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江苏大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4月17日,紫菜联合体——海安县南黄海海苔有限公司卫生注册登记证颁证仪式在海安县老坝港隆重举行,标志着江苏首家出口食品集聚监管区的诞生,掀开了江苏紫菜生产管理集约化的新篇章。在欢庆的锣鼓和鞭炮声中,南通市政府、江苏检验检疫局、海安县政府领导及企业界代表齐集海安,共同见证着江苏出口干紫菜航母的起航。
“中国紫菜之乡”仅有5公里的海岸线
紫菜,因其营养丰富且味道鲜美,越来越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
全国紫菜看江苏,江苏紫菜看海安。据统计,作为全国紫菜生产大省的江苏,其条斑紫菜产量和出口量均占全国95%。其中,南通地区出口紫菜占全国65%。在紫菜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企业整体规模小、加工简单、市场竞争力低、生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无序竞争时有发生等,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海安紫菜这一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全国人大代表、海安县县长单晓鸣坦言,海安县只拥有不到5公里的海岸线和位于盐城东台与南通如东两县夹缝之中的小小养殖区域,与周边县市相比,海安县紫菜业起步较晚,较启东市晚20年,较如东县晚18年。
2006年11月19日,江苏检验检疫局副局长郭喜良在南通调研出口紫菜时,大胆地提出:通过管理手段引导该产业较集中的企业整合资源、统一生产、统一管理,走集约化道路,建立检测、信息等平台,共同发展。
13条“小舢板”组建“联合航母”
海安紫菜产业相对集中,13家紫菜出口企业均集中在海安县惟一的出海口———老坝港镇。为此,江苏检验检疫局果断地选择紫菜集约化生产管理的试点。经过多次与企业探讨,海安紫菜协会接受了江苏检验检疫部门建议,联合老坝港镇的13家企业成立了海安县南黄海海苔有限公司。通过对企业整改及重新投入2000余万元人民币重新选址征地,进行仓库、检测实验室和再干车间的工程项目建设,形成比较完善的紫菜育苗、养殖、加工的生产体系。
在HACCP体系中,再干是紫菜生物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南通检验检疫局利用自身优势,帮助13家生产企业拆除了各自原有的再干车间,集中建立一个再干、包装车间和检测中心,并积极帮扶企业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紫菜育苗、养殖、一次加工、二次加工的生产体系。该体系覆盖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为有效提升企业自检自控能力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和配合检验检疫部门做好紫菜集约化生产管理的试点工作。促成江苏检验检疫协会与企业共同建成南通出口水产品检验中心,在降低企业检测成本的同时有效控制原料、成品质量安全。
经过检政企三方共同努力,海安县紫菜业得到有效的扩张和提升,育苗、养殖、加工、出口均在全国遥遥领先,现在已拥有15万亩海上紫菜养殖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现代化紫菜育苗基地,海安也成为享誉全国的“紫菜之乡”。
每张紫菜多赚了4分钱的利润
实践证明,海安紫菜集约化生产管理实现了检地企“共赢”的新局面。
海安县出口干紫菜实现集中统一育苗、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检验、统一销售后,不仅实现了企业降低管理成本、而且提升了品牌规模效应、增强了出口竞争力。今年一季度海安干紫菜出口逆市上扬,实现出口创汇3200多万元,同比增长25%。
在修葺一新的现代化的海安紫菜交易市场前,江苏省紫菜协会会长李海波一谈起紫菜集约化就激动不已:“集约化生产管理后,给我们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好处。我们产品平均每张价格上升了0.04元,销量增长20.77%,实际实现利润约占全省紫菜业利润的25%以上。”
紫菜业的迅速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海安县委副书记朱春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当地紫菜业对老坝港工业经济总量贡献率超过30%,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16%,特别是紫菜业吸纳了300多名渔民转产,占当地渔民总人数的30%。”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面对当前严峻的外贸形势,我局将继续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和《食品安全法》,加大地方特色农产品集约化的创建力度,努力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更好地服务三农经济、服务江苏外向型经济。”江苏检验检疫局局长王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