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江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改革创新发展纪实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以下简称江苏省特检院)一直以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追赶着“腾飞”的脚步,以“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服务政府、服务安全”为己任,高昂着改革、创新、发展的主旋律,励精图治,开拓拼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特检机构。

  敢当人先——组建联合舰队

  我国加入WTO以后,面对国内外各类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在市场上激烈竞争的挑战,如何打造出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的民族品牌,使之做大做强做优。肩负着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任务的江苏省特检机构的广大干部职工在思索、探讨着,江苏省质监局的决策层也在思考、谋划着。当时,全省经正式批准建制的质监系统特检机构有近百家,但大多是小而弱,缺乏自我发展能力。是墨守现状还是在危机中变革奋起?

  2004年3月,江苏省质监局首先在原省锅检所与苏州市锅检所进行联合重组的试点,尝试着走联合发展的改革之路,很快取得了1+1>2的成功经验。

  实践使江苏特检人认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发展优势,一味固守现状就有可能衰败。”2005年,江苏省质监局党组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论证,审时度势,大胆作出了在特检系统进行“联合重组,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战略决策,拉开了全省特检系统深化改革的帷幕:把分散在全省各地(除南京市以外)的质监系统内的95家特检机构联合起来,打破一家特检机构驻守一方的“诸侯”格局,重组为以人、财、物、业务等资源合理配置的“联合舰队”。这是深思熟虑后作出了一个正确决策,也是开全国质监系统先河的一个大胆决策。

  2005年11月18日,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终于诞生了,内设8个综合管理部门和9个专项业务检验中心,下辖19个分院。

  当时,有人担心怀疑,这样的联合重组,能不能统得住,会不会削弱检验职能和安全监察工作?

  开弓没有回头箭。新成立的江苏省特检院领导班子深感责任重大,认识到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才会有明天的灿烂。于是,该院马不停蹄地围绕着“做大做强做优、打造检验研究机构民族品牌”的这一发展目标,在运行机制、管理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等方面出台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提升内在活力,激发内在动力,使江苏的特检事业迈上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一是凸显了在降低运行成本、实现效率最大化的优势。江苏省特检院根据“统筹规划、区域覆盖、统一实施、保证重点”的思路,对重要的科研与检验装备,由省院按区域统一配置,实行免费共享;对检验的常用设备由省院统一把关,避免了设备的闲置和浪费;对重大科研项目课题和重点实验室,由省院统一组织实施,统一调配科研与实验经费,从而避免了重复投资、科研课题重复设置的现象。在检验业务上,果断进行整合,进一步明确各自的检验责任区,不仅较好地避免了以前业务交叉、责任不明、争抢用户的现象,而且各分院还从大局出发,相互合作。业务资源相对不足而检验力量相对充裕的苏北分院,向经济发达的苏南分院输送检验人员,支援检验力量。与此同时,省院利用自身在人才、大型检验与科研项目等方面的优势,有计划地调配全院的检验力量,有效地盘活了人才、设备、业务等各种资源,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而且为基层分院锻炼了检验队伍、培养了人才。特别是发挥大团队在检验检测中的“拳头”效应,深受企业尤其是大型石化企业的欢迎,得到了企业的好评和国家质检总局、江苏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2007年初,应某大型石化企业的邀请,江苏省特检院在系统内调集了一支由检验师和高级检验师共60人组成的检验与科研队伍,与合肥通用院等机构合作,应用风险分析多项研究成果开展风险检验(RBI),对高失效概率的设备开展在线检测,仅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完成对该集团生产工艺7套装置中的700台压力容器和476只安全阀实施基于风险的检验任务,从而保证了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避免停机造成的经济损失,仅此一项,就为企业节省支出20余亿元。像这样“大兵团”作战的方式,在联合重组前是很难办得到的,不仅消除了过去为抢项目在质监系统内部闹内耗的矛盾,而且展示了特检院干部职工“特别能战斗”的群体形象,让企业从中受益,获得显著的社会效益。

  二是凸显了在培养人才、提升整体素质的优势。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需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和精湛的专业技能,而联合重组后的特检院融检验和科研于一体,集中了一批在全省具有对特种设备专门研究和较深造诣的专家队伍及学科带头人,为培养人才、提升整个系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独特的条件。针对职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县级机构持证人员业务素质还不适应承担检验工作需要等实际情况,该院利用整合后雄厚的师资力量,先后投资近1500多万元,有计划、分层次、分批次地采取集中培训与封闭式训练、比对演练、专家授课、技术研讨等多种方式,强化对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同时以“沉下去,请上来”的方式,一方面组织专家成立服务队,深入基层进行传帮带,另一方面把基层的人员请上来,实行跟班作业培训等,提高了专业技能后再回去上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3年中,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40多个,参培人员超过1万人次,还安排3000多人次参加了上级机构举办的相关培训。省院及各个分院还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合作培养人才和开展科研。2008年12月,省院与南京工业大学共建“研究生创新中心”,依托高等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并采取多元化用人方式,推行分级管理和绩效评估,逐步健全引入人才竞争机制和选任用留机制,有效地提高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检验水平,提升了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

  三是凸显了可持续性发展、提高自身品牌的优势。经过联合重组的江苏省特检院,在激发自主创新内在动力的基础上,广泛学习先进国家检验公司进入市场竞争的经验,以雄厚的资源实力服务企业,使各项绩效指标显示出卓越的成长性,提高了自身的知名度。该院积极参与国家科技项目的招标活动,先后获得了国家质检总局“压力管道元件型式试验方法的研究”、压力管道能力提升、特种设备型式试验能力等一批科研课题。同时,注重拓宽新的服务领域,开发了商业性验货检验、设备监造检验和工程设备安装质量管理等新的业务,先后为多家外国公司和国内企业提供了良好服务。为及时获取国际先进的检验检测技术信息,先后5次举办了“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邀请国际、国内从事无损检测新技术、新设备研究的知名企业、专家到会,加强对外交流,为推进特检院持续发展并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契机。在最近一届论坛中,近30位国际无损检测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出席并作了学术专题报告,引起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大大提升了该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全方位推动江苏特检事业的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科技领先——搭建一流平台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工作是一门科学,必须以科技进步为先导,用现代高新技术作保障。基于这一认识,江苏省特检院刚成立之初,院领导班子就把目光定格在科技强院、科技兴检的战略上,制定了“以科技为先导,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跻身全国一流特检机构行列”的科技发展目标,并成立了科技发展部,全面加强科技规划和管理,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搭起了一流的平台。

  注重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研究试验中心集科研与检测为一体的功效,抢占科研领域制高点,江苏省特检院对原有的工程试验研究中心、压力管道元件型式试验中心、锅炉热工性能测试中心等实验室进行整合,通过对试验设备、人员、场地等资源的优化组合,不断提高特种设备检验及研发能力,为开展科研活动、提高科研水平、争创国内一流特检机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还加强实验基地的投入,3年来在科研、检验设备、技术改造等上面的投入达检验收入的5%。目前,国家“压力管道元件型式监督检验中心”和“起重机监督检验中心”两个国家实验室以及江苏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大楼正在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预计投资约1.5亿元,这将为江苏省特检院的腾飞奠定良好基础。

  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江苏省特检院每年集中不少于收入5%的资金用于科技投入,明确规定在科研经费上提供全额保障,对科研人员取得的科研成果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广大科技人员在立足基础性、科研课题的同时,抓住那些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市场前景好、企业欢迎的重大科技课题,在各自的舞台上演绎着精彩的篇章:江苏省地方标准《工业锅炉能效评定》、《工业换热设备能效评定导则》等通过专家审定,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而“能效水平评价方法”里的部分内容在国际上还属首次提出;“工程风险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工程示范”项目,提出了符合国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风险分析与评价方法,荣获2007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燃烧器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项目及编制的《一体式全自动燃油和燃气燃烧器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标准,部分内容填补了国内空白,荣获“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技术成果奖”二等奖;“用于特殊结构微小缺陷检测的高分辨率计算机射线照相技术”科研项目,攻克了航天装备关键部件无损检测难题,通过了国内航天、航空、兵器、材料等领域的著名无损检测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的成果鉴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压力管道导波无损检测”科研成果以及形成的《导波检测操作手册》及《导波检测的特征图谱》,为导波技术用于压力管道检测奠定了基础,加快了超声导波检测设备国产化的进程,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现在,一大批科研成果各领风骚,走出了江苏,走向国内外,成为科技强院、科技兴检的推进器。3年来,该院完成了编制或参加编制的国家和省级法规标准14个;科技人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多篇专业技术论文,其中两篇论文分获国家质检总局优秀论文二等奖和三等奖,学术论文“单一频率大功率超声脉冲激励下异常次谐波现象”,在国际顶级物理学期刊之一《应用物理快报》上发表后,在同行业引起了较大反响。

  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江苏省特检院注意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检验检测能力,不仅增强了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的安全可靠性,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也提升了该院的技术水准和服务档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役石化设备在线检测与安全评定技术”,首次利用Possions方式对抽样检验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风险控制状况的可接受准则,先后应用于优利德(江苏)化工有限公司的硫酸分离器、赫克力士天普化工有限公司醚化反应器等4家企业在用设备的风险检验或风险评估,不仅为4家企业共挽回几千万元的经济损失,也为该院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服务收入。应用“锆材换热器管子-管板接头制造与检验技术研究”科研成果,成功指导一家企业制造多台锆材换热器,为企业创造产值1000多万元,受到了企业的高度赞誉。“管子-管板角焊缝γ射线照相技术”解决了换热器管子-管板连接焊缝不能拍片检验的难题,在南京扬巴、上海赛科等工程项目上应用后,为该院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00余万元。由于该院成绩突出,连续多年被国家质检总局、江苏省质监局授予“科技兴检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服务为先——诠释社会责任

  江苏省特检院深知,特种设备的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是自己的神圣使命。为此,江苏特检人始终把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当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配合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认真履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的职能,在检验中不断完善服务,在服务中提升检验能力,用严谨的科学态度、精湛的检验技术和良好的工作作风,诠释着“社会责任”。

  江苏省特检院还建立了“核查建档、定期检验、责任追究、巡回抽查、督促整改”5项制度,积极推动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的全面落实。一是建立特种设备动态排查体系。为了及时掌控全省55万多台在用特种设备的动态使用情况,主动与各级监察机构密切配合,组织人员开展全方位、多批次的核查,并将核查的数据及时整理和录入,加快数据库的更新,做到台台有账可查,台台有据可依,从而提高了特种设备动态管理水平,为全面落实特种设备检验覆盖率提供了依据。二是把特种设备定检率作为核心任务来抓。每年都把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率列入当年的主要工作目标之中,纳入绩效考核,推出“一月一检查,一季一通报,一年一考核”的措施,并采取“书面催检、电话催检和现场催检”的“三步催检法”,全面保证对数据库里的每台特种设备及时定期检验。三是强化检验检测人员的责任追究。坚持把设备定检率的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每个相关部门和每个相关人员,实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检验工作不脱节、不断档,杜绝安全死角,力争实现各类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率100%。四是不定期深入企业巡回抽查。针对少数企业法制意识薄弱而违章使用特种设备的现象,在巡查中,严格按照“三方责任”的要求,属于未按规定及时报检的特种设备按规定程序催检,催检无效及时上报监察机构;对有些企业的特种设备未注册,或发现存有重大安全隐患,及时通知使用单位修复或停用,以消除安全隐患。五是加强与企业联系及时督促整改。在对特种设备产品的安全性能监督检验时,注意发现企业在特种设备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时督促企业整改,确保出厂设备的安全性能。同时,还主动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主题宣传活动,以提高群众的特种设备安全意识,营造全社会重视特种设备安全的氛围。

  江苏省特检院不断强化质量管理,确保检验检测科学、公正、优质、高效,为全省特种设备安全提供保障。该院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谋发展,自始至终将质量理念贯彻到日常检验工作中去,坚持分类指导、定期检查、严格考核、落实奖惩,精心组织和实施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检测工作。各分院领导和所属职能管理部门不定期深入检验检测第一线,现场跟踪检验人员开展工作情况,对每个环节进行监督指导,确保检验质量的准确可靠,并将检查考核的结果作为年终考评的依据。为进一步夯实质量管理工作和提升检验能力,该院每年都坚持检验质量内审制度,从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入手,组织专门人员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进行修订。同时,定期组织对省院各部门和19个分院进行指导和检查,每年都选择1~2个专业门类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考试、比赛,以各种形式和措施不断推进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的落实。

  江苏省特检院把创建服务型特检机构作为强化效能的核心,树立良好的“安全卫士”形象。该院提出了服务零距离、工作零投诉的“双零”目标,先后建立健全了AB角岗位工作制、窗口部门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业务内容及程序公开制、失职追究制等规章制度,强化每位职工对自己职责内该办的事要速办“快通”、对业务工作运作时出现的不畅问题要及时“沟通”、对企业和群众遇到的一些矛盾和困惑要主动积极“疏通”的“三通”意识,以端正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营造服务环境,使客户办理业务方便快捷,让每位客户都能享受优质服务。

  为了尽快形成靠制度管人管事实现优质服务的科学管理模式,该院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机制,陆续出台了《行政管理手册》、《质量管理手册》、《财务管理手册》、《党建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科技管理手册》、《安全管理手册》、《人事管理手册》等7大类管理制度,修订和完善了覆盖管理过程中各个方面的24个规章制度,在全院形成了统一标准、统一制度、分级管理、职责明确、责任清楚的良好管理工作机制和工作格局,保证上下协调一致,政令畅通。在此基础上,各分院、所(站)主动接受当地质监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监督,及时落实特检设备检验检测任务,为企业和当地经济发展服好务。为了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而又能及时完成检验任务,全院检验人员做到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帮企业之所需,想方设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得到了企业的广泛认可。严谨的科学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高效的工作效率,诠释了江苏省特检院对“社会责任”的庄严承诺,赢得了企业的欢迎、政府的信赖和社会的认可。

  岁月如歌,继往开来。在取得成绩的背后,是江苏特检人默默无闻的付出。江苏省特检院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决心继续把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贯穿到特检事业发展的全过程,不断开拓创新,认真履行职责,忠诚当好特种设备的“安全卫士”,大踏步地向滚动发展、自我发展、快速发展的快车道迈进,在服务并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和谐的发展中再立新功。

作者:陆南胜 李奎松 蔡美萍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9年03月26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