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翻看报纸发现,因为2004年元旦和春节离得很近都在1月,各行各业都在盘点2003年的工作,媒体上这类稿件很多,在这些文章中众多产品行业标准问题给笔者印象最深。
举例说明,在翻看的20张某报中,涉及标准化问题的文章就有《厨卫业亟待建立行业标准》、《保暖内衣期待行业标准》、《地板采暖标准待规范》等,这还不算在其他媒体上看到的《生物化妆品需要行业标准》、《暴走鞋亟待行业标准》等,如此集中在同一时间里出现,不知为什么,也许阅读时间太集中了,这些文章关于产品和行业的标准问题让作为质量工作者的笔者心理非常不舒服。
“没有标准”、“标准不规范”、“标准过时”,很显然这些文章里说的就是这三条,而这三条中无论粘上哪一条,这个行业还能提供给消费者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吗?这个行业能有序且良性地发展吗?肯定不能。
做为身处质量行业10年的人,我不想指责从事标准化工作的同行,因为,《标准化法》已颁布16年,各地每年都在忙采标工作,每年的国际标准化日都竭尽全力,甚至有时感觉有祥林嫂式的表达方式来讲标准化,讲标准化的重要,2004年国家标准计划方式进行重大调整,标准计划项目的申报向全社会开放,实行网上申报,足见标准化的服务更方便、公开、快捷。因此,我也不想再以祥林嫂式的表达方式在这方面多费笔墨,倒很想说说那些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商人,“没标准”、“标准滞后”、“标准不规范”,你们的工作都是怎么干的呢?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快餐业巨头麦当劳、肯德基,产品不多,服务也不复杂,可企业标准厚厚的有好几百页,据说,连炸鸡要在油锅里翻动多少次都有严格的标准规定,饮料不少于多少毫升,杯子上都标好了刻度。想当初,他们刚创业那几年一定不会因为没有标准,炸鸡想炸几下炸几下,饮料想给多少都看当日心情而定,咖啡想凉就凉想热就热,也一定没有私下里想趁没有国家和行业标准就赶快大捞一笔,剩下的事以后再说。更一定不会因为没有标准干脆回家不生产汉堡和炸鸡了。
笔者有幸读到过一份某美国咖啡公司的质量标准,这份标准十分详细长达23页。设在全世界的千余家店铺都必须遵循这些质量标准。标准规定:采购人员首先要购买高质量的混合咖啡豆,这是注重质量的第一步。咖啡豆运到店铺以后,必须保证在10天之内使用,如果没有用完,就要送到公司的供货车上运回去。咖啡一旦调制出来,18分钟内一定要送到顾客手中,否则就要倒掉。标准还规定,煮咖啡的温度要控制在华氏196度到198度之间。由于严格按质量标准办事,在1979年~1983年经济萧条时期,美国咖啡销量下降了很多,而这间公司却增长了20%。相信从这段文字里你已经闻到了咖啡的香味,那任何语言都成了多余,因此也不用再多说生产商可以参照国外先进标准,可以自己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标准,为行业标准的制定做点贡献之类冠冕堂皇的话。只希望明年不要再有那么多的行业在期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