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应创造与主权国家脱钩的储备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撰文指出,金融危机警示我们必须创造性地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向着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方向完善,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
周小川认为,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
“早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暴露之初,基金组织就于1969年创设了特别提款权(下称SDR),以缓解主权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风险。遗憾的是由于分配机制和使用范围上的限制,SDR的作用至今没有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周小川撰文建议,应当着力推动SDR的分配。
周小川进而建议,应建立起SDR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清算关系;积极推动在国际贸易、大宗商品定价、投资和企业记账中使用SDR计价;积极推动创立SDR计值的资产,增强其吸引力;进一步完善SDR的定值和发行方式;SDR定值的一篮子货币范围应扩大到世界主要经济大国,也可将GDP作为权重考虑因素之一。
周小川指出,由一个值得信任的国际机构将全球储备资金的一部分集中起来管理,并提供合理的回报率吸引各国参与,将比各国的分散使用、各自为战更能有效地发挥储备资金的作用,对投机和市场恐慌起到更强的威慑与稳定效果。基金组织集中管理成员国储备,也将是推动SDR作为储备货币发挥更大作用的有力手段。 (王 宇 姚均芳)
重建国际货币体系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波及全球,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发展中经济体,均受到严重威胁。在此背景下,各方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讨论日益增多。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加入到这一讨论当中。3月23日,周小川在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发表了题为《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的文章。
“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周小川在文章中说。
周小川认为,在由主权储备货币构成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对于储备货币发行国而言,国内货币政策目标与各国对储备货币的要求经常产生矛盾。他强调,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
周小川的建议在许多国家政府官员和投资者当中引发激烈讨论。作为现行国际主要储备货币——美元的发行国,美国政府完全否认了创造新的国际储备货币的必要性。
美国总统奥巴马则说:“我不认为有创造(新的)国际储备货币的必要。”美国财政部部长盖特纳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日前也分别表示,不会放弃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
分析人士认为,有关创造新的国际储备货币的讨论,肯定会受到当前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的反对,因为这些国家肯定不愿意放弃它们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这一角色所带来的巨大好处,但这绝不能说明国际社会不需要就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展开讨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约翰·利普斯基说,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各方都在试图寻找改善国际货币体系的途径,有关创造新的国际储备货币的讨论“十分自然”。
利普斯基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周小川有关创造新的国际储备货币的建议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建议。他说:“我确信,有关创造新的国际储备货币的讨论,以及有关其他改进国际货币体系建议的讨论,将会持续下去。”
实际上,周小川的有关建议,是国际社会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更广泛讨论的一部分。近来,包括联合国一个专家小组和不少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内,许多方面均提出应改革国际货币体系,避免当前金融危机今后再次发生。
一个由联合国任命的专家小组日前呼吁,使用一篮子主要货币,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以此作为重建国际货币体系中长期改革的一部分。这个专家小组由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领导,该小组还建议,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以提高这两个国际金融机构的透明度,并扩大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这两个机构中的话语权。
周小川在文章中指出,超主权储备货币,可以突破主权储备货币发行国在国内政策目标和其货币承担的国际职能之间的矛盾,有助于增强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也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他特别提到,可以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的使用范围,积极推动在国际贸易、大宗商品定价、投资和企业记账中使用特别提款权定价。
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经济问题专家瓦妮莎·罗西日前在接受美国自由欧洲电台——自由电台采访时说,从较长远看,许多国家应该会欢迎有关采用新的国际储备货币的建议,这项建议有助于缓解过去几年现行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的压力。(明金维)
推动建立公平有效合理的新秩序
叶书宏
目前,世界各国对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公平有效的国际货币新秩序呼声渐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斯特劳斯—卡恩日前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探讨创造一种可以替代美元的新型国际储备货币的建议是“合理的”。巴西总统卢拉则表示,中国提出的这一建议“有效且恰当”,他认为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都会同意这一观点。
日前在对这一问题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员邹平座认为,这种呼声表明,建立更加稳定有效的储备货币体系符合国际金融体系的现实发展状况,也有利于全球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邹平座表示,建立公平有效合理的国际货币新秩序,是全球应对金融危机的客观需要。如果一种货币具有高度波动性,那么它就很难成为强大的国际储备货币。从1944年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以来,一盎司黄金从起初的35美元上涨到近950美元左右。美元贬值27.14倍,这存在着全球经济动荡的风险,使金融危机如影随形。
邹平座认为,促进建立公平有效合理的国际货币新秩序,也是美国尽快化解金融危机,实现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理性选择。理论上讲,当一国货币成为全世界初级产品定价货币、贸易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后,该国对经济失衡的汇率调整往往会遇到复杂的问题,这将加大该国未来发生危机的风险,削弱其危机处理的能力。美元作为相对单一的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在铸币税和垄断收益的作用下,客观上促成了美国的过度消费、过度负债和货币泡沫,并使金融危机具有极强的传导性。
他说:“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长期形成了国民经济对货币制度的依赖,出现实体经济虚拟化,虚拟经济泡沫化的现象。就美国的本身利益而言,建立一个公平有效合理的国际货币新秩序,有利于美国重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复兴。”
他还表示,建立公平有效合理的国际货币新秩序,是众多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去年和今年,美国财政部、国会和美联储投入了大量资金来挽救美国经济。最近美联储宣布购买美国长期国债,这等于开动印钞机,向市场投入大量基础货币,其结果可能将导致美元的贬值。此外,刺激经济所导致的潜在的美元流动性增加还将使全球面临新一轮通货膨胀的危险。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他说:“推动建立公平有效合理的国际货币新秩序,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和效率原则、有利于世界经济和金融业稳定健康的原则、有利于防范金融危机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原则。”
他认为,以美元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货币体系已被历史和此次金融危机证明存在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目前,建立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扩大特别提款权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渐进地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将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
“进一步拓展思路,甚至可以设想,通过渐进式的国际货币多元化改革,逐步过渡,建立世界中央银行,并以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出资权重和定价比率,建立统一稳定和公平有效的国际货币单位。”
他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就提出过建立国际货币单位的设想。构建更为稳健和为各国所接受的新储备货币可能是个长期内才能实现的目标,建立凯恩斯设想的国际货币单位更是一种大胆设想。这需要各国政治家表现出远见和勇气。这种改革应当是循序渐进的,需要严格的论证以及科学、详细的国内生产总值标准和货币定价标准,更需要一个良好的金融市场秩序。
中国的主张引起英美主流媒体关注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一篇题为《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的文章中指出,超主权储备货币不仅能消除美元等货币的固有风险,而且有可能实现全球流动性的调控。对此,英国《金融时报》、《泰晤士报》和美国《华尔街日报》等西方主流媒体均刊发文章,发表评説。
美国《华尔街日报》文章《中国敦促建立新的全球储备货币——北京称它已经为购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券做好准备》指出,中国呼吁创建一种新的国际储备货币,以便逐步取代美元,这是关于整顿全球金融的一项非常直接的要求。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中国中央银行行长提出了彻底改革全球货币体系的大胆建议,提出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SDR)取代美元,作为世界主要的储备货币。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人民银行提议,创建一个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控制的新全球体系,取代以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现行体系。
分析人士指出,这一提议表明,北京担心美国拯救本国经济所采取的措施会对中国产生负面影响。汇丰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这是个明确迹象,表明作为美元金融资产的最大持有者,中国对美联储印钞行为的潜在通胀风险表示担忧。”
尽管周小川并未提及美元,但文章对当今美元主导的货币体系提出了尖锐批评。(辛 华)
各方反应
IMF总裁:建议是“合理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斯特劳斯-卡恩日前表示,中国方面提出探讨创造一种可以替代美元的新型国际储备货币的建议是“合理的”。
据报道,斯特劳斯-卡恩日前在法国国民议会举行的听证会后说:“我认为关于新型国际储备货币的讨论是完全合理的,也许有关讨论将在未来几个月内进行。”
他还表示,关于新型国际储备货币的讨论其实并不是“新事物”,而当前的危机“再次激起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兴趣”。不过,斯特劳斯-卡恩还表示,他并不认为美元已经丧失主导地位,中国方面也持同样看法。
委内瑞拉:积极回应
委内瑞拉财政部部长罗德里格斯日前表示,面对目前美国经济不稳定状况,有必要创造一种新型货币来代替美元进行国际结算,他表示愿意就此与中国进行探讨。
罗德里格斯对新华社记者说,创造一种新型货币会给全球贸易带来方便。目前,巴西和阿根廷已经在双边贸易中使用本地货币结算,而委内瑞拉也计划与古巴、玻利维亚、尼加拉瓜、洪都拉斯等国建立统一货币。
罗德里格斯还说,委内瑞拉欢迎中国加入美洲开发银行,中国的加入将更加强化这一地区性多边金融机构。他说,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中国加入美洲开发银行无疑是有益的。
(尹 南 赵 晖 胡红蕾)
阿根廷:支持改革
阿根廷中央银行行长马丁·雷德拉多日前表示,阿根廷支持中国关于国际储备货币改革的建议。
雷德拉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一个日益多极化的世界,全球不应该只依赖某单一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美元在金融危机中受到很大削弱,需要寻找其他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选择。他表示,阿根廷将与中国一起在二十国集团和其他国际组织框架内寻求新的储备货币。
3月29日,雷德拉多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签署了中阿两国货币互换框架协议,以减少双边贸易中对美元的依赖性。
(胡红蕾 尹 南 赵 晖)
印尼:支持创造新货币
据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报道,印尼中央银行表示支持中国提出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创造一种国际储备货币的建议,以减少市场对某一国家或某一经济体货币的依赖性。
印尼央行行长布迪奥诺日前表示,该建议对印尼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印尼央行将极力支持。
他说,此前中国曾建议通过各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合作,设立一种类似特别提款权但却拥有实际运用价值的国际储备货币。他说:“这是极好的建议,将使市场不再依赖某一特定国家的货币。”
(李晓渝)
巴西:建议“有效且恰当”
巴西总统卢拉日前表示,中国提出的创造一种可以替代美元的新型国际储备货币的建议“有效且恰当”,他认为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都会同意这一观点。
卢拉认为,目前巴西与阿根廷之间建立的双边贸易用本地货币结算的体制与中国的建议在大方向上是相似的。他说,巴西与阿根廷之所以建立这一体制,“就是因为感觉有必要迈出新的步伐,让我们的货币不落到其他国家货币的从属地位。”
他还透露,巴西今后还将与其他一些国家建立同样的使用本地货币结算的体制。他强调:“贸易不一定非要与美元相联系,因此对于中国的建议,已经有事例证明是可行的。”
卢拉指出:“原则上,所有的新兴市场国家都应该同意建立新型国际储备货币,但美国肯定会反对,因为现在作为全球通用货币的美元是美国的货币。我认为讨论这个问题在当今危机的时候是可行的、恰当的。总之,世界不能从属于某一单一货币。”(赵 焱 陈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