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走近江苏检验检疫局工业品中心主任蔡建和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2009年3月4日,国家质检总局发文,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业产品检测中心主任蔡建和被批准享受2008年政府特殊津贴。蔡建和,这位在全国检验检疫系统科研领域中叱咤风云的女性,坚定地在纺织行业里践行了39年,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科研佳绩,她和她的团队不断地求新求变,科研之路越走越宽广。

  ·时尚人物

  翻开蔡建和的履历,“纺织”和“实验”是最显眼的关键词。

  1977年,蔡建和从无锡轻工业学院纺织工程系毕业,这位从工厂考进大学的女生又走进了扬州纺织厂担任技术员。

  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摆在了时年41岁的蔡建和面前。当时,原江苏商检局检验监管处三科缺一名科长,由于该职位专业性很强,商检局专门举办了一场人才选拔考试。蔡建和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被选中。一年后,她又被调至纺织原料检验所担任所长。1999年10月“三检”合一后,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成立,具有专业知识和行政管理能力的蔡建和被任命为副主任;2000年10月起担任中心主任。2003年,工业产品检测中心分离出来,独立运作,蔡建和当之无愧地走马上任主任一职。

  不甘示弱的探索者 “国外有,我们也要有!”

  “以科研促进实验室能力的提高和建立检验机构的权威,是我一直秉承的理念。”蔡建和如是说。而在纺织行业里永不满足地做研究,是她倾情一生的事业。

  执著与求变,在蔡建和身上体现得并行不悖。

  1997年蔡建和刚到纺织原料检验所时,所里的科研项目几乎为“零”,有的人甚至搞不清科研项目该从哪儿选题、立项。

  怎么办?从哪里着手?这成了蔡建和上任初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当时,我国在纺织原料羊毛条、化纤条的疵点检验方面一直采用的是人工检验方法,而国外却有相应的检验仪器。“国外有,我们也要有!”于是,在仅拥有一点基本信息的情况下,必须研制一台毛条疵点仪的想法牵动了蔡建和的神经。虽然这台仪器的价值并不十分昂贵,但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蔡建和决心要研制出“中”字牌的毛条疵点仪。作为第一完成人,她带领几名科研人员一次又一次地查找资料,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实验,不知熬了多少个夜晚,也记不清经过多少回修改,终于研制成功了“CIQJS-1型毛条疵点仪”,相对国外同类产品,还增加了数据处理等多项功能。2001年4月,该项目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科学技术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仪器的研制成功,解决了我国多年来在纤维条疵点检验方面沿袭采用的人工检验方法,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同类仪器先进水平。2002年,该项目又获得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三等奖。如今,这台仪器仍在工业品中心和多家企业的实验室里“辛勤工作”着。

  面对发达国家技术指标与项目不断升级的状况,蔡建和在实践中愈发认识到进行安全生态性项目研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循着这一思路,工业品中心也从单一的常规理化检验向分析化学、材料学、分子学、生物学、信息化等方面发展。实验室积极参与研究国际上最新的技术要求与动态,申报对新检验方法研究、标准的制定。由蔡建和带头的《纺织品中重金属砷汞残留量》、《纺织品中2、3、5、6四氯苯酚残留量》、《纺织品中邻苯基苯酚残留量检测方法》等科研项目或标准的制定陆续通过有关专家和部门审定。

  在与国外同行的技术交往中,蔡建和也不忘带领中心的科研骨干们积极寻求检测技术水平的提高。在与澳大利亚羊毛局的技术交流中,针对现行羊毛强力仪多样化、技术参数不一、同一样品的检验结果有一定差异的现状,该中心提出进行相关性测试比对的科研立项;在与德国TUV进行合作的过程中,中心相继开发了对纺织品附料中镍等项目检验方法的研究与技术储备。在研究现有安全项目时,蔡建和与高工卢志刚意识到,必须加强研究纺织品中挥发物对环境影响的检测,为此,他们完成了国家局课题《室内生态铺地物中系列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检测方法的研究》,同时研制了一台“挥发性气体实验舱”,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孜孜以求的研究员 “闻到气味就觉得踏实”

  在常人眼里枯燥无比的科研工作和那三尺实验台,在蔡建和的心里却是一方可以沉静心灵的净土。

  “一个课题或一项标准从立项到研制成功,一般都需要一两年的时间,拼上个三到四年也算正常”。为科研,蔡建和放弃了无数个休息日,牺牲了很多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或守在实验室,或往返于全国各地研究机构。

  近年来,国外对查出具有生态安全隐患的货物,一律实行立即销毁。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货物被“毁于一旦”。国外出台新的技术法规后,国内往往缺乏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标准予以“接轨”。

  “如果货物在未出国门时就被检出有生态安全方面的问题,这种情况就完全可以避免,检验检疫机构应该加快对这一方面的研究”,蔡建和认为。其实,从上世纪90年代国际上开始提出“纺织品生态安全”这一概念时,她就利用业余时间试探着进行这一领域的研究。2002年,在与江苏局副局长卢艳光的共同研究下,提出了《中国生态纺织安全体系研究》这一课题,经局科技处指导,与浙江局、山东局联合申报;2004年,课题得以立项。为了确保课题保质保量地完成,蔡建和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有时,为了查证一个数据,她要翻阅成摞的资料;为了确认一个结论,她要与实验室的同事们研究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终日乾乾,自强不息。”2007年的春节,《中国生态纺织安全体系研究》这一课题进入冲刺阶段。蔡建和早早地就和丈夫打招呼,这个春节长假除了写报告,她什么也没时间做。她没有回扬州老家看望自己的老父亲,没有和爱人一起出门逛街。 案头那一摞摞资料、一本本科研笔记占据了她的全部心思……

  功夫不负有心人。以工程院院士姚穆为首的鉴定专家组对此项课题的评价是: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这项课题获得了国家质检总局2007年度“科技兴检奖”一等奖,这是全国质检系统有史以来在轻纺专业领域首次颁发这一重奖。

  “心情烦躁了就去实验室走一走,闻到实验室的气味心里就踏实”,不善言辞的蔡建和这样解释她对实验室和科研工作的特殊情缘。

  近年来,蔡建和作为第一完成人的《毛条疵点仪的研制》、《纺织品中砷汞含量检测方法研究》和《纺织品中五氯苯酚残留量的测定》两项科研项目分别获得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二、三等奖,完成了国家标准3项。历时三年首次制订完成的《色织泡泡纱》及《色织弹力布》纺织行业产品标准,终结了当时国内无该类产品标准的状况。

  润物无声的“领头人” “他们才是‘生力军’”

  “我们中心现有2名博士,4名在读博士,科研骨干已经达到30余人,他们才是我们中心的科研‘生力军’!”在科研这条路上,蔡建和向来爱才、惜才。

  为了带好这支科研队伍,蔡建和把有限的业余时间留给了实验室,留给了自己的下属、同事和科研“战友”;为了给科研人员更便利的工作环境,蔡建和与两位副手商定,新引进的人才首先配发一台笔记本电脑;为了给他们以展示自己和锻炼能力的舞台,蔡建和积极为他们创造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中国生态纺织安全体系研究》中的最后一个子课题“生态纺织工业园”,蔡建和就将它完全交给了在读博士丁友超。

  五年前,蔡建和及纺织实验室的主任们将硕士生丁友超引进中心,并在科研工作中始终给予引导和帮助;五年后,丁友超在中心的科研工作中已经能够独当一面。对于吴浩这样在全国系统棉花检验中颇有名气的老骨干,蔡建和则经常和他交流谈心,共同探索寻求新课题,力求将中心的棉花检验水平始终保持在全国系统领先位置。2007年,中心又引进了两名博士,在经过一年多“手把手”的培养和锻炼后,他们已分别在纺织和建材科研工作中崭露头角。

  在蔡建和的带领下,江苏局工业品中心2008年研制的科研项目有6个、国家标准7项。其中,为了争取到科技部的一个大课题——《出入境重要贸易商品安全因子检测技术研究》(其中包括60余种方法、5项标准、5篇论文),蔡建和带领中心的科研骨干们从2007年开始就积极着手申报,熬了多个通宵撰写的相关资料已经汇集成了厚厚的一本书。在工业品中心已完成及立项的科研项目中,有近50%由蔡建和担任第一完成人。

  “求变者通,善建者行”。做什么都不能满足于现状,要永葆求变之心,我们的人生和事业才能畅达和通透;做什么都要全情付出,有一定的业绩建树,事业才能有所发展,才能走得更远。

  蔡建和用自己的行动对此做了最佳的诠释。

作者:杨艳 赵柳方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27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