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开发区模式下对企业开展质监工作,如何才能做到“进得去、坐得下、谈得来”?这是让程科一直有些头痛的问题。如今,借着“质量和安全年”的东风,这位江西上饶经济开发区质监分局年轻的局长,终于找到了一套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这一活动可以让我们从更高的层面去总结、梳理近年来的工作,而且它所营造的氛围和随之带来的企业质量责任意识的提高,也给了质检工作大展身手的机会。”程科乐呵呵地说:“由此,我们找到了让质监工作在经济开发区这一特殊领域落地生根的途径。”
说经济开发区是个“特殊领域”,一点儿也不过分。由于种种原因,在开发区开展质监工作,会遇到许多平常地区遇不到的困难和问题。因此,程科的苦恼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探索在园区内落地生根之策,始于“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之前,而完整地总结出一套工作模式,却是在活动开展中的事。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和省、市两级部署,这个驻在园区的小小部门,五六个人掀起了一场“头脑风暴”,思想的交锋、融会就集中在一点上——在“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中,如何让自己走进企业、扎根企业、作用于企业,使监督与服务不至于“干打雷不下雨”。
这场“风暴”看得见的结果,是厚厚一摞分析报告和工作模式设计。程科说:要实现落地生根,简单说,其实就4个字——转换角色。
“转换角色说来容易,但这个劲儿却不好使。你是代表政府来行使行政职能的,自然屁股不能和企业坐到一条板凳上,但你心里必须有企业。服务发展大局,必须从真心实意服务企业入手。”
要转换角色,就要知己知彼。工作就从摸底调研开始。要摸清园区内企业的质量状况,还要摸清园区内企业的“脾气”和需求。“有了这些,你就知道自己该扮演什么角色了。”
程科举了个例子。在调查过程中,他们了解到科隆达电子仪表有限公司生产的汽车计数流量计和圣达威电工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漆包铝线产品拥有多项技术专利,但目前尚无相应的标准,生产和经营遇到了一些难题。为此,该局先后多次组织人员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生产技术情况,查找相关文献,结合产品特征,从范围原理、技术指标、检验方法、使用维护、包装运输等多方面为企业制定标准和规范。
对企业像对“自己人”那样开展技术指导和管理服务,让人对你的益处看得见摸得着,就没有进不去的厂门。但要长效监管企业质量与安全,还得“坐得下”。为此,他们新近总结出驻厂服务工作制,并作为“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的一项具体措施,开始执行。比如程科,对于所定点联系的企业,他有两个身份,除了是行使政府职能的质监工作人员外,他还是该企业“义务兼职”的质管员———每月不少于两个工作日到企业质量部办公,以企业内部人员的身份,发现并改进质量问题。程科说,这种转换身份式地参与到企业中,不仅让企业易于接受,而且所发现和解决的问题,也往往是作为监督者的所谓“外人”难以发现和解决的。什么叫扎根企业?就是企业离不开你。这样一来,对质量的监管不再是“把住厂门”,而是真正从进料、投产和生产流程中建立起可靠的质量安全堤坝。
如今,该局制定了《入企服务流程》,“进得去、坐得下”已不再是什么问题。
再说说“谈得来”。角色一变,没有说不来的话,监督执法或开展其他工作也就顺畅了许多。谈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一个对话的平台就是沙龙式的恳谈交流会。他们结合园区内带有共性的问题,或结合广为社会关注的质量安全事件,不是“我讲你听”,而是参与式研讨,在平等交流中达成一致。这种对话方式,带来了实际效果。比如,园区内有些企业自用的起重升降设备缺少安全防范措施,企业对改造工作一直不积极,但在最近的一次有关特种设备安全恳谈会后,有好几家企业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加装安全防护设施。“谈得来”的效果,立竿见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