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催生了江西宜春市质监局监管食品小作坊模式,即选择整治试点,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通过帮扶、规范、实行质量安全承诺制和开歇业申报制度,加强监督抽查、为小作坊“联姻”牵线搭桥等一系列措施,逐步改善其生产条件,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食品小作坊量多面广,分布零散,如果按照原有的监管模式,一是看不到,二是管不过来,整治难度大。到底该如何监管?采取一刀切的取缔办法,固然简单,但却不利于缓解当今形势下的就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带给我们启示:除了少数高风险行业外,对大部分食品小作坊要规范其生产,不仅要扶其上马,而且要送一程,让他们踏上光明大道。”谈起食品监管新模式,江西宜春市质监局食品科熊文虎如数家珍。
熊文虎形容自己是“踩在地雷上的科长”,这是因为宜春市共有食品加工企业1500多家,其中领取了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只有617家,与质监部门签订责任承诺书、限定其区域销售的企业261家,另有600多家食品小作坊。“而其中最难监管的就是小作坊,它们是随时会‘爆炸’的定时炸弹。”
如何破解食品小作坊监管难题?“‘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催生了宜春市质监局的监管模式——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通过帮扶、规范、实行质量安全承诺制和开歇业申报制度,加强监督抽查等一系列措施,逐步改善其生产条件,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宜春市质监局局长肖群如是说。
宜春市质监局经过精心策划,选择上高县徐家渡镇作为食品生产小作坊整治试点。徐家渡镇原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20家,整治试点期间,宜春市质监局多次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每家食品加工企业和小作坊,逐家逐户提出整改要求。如今,整改后的食品加工小作坊达到了“六有、两登记、三统一”的要求。“六有”指有证照、有健康证、有加工场所、有检验报告单、有原料库和成品库、有各项制度;“两登记”指进货和销售要有台账登记;“三统一”指统一制定制度、统一办理各种证照、统一工作服装。
参照徐家渡镇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的经验,宜春市质监局已在全市10个县、市、区内各选择两个乡镇(街道)逐乡逐镇地开展食品加工小作坊整治工作。该市城郊接合部的“一品煌卤制品加工部”,曾是一家家庭作坊,不仅房屋陈旧,且无任何生产设施,食品质量安全无法保证。如今,在质监工作人员的动员下,该加工部已搬入下铺镇一栋新盖的二层楼房,并且购置了生产设备。硬件设施改善后,质监工作人员又为其设计规划方案,目前该厂已经通过了QS认证审查。
出主意,想对策,为小作坊“联姻”牵线搭桥,宜春市质监局别出心裁。该市纯中纯商贸有限公司是一家由3个股东合伙出资成立的桶装纯净水生产企业。该公司成立前,3个股东各办有一家纯净水厂,由于受资金限制,硬件设施不达标,3家水厂均无法上规模,始终局限于作坊式生产。后来,在质监工作人员的“撮合”下,3家水厂共同出资组建商贸有限公司,如今,该公司已规范生产成为获证企业。
“质量和安全年”催生了宜春市食品小作坊监管模式,带来的实际效果是,宜春市今年以来未发生一起因生产加工领域引起的食品质量安全事故。新模式还将监管触角延伸到乡村,宜春市辖各县的每个乡镇(街道)政府都设立一名质量技术监督员,负责食品监管、特种设备安全和区域打假3项工作。监管员要协助质监部门做好辖区内的日常工作,一旦发现辖区内有食品质量安全隐患要及时向质监部门报告。宜春市政府还要求各地县政府与乡镇政府、县质监局与乡镇质监员、质监局领导与责任区监管员必须层层签订责任状,一旦出了问题,就要追究到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