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大科学装置和大科学平台——上海同步辐射光源4月29日建成竣工,并对用户试开放。“上海光源”的建成使用,其意义绝不仅仅在于为我国的科研史增添几项“最大”、“最先进”,更在于它可以打破科学界长期存在的条块分割、零敲碎打的现象,成为理顺我国科研体制的重大契机。
“上海光源”可同时容纳几百名不同学科领域、不同公司企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开展实验工作。诚如老一辈科学家所言,如此多的研究人员同时使用“上海光源”,自然就能创造特有的科研氛围,为不同学科间的学术交流提供天然环境;也能为萌发新思想、创造新方法和开辟新学科创造有利条件。
至今,我国仍有一些投入数千万元乃至上亿元的科研设备因为“单位所有”限制,只能自家设备自家用,基本处于“半沉睡”状态,维护成本高昂。许多大型科研设备重复建设、重复引进,浪费惊人。譬如我国海洋科研至今未建成一只可以共享的科考船队,不同系统的科研单位都热衷造船购船,出海的耗费巨大。
在国有大型研究单位科研设备利用率低下的同时,还有不少中小企业、科研院所却由于资金所限,无力购买和使用大型科学装置,导致研发受阻,创新不足,最终影响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和国家的整体竞争水平。
近年来,上海及其他长三角地区建立大型科学仪器服务平台,力推科学仪器共享。这种通过政府引导和一定的财政补贴,在使用者和所有者之间建立合理租用关系的模式,已经取得显著效果。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我国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远大目标。要实现这一点,就要深化科研领域的体制改革。“上海光源”也好,其他科学装置也好,只有打破“各自为政”的制度壁垒,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之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