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权”,简单两个字,但却蕴涵了无法估量的责任。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进口物资高速增长。严把国门,不让不合格产品流入国内市场,保证国内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安全、卫生、健康和环保要求,已成为新形势下检验检疫维权工作的重点。
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检验检疫人与时俱进的维权理念,而其中的核心就是“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在口岸、在企业、在流通市场,浙江检验检疫人用严格执法和热情服务构筑了三道关口,切实帮助国内消费者和进口企业,实现健康消费和安心生产。
口岸执法当好把关人
第一道关口在口岸。2008年,浙江检验检疫局共检验检疫入境货物47217批,总货值274.4亿美元,检出入境不合格货物1967批,货值21.7亿美元。对不合格的货物,该局分别采取了退货、对外索赔、卫生除害处理、监管加工等措施,将可能威胁国内消费者权益的因素有效挡在了国门之外。
在浙江东海深处的嵊泗口岸,马迹山铁矿砂中转码头已是亚洲第一矿石中转深水大港。除宝山钢铁外,宝钢资源、宝矿、邯钢、杭钢、武钢、联峰、中建材、马钢、瑞钢等企业也选择马迹山港口作为它的卸货港口。近年来,进口铁矿短重现象屡见不鲜。仅今年2月,嵊泗检验检疫局就连续检出两批严重短重的巴西铁矿,共短重4380吨,短重金额达28.5万美元。而在2008年,则共检出进口铁矿短重56艘次,67080吨,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537.18万美元。
进口棉花是敏感商品,以次充好、掺杂掺假、缺包少包等行为仍时有发生。2008年浙江检验检疫局共接受进口棉花报检336批,10.8万吨,金额1.74亿美元,其中品质不合格190批,占总批次的56.5%。该局共对外出具索赔证书315批,对外索赔金额同比增长53.4%,为国家和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78万美元。
服务企业当好“娘家人”
对于外商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的行为,浙江检验检疫局执法人员给予坚决查处。但对于国内进口企业的主动求援,希望给予检验鉴定的进口设备等进口物资,即便是非法检商品,该局也毫不含糊地给予其娘家人般的温暖。
浙江杭州一家袜品出口企业,以61.82万欧元的价格进口袜子生产设备,结果完全不能实现其宣传的功能。在与外商自行交涉未果的情况下,该企业向浙江检验检疫局求援。该局检验检疫人员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走访了该企业与这批问题袜机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几十个相关人员,收集了自袜机进口第一天起所有具采信价值的书证68份,并在此基础上组织了国内顶尖专家组检验鉴定调查,最终认定这批涉案袜机“属于不合格产品”和“属于存在严重质量缺陷的产品”,并出具了相关书证。经裁决,除价值61.82万欧元40台设备退回外,国外出口商还须向我进口企业支付保险费、银行费用、国内运杂费、进口关税、进口增值税人民币176.87万元以及直接预期收入损失人民币400万元。
近年来,浙江检验检疫局帮助国内企业对进口设备进行检验鉴定,出具检验证书,帮助企业向境外出口商实现退货、索赔的例子数不胜数。据统计,2001年至2008年浙江检验检疫系统共帮助我国企业向进口商索赔7620.65万美元。
流通市场当好筛网人
在流通市场,检验检疫部门的任务更为艰巨。由于涉及面广,监管难度大,进口商品很可能会逃避检验检疫程序、非法流入市场。
针对这些情况,浙江检验检疫局积极部署,特别是在法定节假日前,对辖区的进口酒类、糕点、调味品、保健食品等16个类别的进口食品进行分期监督检查,涉及大型商场、超市、酒店、批发门市等各种流通领域,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今年春节前夕,温州检验检疫局在流通市场查获1200瓶二氧化硫超过我国标准12.6倍的美国进口葡萄果汁,依法作出销毁的决定,并在执法人员的监督下进行了销毁。
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后,浙江检验检疫局迅速行动,对辖区内的大型商场、超市的进口奶粉进行了专项检查,共检测了13个国家的21个品牌,抽取了106份样品,公布数据,给予消费者安全购买进口奶粉最及时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