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要点
山东青岛市质监局于近日发布的《2008年青岛市产品质量状况报告》特色鲜明。该《报告》包括产品质量总体状况、重点行业产品质量状况等五大部分,涵盖了关于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以及食品、农资、建材、纺织服装、家电电子等行业产品质量状况,为政府制定质量宏观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日前,山东青岛市质监局在对全市产品质量分析的基础上,发布了《2008年青岛市产品质量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为政府制定质量宏观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据悉,今后,该局将每年对青岛市产品质量状况进行分析,展示产品质量工作成效,分析存在问题,形成青岛市产品质量状况报告。
该《报告》包括产品质量总体状况、重点行业产品质量状况、各区市产品质量状况、产品质量执法状况、存在主要问题及措施建议等五大部分,涵盖了关于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以及食品、农资、建材、纺织服装、皮革、家电电子、化工、轻工等行业产品质量状况。
据《报告》显示,2008年,青岛市实现生产总值443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出口总额314.62亿元,同比增长17.5%。工业产品质量总体状况比较平稳。2008年,青岛市共监督抽查542家企业生产的1326批次食品,合格1233批次,平均抽样合格率92.98%。共抽查了898家企业生产的42种1072批次工业产品,合格944批次,平均抽样合格率88.06%,比2007年提高1.56个百分点。
从产品的质量状况来看,青岛市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部分企业质量意识和管理基础工作较为薄弱,质量法制观念不强,企业质量诚信和保证能力较差。另外,食品质量安全形势仍然比较严峻。部分食品企业特别是食品加工小企业、小作坊是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难点和重点,部分区域性集中生产的食品存在质量安全问题,部分食品抽检合格率较低,不同程度存在超标准、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同时全社会产品质量意识普遍还不高,各级政府对产品质量工作重视程度不平衡。
青岛市质监局质量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鉴于质量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该局在发布的《2008年青岛市产品质量状况报告》中建议青岛市政府,应继续大力推进质量兴市战略,努力提升产品质量水平。以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为契机,全力做好名牌创建、标准化提升、节能减排、检验检测和自主创新等工作,着力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水平。强化政府对质量工作负总责的意识,将质量兴市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绩效考核。建立全市宏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依法加强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全过程监管链条和生产源头质量安全保证链条、质量追溯和责任体系及社会监管网络,进一步提高质量监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提供法制保障,为促进青岛市经济健康稳步发展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