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安踏鞋业如何在危机中突围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与金融危机引致的中国制造行业“哀鸿遍野”相比,安踏公司最新公布的2008年度公司财报可谓“炙手可热”:在财务表现方面,营业额突破人民币46.3亿元,增长约为55%;全年纯利为8.95亿元人民币,暴涨66.38%。而国内第一体育用品品牌李宁2008年全年净利润也仅为7.21亿元;同时,在店铺扩张方面,安踏专卖店净增加951家,达5667家,发展速度同样惊人!

  值得关注的不只是业绩,还在于安踏曾经被视为一个典型的模仿者:从模仿李宁,到模仿耐克和阿迪达斯。从安踏成长轨迹中,我们也确能看出些许先行品牌的痕迹。但是现在,面对先行前辈,安踏以惊人的速度实现了超越。

  那么,是什么因素让这样一个曾经的二线品牌,在日渐萧条的经济环境下“逆风飞扬”?是什么因素让安踏从晋江运动品牌群落中脱颖而出?而核心是,是什么因素成就了“安踏速度”?

  答案是:不拘于产品复制,而基于品牌宣传、渠道网络等高层面的模仿升级,以及依托技术投入实现在高速中转型的商业模式。1999年,安踏高价聘请了当时正红的乒乓球国手孔令辉作为其形象代言,推出了“我选择、我喜欢”的口号。也正是这一点,引起了外界对于安踏策略的猜测与想象。因为在1999年早些时候,李宁已推出了“我运动、我存在”的口号,聘请瞿颖作为其形象代言人。聘请孔令辉代言,让安踏在晋江的芸芸众生中迅速赢得了很高的知名度。安踏也因此被认为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模仿者,不仅市场销售额在逼近李宁,而且市场销售量从2001年跃居全国第一。

  然而,安踏似乎没有满足于此。

  事实上,到2005年,当安踏公司推出全新品牌口号:永不止步(KeepliMoving),安踏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国际,“图谋”阿迪达斯和耐克。在聘请原耐克中国的广告代理公司智威汤逊之后,安踏加大了广告投放的力度,迅速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国际级水准的电视广告,努力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2006年,安踏的广告及宣传费用占营业额比达到8.3%,而笼罩在北京奥运会热潮中的2007年和2008年,其广告及宣传费用的比重,分别上升为12.4%和13.8%。

  在意识到品牌运作对于体育用品企业的重要性之后,安踏率先做了大胆尝试,全面实施品牌战略,从品牌启动阶段迅速进入品牌运营阶段。

作者:万德乾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20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