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标准“3C协同产业技术标准”———“闪联”标准1.0版正式获准成为国家推荐性行业标准。这是由中国企业发起并主导的、自主创新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个面向3C产业的“中国标准”。
“闪联”标准的全称是“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标准,是指在家庭、办公和公共环境中,通过定义一系列的协议标准,支持各种信息设备、家用电器、通讯设备之间自动发现、动态组网、资源共享和协同服务,有效提高现有设备间的互操作性和易用性。
联想集团副总裁、“闪联”标准工作组组长孙育宁透露,“闪联”标志着中国信息产业整体技术创新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是中国首次由企业牵头并通过市场化手段形成的国家标准。目前“闪联”已经将目光投向了国际,争取成为国际化标准。
“闪联”的“野心”,吸引了众多的企业关注。现在的企业都已经明白:“谁掌握了标准,谁才能笑到最后。”
孙育宁介绍说,“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有意加入到“闪联”组织中,通过与他们的合作,“闪联”标准可以很快国际化。”近期,孙育宁还在韩国与当地的企业商谈加入“闪联”的相关事宜。
“越来越多的台湾企业在寻找大陆的机会。”台湾专业音效企业骅讯电子董事长郑期成表示,台湾一度是全球知名的IT技术研究和制造区域,但随着全球IT技术的发展,IT专利知识产权逐渐控制在美国企业手中,台湾企业则逐渐向单纯的代工厂演变,利润越来越薄,而大陆则提供了与在台湾完全不同的发展前景。之所以选择“闪联”,郑期成说,是因为“闪联”是商业化最快的标准,而且“闪联”的国际化动作更是其诱人之处。
更为重要的是,“闪联”的联盟企业,从芯片制造商骅讯电子,到中国电信、网通等运营商;从中兴、华为等设备提供商,到联想、TCL、康佳、海信、长城这样的IT、家电的终端厂商,几乎都是所在领域的骨干和龙头企业。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这样的国内顶级科研机构的加入也是“闪联”在研发上不断突破的关键所在。“联盟的成员都是国际、国内的一流企业,这是强强联合。闪联标准组的工作是公开、透明、规范的,所有会员都缴纳会费,并定期举行工作组会议,这也是“闪联”标准在短短两年里就能够成为国家标准的原因之一。”有关专家这样解释“闪联”的飞速成长:“最重要的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模式,从标准建设到研发再到最后的生产,联盟企业的内部形成了非常密切的协作关系,而且大家目标一致,各项建设迅速发展。”
据了解,各联盟厂商投入在“闪联”技术和产品开发上的人员投入达到300余人,资金超过8000万元,目前与“闪联”:相关的技术专利近200项。这些投入还在不断加大,特别是“闪联”标准的通过让各个联盟厂商都感到备受鼓舞,在第一时间都纷纷表示要继续加大投入”。
目前,“闪联”的产品已经实现了批量投放,海信推出了具备“闪联”功能的“家庭娱乐中心”,并把2005年定为“网络家电年”,而康佳和TCL也先后推出了自有品牌的“闪联”电视,目前这种内嵌“闪联”协议的电视已经可以在市场上看到。孙育宁表示,“闪联”工作组正在考虑成立一家法人实体公司,以便于与国际企业合作。现在,“闪联”已经在全国开出了24家数字家庭体验店。
某业内知名评论家这样表示:3C融合涉及的技术十分复杂,一个企业再强大也不可能单独制定一个标准。长期关注“闪联”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何新贵说:“以市场化为导向,以产业化为驱动来做标准。以产业化推动标准建设,以标准建设带动产业化的不断深化,这是一个企业与市场良性互动的循环。”“闪联”标准组组长孙育宁表示,“更重要的是这不是某一个企业的单独行为,是我们整个联盟的共同的事业。”
关于3C:是指计算机(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和消费类电子产品(Consumer Electrics)。3C融合是指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激活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通过某种协议使3C的3个方面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相互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