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企业品牌与企业家品牌关系透视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54年前,一位名叫盛田昭夫的日本商人到美国拓展市场。美国一家大公司决定向他订购10万台小型收音机,条件是必须换上美国公司的商标出售。但生意刚刚起步的盛田昭夫却坚持使用自己的商标品牌,放弃了这宗生意。盛田昭夫坚持的品牌就是今天的“索尼”。

  企业家的品质直接影响到了企业品牌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企业品牌中遗传着这个企业家的基因。

  同样的现象,似乎也发生在了中国名牌的身上。

  品牌基因探秘一:自我成长

  在北京最为著名的商业街之一东单,雅戈尔在相距不到1000米的地方设有两个自己的专卖店,其中的一个还毗邻长安街,与著名的步行街王府井一街之隔。

  在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开设一个专卖店,投入可想而知,何况还没有盈利。但对于外界的质疑,雅戈尔的掌门人李如成却不以为然:“这样的渠道建设,不能只考虑看得见的成本,还有看不见的收益,这是一个活广告,对企业的品牌宣传作用无法估算,还能把握渠道。”

  在他看来,中国的民营企业在制造领域可谓风生水起,但在渠道和品牌建设方面,则起步相对较晚,目前挑战也比较巨大。

  雅戈尔的品牌故事就像是中国“丑小鸭”变“白天鹅”的神话,而它的品牌基因毫无疑问与其领头人李如成密切相关。从工人到厂长,当李如成刚刚把自己的第一个品牌———北仑港衬衫推向市场并旗开得胜时,他就意识到了北仑港品牌的局限性:品牌地域色彩太浓,文化含量不够,缺乏提升的空间。于是,1990年8月,YOUNGOR(雅戈尔),一个全新的品牌诞生并至今长盛不衰。

  当有人请李如成将雅戈尔与杉杉进行对比时,他笑笑回绝了。巧合的是,李如成老家是在上海,8岁流放到宁波;杉杉的掌门人郑永刚是宁波人,41岁迁居上海,成了上海人。

  有人说,农民李如成埋头苦干,军人郑永刚大胆放权。在品牌上,他们不相上下,棋逢对手。雅戈尔注重内功,强力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为努力成为服装百年帝国打下了伏笔。而杉杉则是剑走轻灵,点到即止,服装品牌更像是郑永刚的跳板,高科技才是他的终极目的。

  在服装业不景气的时候,李如成会把库存以十分之一的价格甩卖;而郑永刚率先斥资十几亿元,构建全国分销网络。李如成能忍人所不能忍之忍,郑永刚敢做人所不敢之为。正因为两人的性格不同,也造就了两个品牌不同的发展道路。

  同在饮料领域,宗庆后的娃哈哈和朱新礼的汇源,也是品牌性格迥异。为了发展自主品牌娃哈哈,宗庆后本想引来外来的和尚达能一起念经,不曾想,双方合作多年之后,在品牌的使用上分歧日渐严重。此时,对于自己一手创建的品牌娃哈哈,宗庆后选择了不惜与昔日的“情人”达能“分手”甚至“离婚”,来誓死捍卫。

  而同样被冠以自主品牌的汇源,则在经历多年发展以后,朱新礼选择了以出售的方式来赋予品牌新生的力量。“企业要当儿养,但也要当猪卖。有一个核心点贯穿始终,那就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即养儿论与养猪论的结合统一。”朱新礼此观点一出,曾引来社会广泛争论。

  无论如何,企业家再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决定了一个品牌的基因和发展前途。

  品牌基因探秘二:品牌资本

  在朱新礼看来,培育企业品牌就像养猪,合适的时候就卖,虽然最终因为商务部未能通过,汇源也最终没有卖成。当朱新礼还在为企业品牌这只“猪”伤透脑筋的时候,另外一位企业家则真的去养起了猪,他就是网易的创始人丁磊。

  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劲风吹拂和IT产业的风生水起,一批新的创业者开始进入中国的企业家行列,他们还得到了一个与之前创业者完全不同的称呼:知本家。

  与李如成、宗庆后等企业家不一样,被冠上“知本家”头衔的群体,大多以高科技企业,尤其是IT业为创业的载体。他们自身也大多是技术出身,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其中更有以张朝阳、李彦宏、邓中翰等为中坚力量的海归派。

  作为60后(上个世纪60年代出生),他们从一开始就显得非常“高调”,也比前辈们更注重个性,这样的个性不但利于塑造自己的企业家品牌,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企业自身的品牌。

  张朝阳,这位一度被媒介质疑成只会作秀的互联网界“花花公子”,其深藏的品牌之路却被人们所忘却。海归的光环在第一次互联网大潮时已经用尽了,当网络新机会出现的时候,张朝阳不可能在这方面做文章了。但是,网站要聚笼人气,一定要有个人品牌,而且这个品牌不能是专业性的,必须是大众娱乐化的,才能和搜狐的品牌形象相吻合。于是,张朝阳出动了。而通过“养猪事件”赚足眼球的丁磊,同样被看成是品牌营销的巅峰之作。

  除了“高调”亮相,随时宣传以外,这些经历了VC(风险投资)、PE(私募基金)等新型融资方式的企业家,在发展品牌时,也更多地开始借助资本的力量。于是,海外上市成为了他们最为直接的选择。

  虽然历史最为悠久的搜狐也不过13年的历史,但成立4年之后,搜狐就作为中国首支概念股登陆美国纳斯达克。随后的百度、中星微也都用了6年的时间就先后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其中邓中翰还在纳斯达克留下了第一个中文签名。

  正如现在搜狐请姚明做品牌代言人一样,张朝阳正想逐步淡化自己在搜狐品牌中的作用,打造搜狐品牌。这与李宁逐步淡化自己在李宁品牌中的形象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无论如何,企业家自身留在品牌发展中的血液,必定永远决定着品牌的基因。

  品牌基因探秘三:走向世界

  “咔嚓”、“咔嚓”……

  发布会现场,最为密集的是记者们高举的手臂和接连不断的相机快门声。

  坐在镁光灯前的是65岁的柳传志。面对媒体抛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复出已经一个多月的他显得淡定而从容。谈复出、谈联想、谈危机……既娓娓道来,又不乏点睛之笔。这其中,最值得品味的,是他关于联想和华为的对比。

  在柳传志看来,企业的经营如同在攀越珠穆朗玛峰,每一个企业的目标都是最终到达顶峰,但攀登的路径却不尽相同。华为模式是从南坡攀登的,而联想模式则是从北坡攀越的。“我对华为能够攀越成功深表钦佩,但这种模式也是联想学习不来的,联想坚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但有一点我是坚信的,那就是联想最终也会成功。”

  有人说,看一个人的成功,最为重要的是看对手对他的评价!企业家如此,企业品牌同样如此!联想和华为,产品方面虽然不是直接竞争对手,但作为我国走向世界品牌的代表,它们同样是竞争对手。

  1984年,中国的“公司元年”,联想、海尔、科龙、健力宝、巨人、南德等一大批日后呼风唤雨的公司都在该年创建。不过,其中大部分到今天都已不复存在或者暗淡无光了。而逐渐壮大的联想和海尔,则成为了中国走向世界的品牌先锋与旗帜,柳传志被尊称为中国的企业教父、张瑞敏则被尊称为中国管理教父。

  两个教父,由于企业家品牌的不同,铸就了企业品牌的不同。

  在这两家公司的历史上,海尔标志性的事件是张瑞敏砸冰箱,而联想标志性的事件是结束“汉卡”,确定走贸工技的道路。这两个事件在两家公司的发展史上有着很重要的价值,甚至可以说,从此植入了两家公司的品牌基因。

  海尔的“砸冰箱”,是把有质量问题的冰箱,用运动式的“砸”解决,这表明海尔把冰箱的质量问题看成是企业文化问题(对内部员工),或者是一种人心与口碑问题(对外部客户)。这种对质量的重视,转化为以服务支撑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体系,以服务替代质量,进而支撑高品牌价值。相比而言,联想的核心能力是与渠道商做战略性的结盟,通过把计算机当成消费品来运营,成功地运作了一个提高品牌价值进而提高价格的游戏。

  事实上,中国渡过20年左右的一流企业,无论是万科、TCL、华为还是格兰仕,在它们的发展史上,都有这种标志性事件。比如TCL在产业升级中的“王牌电视战役”与二三级城市的“精耕细作计划”,华为决定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蚕食道路等等,都对这些公司的未来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说,这些标志性的成功事件,既构成了这些企业的成功基因,也构成了这些企业品牌战略天花板的一部分。战略的确定,是企业家力排众议、运筹帷幄的结果。

  柳传志、张瑞敏、任正非、李东生等企业家用他们的共性造就了企业品牌的成功,也用他们的个性书 写了企业品牌的差异。或许,正是由于他们之间的大同与大不同,才有了今天我国品牌发展的众多教材和模本。

作者:徐建华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28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