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减免堰塞湖可能产生的次生灾害,提高堰塞湖处理效果,增强堰塞坝处理水平,保障堰塞湖影响区人员安全和社会稳定,《堰塞湖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和《堰塞湖应急处置技术导则》两项技术标准已发布实施。
由刘宁设计大师任主编,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和长江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编写组,认真总结研究了国内外堰塞湖处理的经验和教训,收集分析了易贡藏布堰塞体以及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的唐家山等104次堰塞体的处理资料和技术成果,比较全面地提出了堰塞湖处理的技术方法。
这两本标准的编制,充分体现了对堰塞湖处置有关“安全、科学、快速”的总体要求;安全等级划分标准和应急处置导则的同步编制,通盘考虑处置堰塞湖相关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对于实现排险和避险相结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由于堰塞湖涉及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应急处置和后续处置的经验相对较少,标准的条文中含有一些警示和提醒性质的内容,既有不少开创性的成果,又有较强的探索性;两个标准的及时发布与实施,为当前正在实施的由四川汶川大地震导致的29座堰塞湖的后续处置提供了技术依据,也是以实际行动纪念我国首个“防灾减灾日”。目前,部分标准文本已赠送四川、西藏等灾后重建任务繁重以及堰塞湖多发省、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