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闻库就《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工作的指导意见》答中国工业报记者问
4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计划单列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中央管理企业,有关行业协会,要努力解决影响工业产品质量的突出问题,指导企业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水平,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围绕《指导意见》的相关问题,工信部科技司司长闻库日前接受了中国工业报记者的专访。
《中国工业报》:最近工信部正式发布了关于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工作的指导意见,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
闻 库:近年来,我国工业产品质量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领域工业产品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当前,我国工业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特别是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逐步显现,工业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现阶段提高工业产品质量是“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的有效途径。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工业产品质量工作。去年11月中旬,胡锦涛总书记、张德江副总理分别就产品质量问题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工信部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提高产品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常抓不懈,抓出成果。
工信部认真履行国家“三定”规定赋予的“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职责,按照“全面调研、摸清情况、理清思路、建立工作体系”的质量工作思路,先后梳理了与质量相关的法律、法规,向有关省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质量技术支撑机构、国家级大型工业企业和工业领域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开展了深入系统的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广泛征求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意见,最终形成了《指导意见》。
《中国工业报》:您认为当前工业产品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闻 库:经过系统调研,我们发现,产品质量水平不高确实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归纳起来,当前我国工业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工业产品标准水平偏低、贯彻不力。不少产品标准的技术水平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难以适应企业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第二,许多工业产品的关键技术依靠引进,工业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企业品牌意识淡漠,品牌培育力度不足;产品品牌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第三,落后的生产技术淘汰缓慢。重投入轻产出、重数量轻质量、重眼前轻长远等现象比较普遍。许多企业仍然采用落后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产品档次低、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
第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一些企业的质量竞争意识不强,质量管理体系缺失,质量工作流于形式。一些企业的老产品质量稳定性、可靠性差,新产品技术成熟度不高,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商品流通和售后服务阶段的质量保证能力还有较大差距。
第五,质量监管不到位,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企业产品质量责任不落实。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依然存在,一些企业质量责任主体意识淡漠,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为获得短期利益降低质量要求,甚至弄虚作假,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中国工业报》:针对当前工业产品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指导意见》提出的具体工作和针对性措施?
闻 库:针对当前工业产品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导意见》准备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全面推进工业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贯彻。通过加快修订和补充制定适合我国工业发展的工业产品标准;推动工业产品标准的贯彻实施,杜绝无标准生产制造;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外先进的产品标准和质量管理标准等多种方式,促进我国工业产品的质量、安全、节能、环保等特性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第二,支持企业加快创新品种、提升质量和推进品牌建设,并督促企业加强售后服务、质量追溯、缺陷产品召回和质量诚信管理,严格落实产品质量责任。同时,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通过充分协调运用国家各项财政金融政策,支持企业围绕改善品种、提高质量水平,加大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投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促进产品品种更新和质量水平提升。此外,通过协调有关部门,组织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质量共性技术攻关等方式,为企业开发品种和提升质量创造条件。
第三,通过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制修订行业准入条件等方式,将影响产品质量提升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列入淘汰类,提高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
第四,通过制修订重点行业产业政策,引导企业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指导、督促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储运销售和技术服务等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
第五,通过积极协调、配合有关执法监督部门加强工业产品质量监管,开展质量专项整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击假冒伪劣等活动,并将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等有关行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国家各项监管制度上来,防止违法、违规和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在加强质量监管的同时,充分发挥消费者和社会监督的作用,督促企业认真履行产品“三包”和缺陷产品召回等质量责任,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从而营造保障产业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
《中国工业报》:《指导意见》是基于怎样的考虑提出上述具体工作和政策措施?
闻 库: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关于加强质量工作重要批示的基础上,《指导意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的原则,根据应对金融危机的当前亟需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长远需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品种、提升质量、推进品牌建设和改善服务为着力点,协调各方力量着力解决影响工业产品质量的突出问题,通过抓规划、抓政策、抓标准和指导企业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水平,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工业报》:作为“三下乡”活动的组织单位之一,针对“三下乡”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指导意见》做出了怎样的要求?
闻 库:为了保证“三下乡”产品质量,《指导意见》要求把保障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放在首要位置,积极配合财政部、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做好“家电下乡”产品的选点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对家电生产企业下乡产品的生产、售后服务进行监督管理;配合质检总局对“家电下乡”产品进行质量监督抽查;配合农业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做好推荐“农机下乡”产品目录的制定和完善工作,指导农机企业规范生产管理,加强对补贴农机产品的质量管理和监督,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对农机产品的质量调查和监督工作。此外,还要指导“汽车、摩托车下乡”产品企业承诺质量、落实责任、签署责任协议书,进一步加强“车辆公告”企业和产品准入管理以及“公告”产品生产一致性管理。
《中国工业报》:为全面落实《指导意见》提出的各项要求,工信部计划采取哪些有力的保障措施?
闻 库:除了上面已经提及的一些具体政策措施,工信部将从规划、政策、标准三个方面入手,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引导和规范工业产品质量的持续提高。
首先,结合落实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及物流十大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做好行业质量现状的调研工作,尤其要对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关注的重点行业、重点产品、中小企业集聚区的公共服务平台等进行深入研究,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工业产品质量‘十二五’发展规划”。
其次,完善工业行业质量政策和法规。梳理并完善工业产品质量管理的相关法规制度,同时指导地方工业主管部门落实工业产品质量的行业管理职能,严格执行工业产品质量行业管理政策和法规。
最后,梳理工业行业标准体系,评估现行工业产品标准的适用性,完成工业行业急需标准制修订。采取政策引导和鼓励措施,推动企业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和贯彻实施推荐性标准;在工业行业推行全面推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重点领域有针对性地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比如在汽车工业推行ISO16949,在信息服务业推行ISO20000,在食品工业推行ISO22000和HACCP等。
《中国工业报》:最后能否概括描述一下《指导意见》的总体目标?
闻 库:《指导意见》的总体目标是: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完善工业产品质量管理的法规、标准、制度,实施一批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和质量水平提升的技术改造项目,完成10000项工业发展急需标准的制修订,规模以上企业重点产品质量水平达到国家、行业标准,充实和建立300个左右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重点行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示范企业,切实把我国工业产品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