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吉林检验检疫局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办事处(以下简称汽车办)加快“入境货物快速验放系统”研发的推进步伐,系统应用后使原来查验放行20个入境集装箱用时3小时缩减到1小时。一个个“促通关”的举措,一组组攀升的数字,见证着检验检疫人的责任与使命,谱写着国门卫士的忠诚与奉献。
2006年,长春又一次迎来了世人的瞩目。一汽集团汽车产销量达117万辆,占全国的20%,分别占吉林省、长春市工业总产值的26.1%和63.4%。吉林检验检疫局党组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审时度势,应地方政府之请,适时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了在长春汽车产业区建立检验检疫机构的请示。
2007年10月,汽车办正式成立。进驻以一汽集团为主干企业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核心区,提供受理报检、检验、检疫、签证等环节“一站式”服务。
2008年3月25日下午,一汽集团国际物流中心会议室,吉林局与一汽集团进出口公司“双促双优工程”帮扶协议签署仪式在这里举行。由汽车办牵头,协调省局相关处室组成专家组,对长春一汽国际物流中心扩建和新建集装箱场站进行全程帮扶和指导,积极引导企业把集装箱场站建成辖区高水平、高起点的精品场站。
2008年9月,来自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汽车行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汽车办心系辖区汽车产业及产业链中的各个企业,适时推出了助推汽车产业发展的十三项措施,并细化分解成45项具体落实步骤,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帮扶到位,并于12月17日下午,组织召开了由汽车区内的生产、经营、物流和代理报检等17家企业共计34人参加的“汽车区检验检疫通关政策宣介会”,一系列惠民政策,与企业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去年下半年,汽车办共向企业反馈检出的6大类20项问题,提出出口汽车检验6条建议,均被企业采纳;向地方政府反馈检验检疫信息5条,被长春市政府采纳。
科技创新促进汽车产业发展。面对人员不足、业务量剧增、任务重的实际困难,汽车办破除墨守成规,加大开拓创新步伐。与一汽大众R3系统顺利对接,实现了其进口汽车零部件的全球采购、运输、到货、使用全程监管,大大加快了验放速度;建立了3C认证汽车零部件电子数据库,并不断丰富内容,方便调阅查询;建立了钢板检验资料电子信息库,为金属材料的检验、取样、下委托检测单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启动了“电子自动审单”,提高了工作效率;自编了核查工作工具软件,确保检务工作的准确性,提高了工作质量;积极应对通关单电子联网核查工作开展后遇到的新问题,使企业进口货物顺畅通关。
同时,汽车办加快科研合作步伐,提高汽车检测水平。即加快与辖区科研院所和专业检测机构合作开展的“欧盟及非洲国家汽车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及市场准入要求的研究”及“汽车II、IIA型及挂车II型制动性能测试系统的研发”科研进程,提高检验检疫执法把关能力,提高汽车行业国际竞争能力,帮助出口企业打破国外技术贸易壁垒。
天降大任,守土有责。长春一汽国际物流中心集装箱场站一年大约有近六万标箱的集装箱是从口岸直接转关过来的,也就是说集装箱及货物已经成为媒介生物、有害生物传播的载体。为确保国门安全,汽车办的同志严格按照吉林局党组“继续提高检验检疫覆盖率、不合格商品和疫情检出率、禁止进境物截获率‘四率’”的要求,加大检验检疫力度。去年10月14日,该办在来自德国的2个40英尺承载机器人的集装箱中截获234头,20多个种类的活的有害生物,这是去年以来单批次截获数量最多的一次。这批机器人是安装在奥迪Q5项目生产线上的,企业急需用货,检验检疫人员放弃了双休日,监督指导相关单位进行有效除害处理工作,确保了企业的正常安装。去年,汽车办共检出疫情、截获禁止进境物58批,85种,283头,有效地遏制了有害生物的传入。
同时,汽车办采取控制源头,现场会、通报会等方式增强区内企业防止疫病疫情传入的责任意识;加严查验,将发生检疫不合格批次的境外供货商和启运港列为高风险的检疫对象严控,切断有害生物和禁止进境物的传入渠道;强化监控,全年共除害处理集装箱532标箱。
2009年元月的除夕夜,为了不影响该生产线3月份投入使用,汽车办的5名检验人员与企业共同奋战,仅在除夕、大年初二和初三,就检验了6批56箱货值800多万欧元的进口设备。使“5+2”工作模式、“24小时无节假日”服务承诺又一次在把关服务中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