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区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新战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影响继续扩散的情况下,自贸区为我国应对危机,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了更大的回旋余地,在保持我国进出口稳定增长方面发挥了明显的积极作用。
一、自贸区可营造进出口增长的良好环境
迄今为止,我国已对外签署了8个自贸协定,涉及16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与东盟、智利、巴基斯坦、新西兰、新加坡和秘鲁的自贸协定以及与香港、澳门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上述协定涵盖我2008年对外贸易总额的五分之一。这些国家和地区作为自贸伙伴,有望成为我国新的重要外部市场,从而使我国进出口环境得到改善。
首先,自贸区将通过改善市场准入推动我国进出口增长。在自贸协定中,参与各方应将90%以上的产品关税逐步削减到零,其减负、增益的效果是相当可观的。作为进口方的企业,可以凭借我国向自贸伙伴提供的零关税或优惠关税待遇,获得新的进口渠道和更为价廉物美的进口产品;作为出口方的企业,可以凭借自贸伙伴向我国提供的零关税或优惠关税待遇,使其出口产品打入新的市场或扩大原有的市场份额。这对遭受金融危机冲击,处在微利、无利甚至亏损状态的众多我国企业来说,是难得的“利好”消息。
其次,自贸区将为我国进出口增长提供制度性保障。自贸协定是参与各方经贸关系达到高水平的重要标志。在自贸协定中,参与各方共同就彼此之间的经贸发展做出了全方位、系统性的安排,包括为贸易提供优惠的市场准入条件,并建立合理的贸易救济和争端解决机制。这可使彼此间未来的贸易变得稳定、可预见,可避免出现不正常的贸易波动。
还有,自贸区将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地位和话语权。目前,许多国家通过发展自贸区,组建区域经济集团,在国际贸易谈判中集体争取利益。建设自贸区,同样会促使我与有关国家强化利益纽带,从而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相互协调,相互支持,能够更好地维护我国的利益。
二、自贸区可打造新的进出口增长点
自贸区可以降低出口成本,增强出口竞争力,提高出口利润,从而成为出口新的增长点。目前,我国播下的自贸区“种子”,已经开始“生根发芽”,而且“长势喜人”。这是我国出口开始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灰色背景下的一道亮光。
第一,我国对自贸伙伴出口总量明显扩大。2008年全年,我国对协定已经生效实施的5个自贸伙伴(不包括与港澳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出口占同期出口总额的9%,约1288亿美元,同比增长20.9%,出口增速高于同期17.2%平均出口增速。
第二,我国对自贸伙伴双边出口额显著增长。以中国-智利自贸区为例,自2006年10月开始实施,2007年,我对智出口增幅为42%,2008年出口同比增幅为39.3%,实施两年来,我对智出口增速两倍于我同期总体出口增速。
第三,我国对自贸伙伴出口结构不断优化。中国-智利自贸协定实施头两年,我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额分别同比增长57%和53%;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出口额分别同比增长72%和34%;机械设备出口额分别同比增长50%和40%;小轿车在实现零突破的基础上,出口量分别为1950辆和12025辆,长城、奇瑞和哈飞汽车等8个自主品牌的汽车进入智利市场。
第四,我国企业已从自贸区中逐步受益。2008年以来,中兴通讯公司出口到智利和越南的3300多万美元通讯产品,凭借120份自贸区原产地证书,获得了进口国1150多万元人民币的关税减免。大连中远船务公司凭借《亚太贸易协定》原产地证书,促使全球最大、总货值超过7815万美元的举力浮船坞顺利出口韩国,仅一单货物就少缴关税195.39万美元,合人民币1300多万元。
三、自贸区有助于减少贸易争端和规避技术壁垒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衰退,失业上升,导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减少和缓解贸易争端以及规避技术壁垒方面,自贸区也可发挥一定的作用。
(一)自贸伙伴都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东盟10国、南非、智利、新西兰、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秘鲁、冰岛、哥斯达黎加等自贸伙伴都承认我市场经济地位,为我出口创造了相对公平的贸易环境。
(二)自贸区可减少和化解贸易摩擦。自贸区各方遇有贸易争端,首先考虑取销自贸区优惠待遇,回归WTO最惠国待遇,对摩擦起到缓冲作用。不同的自贸协定对贸易救济措施的使用有不同规定,即使是最宽松的协定,也有事先充分磋商寻求友好解决的规定。例如,中国-智利自贸协定实施后,智未再对我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三)自贸协定还有助于规避技术壁垒。在自贸协定中,我与有关国家在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卫生和动植物卫生措施(SPS)方面开展标准互认,加强便利合作,严格限制了技术壁垒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