生在5.12汶川大地震周年祭期间和《食品安全法》即将正式实施之前,这样的背景,让事件具有了更多的遐想空间。去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王老吉高调向灾区捐献1亿元人民币,此举赢得了民间如潮好评,而加多宝公司适时策划“封杀王老吉”网络事件营销,也让其赚取了大把的钞票,可谓名利兼收。在全国人民纪念地震一周年的当口,有人拿王老吉说事,即使没有什么商业目的,也让人觉得有自我炒作的嫌疑。而瞅准了《食品安全法》实施在即,更让人觉得事件制造者或有制造“食品安全法第一案”的企图。如果真有这样的主观故意,那么它挑出夏枯草问题这根刺儿,扎痛的就不只是王老吉了。
就在卫生部发布《说明》的当天,一项网络调查结果也显示,超过6成的网友认为要“根据监管部门调查结果做出相应处理”,这一数据表明,多数民众对待王老吉夏枯草事件的态度是理智的。不管是政府监管部门的快速处置,还是民众的理智态度,王老吉凉茶夏枯草事件似乎给了人们这样一个提醒: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之下,“不折腾”应成为所有社会各方的共识,对于敏感极高的食品安全问题尤应如此。有人说,正如我们不能容忍以“保护企业”为名庇护无良食品企业一样,对于那些或由于不太慎重或出于某种目的而将企业抛于“不义之地”的言行,我们也须警惕。消费者出于维护自身权益而向企业挑刺,这没有错,也值得鼓励,但权益诉求必须合情合理,不能逾越法律底线,更不能为了某种私利目的而“折腾”企业。要知道,这种“折腾”,受害的不光是企业,广大消费者也一并遭罪,往深处说,这对我国食品安全环境和整个经济发展也会造成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