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中国品牌的差距在哪里?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20多年来,中国品牌跌跌撞撞,走过了一条艰难坎坷的道路,中国品牌有着怎样的生命轨迹?调查发现,中国品牌的平均寿命只有7.5年,从品牌塑造周期来看,7.5年还刚刚是一个品牌的成长期,然而却过早“壮志未酬身先死”。据统计,1995年国内家电品牌有200多个,到了2000年就只剩下20多个了,短短5年间90%的品牌夭折。

  中国品牌生命力这样脆弱,中国品牌同世界品牌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品牌意识淡漠 “短视”现象严重

  赛迪顾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品牌贡献率只有22%,大大低于国际企业87%的平均水平,“价格”成为中国企业最主要的动力指标。这一数据反映了中国企业品牌力不足的处境。中国企业最大的敌人不是竞争对手,而是企业自身贪图眼前利益的“短视”。

  目前,中国缺少真正有品牌意识的企业家,大多数企业老板及营销团队都一直矢志不渝地把产品销售当成品牌经营。认为产品销售量上去了,市场占有率有了,品牌也就做好了。所以企业更关心的是搞定经销商、进店、促销、降价。这种浮浅的品牌意识导致许多企业热衷于价格竞争、广告狂轰、促销等“短视”行为。

  过度迷信广告 忽视美誉度忠诚度

  许多企业把广告作为品牌成长的催化剂,然而单纯的广告往往只能提高品牌的知名度,许多企业在广告轰炸追求品牌知名度的同时,却忽视了企业应尽的责任,忽视了品牌对消费者承诺的兑现。有的企业急功近利,“投机”行为十分严重,还有的甚至不惜杀鸡取卵,作出欺骗消费者的事。片面追求品牌知名度而忽视品牌美誉度、忠诚度,往往导致品牌畸形发展,生命力极其脆弱,一旦市场出现不利品牌的突发事件,便会很快夭折。

  品牌要想获得消费者的喜爱和忠诚,首先要付出自己的忠诚。为什么可口可乐曾先后遭遇过七次灭顶之灾,但依旧岿然不动。“苏丹红”事件也曾给肯德基带来危机,但现在肯德基依然座无虚席,这是因为可口可乐和肯德基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已经积累了较高的美誉度、忠诚度,消费者对自己热衷的品牌往往能原谅它的过失。

  品牌缺乏战略管理

  “战术的巨人,战略的矮子”可以说是许多本土企业品牌建设的真实写照。

  尽管一些企业管理者言必谈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但对品牌战略管理依然还比较陌生,甚至不具有品牌战略管理的基本知识。有的企业把打造品牌等同于拍个好广告,设计一套具有国际感、时代感、漂亮的CI手册;有的把做品牌理解为创名牌,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广告轰炸!品牌缺乏战略管理,使本土品牌建设缺少一个整体运作的长远思路,战术上可能新招迭出,但散乱无章,形不成合力,谈不上品牌增值。

  品牌缺乏创新精神

  与时俱进地不断创新,是品牌永葆青春活力的秘诀。与国际品牌相比,中国品牌的创新精神不容乐观。世界500强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为5%~10%,而中国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过低,技术创新能力普遍不强。据统计,目前中国企业中真正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只有万分之三,很多企业仍简单的把品牌等同于名牌,只愿花大钱做广告,不愿花大力气搞研发创新,可持续发展能力严重不足。还有的企业“一招鲜,吃遍天”,产品包装、形象设计、广告创意等多年不变,难以站在时代潮流的前沿。

  品牌缺乏文化内涵

  品牌一般是技术,一般是文化。如果一个品牌成为某种文化的象征或者形成某种生活习惯的时候,它的传播力、影响力和销售力是惊人的。

  国际品牌都非常注重品牌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培养,可口可乐之所以能渗透全球,长久不衰,就是因为它把美国人的精神和生活方式融入了品牌文化中,把品牌文化变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中国许多品牌虽然有很高的知名度,然而品牌文化内涵匮乏,更谈不上成为某种文化的象征。以服装品牌为例,中国品牌为什么不能像法国、意大利等国品牌那样领导服装潮流?就是因为品牌缺乏文化内涵。阿玛尼代表一种前卫、年轻的时尚;BOSS是年轻而保守的职业人的最爱;范思哲代表一种性感、反叛的精神;韩国诗美惠则张扬高贵、时尚、浪漫。而中国服装品牌要么文化内涵匮乏,要么一味模仿洋化,缺少独特又富有感染力的文化内涵,自然难以产生高附加值。

  品牌保护意识淡薄

  品牌保护意识淡薄,是我国缺乏国际知名品牌的又一重要原因。

  国外企业视品牌如同企业的生命,而在我国却有近5万多个商标因为没能及时续展注册而失去注册商标专用权。我国许多著名品牌在境外注册商标比率相当低,有关资料显示,在调查的5个国家(地区)中,我国50个最著名的品牌商标未注册的比率高达53.2%。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企业在海外申请注册商标时,有近15%遇到了被抢注的尴尬局面,“明明是自己养大的孩子,却要跟着别人姓”。五粮液、红星、酒鬼、杜康、浏阳河等白酒品牌都曾被外国企业抢注过。2005年3月,包括海信在内的十多个商标被西门子公司在欧洲抢注,最终海信不得不花费数百万欧元赎回海信商标。

  中国品牌的差距还表现在许多方面,诸如缺乏品牌危机管理经验,忽视市场调研,直接拿市场做实验,品牌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品牌管理人才匮乏等等,种种差距导致中国品牌竞争力较弱,许多企业只能依靠“价格战”搏得生存空间,更无缘国际市场同国际品牌一争高低。

作者:万德乾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04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