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发明创造与教育体制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日前有报载,在武汉市教育局组织的中小学生“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中,80名面试学生提供的75件作品,仅有两件作品属符合活动要求,其余全是文字类作品。

  名为“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却只有两件作品属发明创造,笔者认为,它折射出的是人们一直热议的教育体制问题。

  多年来,应试教育始终占据着我国大中小学校的校园,成为培养和教育学生的主要模式。在这种体制主导下,虽然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反复强调要加强素质教育,但重知识教育、轻能力培养的现象仍然是目前教育的一大通病。特别是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作为学校唯一的教育手段,使本应全面发展的教育成了一种“单纯强调知识,格外看中分数”的残缺、畸形教育。学校除了重视注入式教学智育外,置学生素质、个性的全面发展于不顾,结果,学生的个性被“唯分数论”扼杀,兴趣、爱好被打入“冷宫”,当然也就会丢失了“发明创造思维”。

  湖南省曾在11所高校组织过一项关于大学生的社会问卷调查,其中7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缺乏创新能力及应变能力,更令人惊讶的是,90%的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半成品”。可见,“重知识教育、轻能力培养”的“应试教育”模式害人不浅。事实上,从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来看,正是由于一些学校重视大学生学习成绩而忽视实践能力锻炼,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使很多大学生在当今社会由身份社会向能力社会转变中,难以适应而失去了就业的竞争力。从这方面讲,武汉市中小学生在“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中仅有两件作品属发明创造,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批判应试教育会阻碍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并不是反对考试这种手段,而是倡导准确地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应试教育的后果是大家都忙着“应试”,早已成了考试的奴隶,不仅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只有把具体方法的考试与作为指导思想的“应试教育”区别开来,加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并通过素质教育纠正那种把考试作为目的的教育体制,建立起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体制,才能在向学生传播知识的同时,遵循学生不同阶段身心的发展规律,为学生提供发挥特长、展示个性和创造力的舞台,推动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让他们全面、健康地成长。

  放眼当今和未来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建设创新型国家。但培养创新性人才关键在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抛弃那种重“应试”轻能力培养的教育体制,完善素质教育机制,着力发掘学生心灵深处那些美好的东西,从小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并加强对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让他们既会动脑,又会动手。这样,等他们长大了就会成为一大批“合格加特长”的各类创新性人才,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创新型国家。也只有这样,才不会再次出现像武汉市中小学生在“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中那样,丢失了孩子们的“发明创造思维”。

作者:李奎松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7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