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中国质量管理协会联合举办的全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二十周年大会在北京拉开了帷幕,来自美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及全国管理界、学术界、企业界质量战线的学者、专家和全国著名大企业的高层领导和各部委省市的质量负责人云集在首部,这是一次规模宏大的中国质量管理学术盛会。
经贸委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与中国质量管理协会的专家领导等出席了会议,我作为攀枝花市攀钢(集团)公司质量管理处宣传部长、中华国际英才研究院、中国管理科学院和当代改革发展理论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质量管理协会高级会员撰写的全面《推进质量战略 增强国际竞争力》论文应邀到会宣读论文,获得了发表成果优秀论文奖。并且,《实施质量发展战略 迎接二十一世纪》论文应邀参加了国际质量大会交流经验。其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振兴大型企业集团》荣获中国改革实践与社会经济形势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撰写的《实施名牌战略 促进企业发展》论文特邀参加中国二十一世纪科技战略研讨会并在会上宣读学术论文。同时,在四川省“世纪之交质量经营战略”学术年会上,我撰写的《推进质量战略 迎接新的世纪》、《推进质量整体优化 向管理科学迈进》和《走质量效益型道路 迎接质量世纪的到来》论文分别荣获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二000年十月十八日,我作为攀钢(集团) 冶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技术质量部副经理,又应中国质量管理协会邀请,赴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参加2000年中国企业质量高层论坛交流,并荣获高层质量论坛优秀论文奖。2001年荣获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我负责公司贯标工作,公司于2002年6月通过ISO9001:2000版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此,2002年12月18日公司特为技术质量部记集体一等功。2004年12月15日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审核, 受到公司表彰奖励。.
上篇:情 系 质 量
或许是因为我吃过不少苦,才更珍惜那份工作,比别人更多了一份坚毅与执著。少时家境较为清苦。当身为退休教师的母亲从那遥远的小山村给考上“秀才”的儿子寄来一套蓝色中山装时,不禁令我感慨万千……经过努力,我在学校刻苦学习走完了四年的冶金专业求学之路。同时,自修完了经济管理和新闻与法律大专课程。
1985年7月,我毕业分配到了攀钢设计院冶炼室。同年12月我主动要求调到炼钢厂基层锻炼。我爱上了这片热土:轰鸣的马达、呼啸的火车、奔腾的金沙江……一切是那么新鲜、好奇。 当时炼钢厂转炉车间技术组是个实力雄厚的“科技与质量组”。车间主任让我负责工艺技术和质量管理工作。我想,这是考验自己和锻炼自己的时候了。
先后在提钒车间、铸锭车间、整模车间干过并在车间班组当过炉前工的我深深地感受到必须要加强质量控制和质量监督,才能减少损失。于是,我向车间和厂里建议成立了《提高军工钢炼成率》、《提高重轨炼成率》、《提高转炉钢水质量》和《减少非计划钢》等4项质量管理课题,得到了厂和公司质量管理处的批准认可。从此,我开始在炼钢检查站和车间技术组、生产现场收集第一手材料,分析研究有关数据资料。并与技术组有关人员的共同努力,在一年多时间里完成了这项质量管理成果,创价值200多万元,受到公司奖励。这使我实干勤奋的工作作风也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信任和肯定。
公司第一次炼钢技术状元考试,炼钢厂培训科和技术科将出题的任务交给了身为炼钢技术员的我。我知道,出的技术状元考题既要考出理论水平,又要考出实际操作水平。经过几天的努力,交出了一式三套炼钢技术状元试题及参考答案,得到了厂主管专家的肯定。1987年,我参加完炼钢厂举行质量管理知识培训班后,又参加了全国首次《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统考,取得了98分的好成绩,为单位赢得了荣誉,车间给我奖励了半月奖金。
1987年11月,我调到公司质量管理处质量管理科工作。刚到质管科第一天,科长周学信就交给我《质量管理》、(著名质量专家朱兰博士著)、《质量管理技术咨询讲义》和《钢铁企业质量管理》三本书,并明确要求必须“吃透”。同时,将烧结、炼铁、炼钢、轨梁、氧气厂、耐火厂、密地机修厂、金江机修厂等单位质量管理的协调、监督、管理重担交给了我。不久,我又担起了工序控制组的任务,负责建立攀钢的工序控制管理制度。
有一段时间,我几乎都要钻研质量管理直到深夜。早晨天刚蒙蒙亮,就乘第一辆通勤车到生产厂了解情况,检查质量工作。1988年,在领导的指导下,我制定了《攀钢工序质量控制管理办法》和工序质量控制图表,在全公司推广使用,某大公司一名科技管理人员到攀钢考察后深感攀钢这套工序质量控制办法较为先进实用,特托烧结厂的熟人取走一套。
同年9月,我接到母亲病故的消息电报,悲痛欲绝!真的,我好怨:母亲为什么去世得这么早,自己还没有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好遗憾:由于工作忙不开,我不能回家见母亲最后一面, 没有尽儿子的孝道。
为了进一步提高知识水平,工作能力, 我于1989年8月考上全国首届大专起点的本科班四川师范大学政教系经济管理专业,1991年毕业。随后又参加了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政法专业本科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为了不辜负母亲的嘱咐,我苦苦探索,不断地追求,在工作中取得了领导的信任和同志们的支持。原攀钢经济研究所编辑部主任,现攀宏公司党委书记贾渊说: “曾进康同志能取得今天的成就还是因为‘勤奋·热爱·执著’”。(1990年12月质管处质管科划到公司企管处, 原质管处组织部长赵世明找我谈话,“处领导研究要留你下来,是否愿意?”当时我想:“热爱质量工作愿意去公司搞全面质量管理”)。 在企业管理处尹学城处长与马禀智总工程师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1992年10月我带着撰写的《强化全面质量管理 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经验成果和研究论文参加了在深圳召开的中国质量管理大会交流经验。并被1992年第12期《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权威杂志头条论文刊载,为攀钢赢得了荣誉。该刊主编说:“这篇文章很有见地和指导性, 既写出了攀钢的实践经验,又指出了全国企业必须努力开拓的方向”。攀钢(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诗人、作家王俊超见到该文后,由衷地感叹:能在这样的权威杂志上刊发论文,确实不容易, 必须要有相当深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主办的《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国家科技部主办的《中外科技》、《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和《决策借鉴》等杂志主编纷纷来电、来函说看到攀钢的质量文章和研究成果很有深度,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可喜可贺!
中 篇: 心 系 质 量
1993年1月,攀钢集团公司机关改革,企管处质管科又再度成建制划到质管处。 处领导要我负责公司国际标准贯彻的试点工作和综合管理工作。质管处接到洪及鄙经理批示的关于参加中国质量高层论坛论文的征集文件,原质管处处长李洪亮找到质管科任助理工程师的我,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我。当我看到洪经理批示:“请政研室拿出文章,最后由公司审定”和政研室主任(现市体改办主任)李福君批示:“这方面质管处是专家,请质管处拿出初搞!”的由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中国质量管理协会等部门联合颁发的文件后,我当即向处长表示:“由于自己才疏学浅、水平有限, 但既然处座重托,仍将尽力而为”。尽管当时某厂的一位总工程师和某专家分别从不同角度执笔写了稿,但最后我写的《加强质量管理 增强竞争能力》论文受到洪及鄙常务总经理(现攀钢集团公司董事长)的肯定和赞誉。攀钢(集团)公司第一次参加了中国质量高层论坛交流经验。并编入《质量兴国与名牌战略》学术专著。同时,我执笔完成的《要走质量兴国的企业振兴之路》发表在中国科协主办的《中外管理》杂志上。
四川省冶金厅科技处处长柳定清说:“曾进康多次在全省冶金行业、 在全川作质量管理经验报告并宣读学术论文。其工作成效显著,多项成果填补了冶金行业空白……”。
人的一生机遇很多,我抓住了它,这是幸运的。
早在1993年我就负责主研《大型企业集团质量发展战略研究》科研课题。处长李洪亮和总工程师薛忠良也创造各种条件,并积极主动参加课题攻关。在质量管理工作中,我到各厂(矿)单位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发现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工作在战略上还必须加大力度,以跟踪世界各国大企业和跨国公司质量发展动向,制定策略,振兴大型企业这一问题。查阅了1980年以来攀钢生产、科技、质量等方面的大量资料,发现不少企业有“注重当前利益,忽视长期效益;注重生产管理,忽视质量控制;注重现场控制,忽视战略管理”等偏颇认识和管理问题。这样下去,不仅造成产品质量难以提高,而且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我把这些问题向领导作了汇报,很快得到了“关于加快质量研究与实施”的认可。但如何改进?压力实在太大。在质量管理和质量监督工作中,我勤垦务实地工作,得到了科长韩玉清(现任热电厂党委书记)的肯定和信任。一次,领导在临下班时交给我一个急件材料, 要求第二天交出攀钢(集团)公司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经验材料。难度相当大,好在平时善于积累,又有实践经验和较好的文字处理能力,苦干了一整夜圆满完成了任务。该材料后来还代表公司在四川省作经验交流,得到了专家的肯定。我既要完成科里日常的工作,同时还要开展这项软科学(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科学为一体的一门决策科学)研究。只有利用业余时间,没有资料, 就去图书馆查、抑或找有关专家借。实在还找不到就买。每年我都要购买2000元以上的研究资料和有关书籍,以便开展这项攻关课题。攀钢(集团)公司法建办主任(原攀钢(集团) 公司质量管理处党委书记)也在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关心、支持并鼓励我。现攀钢(集团)公司技术委员会委员、 教授级高工李洪亮(原攀钢(集团)公司质量管理处处长)也在质量管理工作方面给予了我很大支持……
为了能够不负领导的厚望,好多时候不分昼夜钻研。有时为一个管理与技术问题而冥思苦想,以致整夜辗转不眠,直到东方破晓。每当头脑中闪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或举措时,便赶紧起身,兴奋得顾不上披上外衣,伏在案桌上写呀、算呀、苦苦思索……
功夫不负苦心人,我负责主研的《大型企业集团质量发展战略研究》科研成果,在课题组全体人员的齐心努力下,尤其是在处领导的鼎力相助和热心指导下,经过18个月时间攻下了这个课题,创直接经济价值1960万元。并于1994年12月在成都通过四川省科技成果鉴定。1995年获四川冶金科技进步三等奖、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荣获中国“八·五”优秀科学技术成果。为此,攀钢(集团)公司质量管理处孙建坤处长特给主研人员进行了嘉奖。中国管理科学院四川分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刘茂才强调: 很多大学教授和研究专家门搞软科学研究多年都很难搞成一项成果,而攀钢的这项成果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较高的学术水平,作为企业能搞出这样高水平的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成果实在难能可贵。
下 篇:生 系 质 量
几度春秋,时光飞逝。我撰写的《抓质量 促管理 创名牌是企业振兴之路》、《以质量求生存 向管理要效益》、《强化企业质量控制 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推进质量战略 迎接新的世纪》和《走质量效益道路 迎接质量世纪的到来》等48篇论文分别刊登在国家科技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及中国科学院等主办的《中外科技信息》、《中国质量》、《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中国软科学》、《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军用标准化》、《核标准化与质量》、《航空标准化与质量》、《机械标准化与质量》、《冶金标准化与质量》、《质量与可靠性》、《标准计量与质量》、《质量春秋》、《国内外经济管理》、和《决策借鉴》等国家级杂志上,为公司赢得了良好信誉,并受到全国企业界、管理界专家人士的广泛关注; 8项管理成果和研究论文分别获四川省质量管理协会、四川省企业管理协会、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四川省企业文化学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和中国质量管理协会优秀科研成果和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及优秀论文(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强化质量战略 增强国际竞争》和《贯彻国际管理标准 迎接质量体系认证》等多篇论文收录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文库》、《跨越世纪的通行证━━中国企业成功实施ISO9000认证范例》(我担任该书编委)、《世纪文典》 和《奔向2000年━━中国两个文明建设成果荟萃》等专著中。其中我撰写的《实施质量发展战略迎接二十一世纪》论文应邀参加了世界质量大会交流,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攀钢公司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在公司有关处室和质管处党政工领导的热心指导和大力相助下,同时编著了《兴旺之路》、《崛起之路》和《振兴之路》三本专著(由于没有经费,故未能交国家出版发行)。
我先后多年在单位荣立一等功并获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由于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和进步,被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当代改革发展理论研究中心和中华国际英才研究院审定聘为高级会员、特邀研究员和兼职研究员,同时,在质量科研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受到省政府表彰。
谈到自己的进步,我想:如果没有各级组织的关心、领导的支持和同志们的帮助是不会成功的,更谈不上出什么成果。
1997年7月8日,我被任命为攀钢(集团)公司质量管理处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深感自己身上担子更重了,压力更大了……。
早在1995年8月我还在质管科当工程师时就提出开展《攀钢(集团) 公司质量管理国际化战略研究与实践》科研项目,质管处采纳了我的建议,并得到了公司立项批准。为此,白天要负责公司的质量宣传和本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午和晚上时常还要撰写新闻稿。为了完成处领导交办的任务,我只好挤时间。多少个夜晚钻研、探索至深夜12点甚至更晚……好多次想帮家人分担点家务,好多回想邀好友共叙友情、畅谈未来,好多年想回家在母亲坟前磕个头、敬柱香,多少天我想好好休个假,尽情地放松一下,但却由于工作繁忙,我多少次将休假条放进了纸篓里……然而,这一切都不能实现,心中很感不安。
质量攻关工作犹如一座高山,上去,将会有另外一片天。
1998年5月21日,历经三年在18名质量管理和科技管理人员与有关专家共同努力, 特别是在处领导的主持和指导下,我负责主研的《攀钢(集团)公司质量管理国际化战略研究与实践》科研课题通过公司技术鉴定,创直接经济效益6196万元,攀钢(集团)公司罗泽中总经理和马家源副总经理及余自甦处长(现攀成钢总经理)在鉴定会上指出:像这样的研究成果,在攀钢还是第一次见到。 课题组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以参加四川省科技成果鉴定。与会专家肯定了质管处负责的这项科研成果,也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为此,我按照专家和领导的鉴定意见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经过一年的运行实施, 于1999年5月通过了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鉴定,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荣获四川省冶金科技进步奖。在处长孙建坤(现攀成钢副总经理)、总工薛忠良(现企管处副处长)和处长助理谭克建(现质计处副处长)的热心指导和质管科科长罗仲明的共同努力下,该成果取得了显著成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学术顾问、博士生导师林凌指出:“课题组的研究是高水平的, 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所有企业都有指导意义”。著名哲学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平斋强调:“研究报告立足攀钢,放眼全国和世界,注意把当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将速度和效益结合起来,使纵向与横向协调起来,体现了高瞻远瞩、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报告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是一项有较高水平的战略研究报告和实践成果”。
1998年,我主持宣传部工作,在处党政工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质量管理处宣传工作、法制建设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企业文化建设)分别荣获公司先进单位。1999年和2000年均受到公司表彰。诚然,我的工作也常有不被理解的时候。首先是事务繁多,工作压力大,加之人员紧缺,特别是相应的条件很多都不具备,推行起来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难题。但是,我总是想:“让别人去说吧,走自己的路”。有道是“冷静看难点,热情干工作”。再则,“对得起单位、对得起领导、对得起工作、内心无愧”。不过,也有人说我似乎什么也不是,可能什么也不行。正如“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有道是:“身是菩蒂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菩蒂本无树,明镜台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为了检验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我于1999年参加了市政府组织的厂长公开招聘考试,并以笔试第二、面试答辩并列第一的成绩通过了考试,但我放弃了去当厂长的机会,因单位领导再三挽留我。特别是现任处长王 政、党委书记李恒福、工会主席陈列希都曾给与了热心帮助和大力支持。同年,某研究院和研究中心及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又聘我为特邀研究员和客座教授及特约顾问编委。同时,我策划的“抓质量、促管理、创名牌、拓市场、争效益”的质量方案,现正在组织实施,以报刊台全面推进,在企业营造一个抓质量的氛围,形成宣传声势,以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工作质量、产品质量。
为了在这个新起点上更好地开展工作,我又积极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研究,撰写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推进企业不断发展》研究成果和经验论文,荣获公司优秀论文。同时,研究完成的《推进质量战略 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实施质量发展战略 迎接二十一世纪》成果分别荣获攀枝花市、四川省及全国优秀学术论文、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回顾自己走过的青春岁月,不禁感慨万端。成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从事质量工作18年付出了很多的代价,克服了许多令人难以想象的障碍和阻力……今天,国家尊重知识、重视人才,为年轻一代知识分子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然而,不豁出去拼搏,就不会有所作为。自强体壮、头发乌黑发亮的我,如今身体瘦弱了许多、体重减轻了十多斤,头发也白了好多……今夜,月光分外的皎洁、明亮,星星在闪烁……,我只好将相思和爱恋托付在梦中,心中默默地祝愿和祈祷……《流浪歌》这首歌不时回想在们耳边…… 我撰写的《实施科技兴国战略 振兴大型企业集团》和《强化质量管理 迎接世纪挑战》两项研究论文和经验文章分别刊发在1999年《中外科技信息》第1期和《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杂志第2期上。同时,《坚定不移地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刊发在1999年第12期《中国质量》 权威杂志上,荣获四川省企业文化学会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其中《推进质量战略 迎接新的世纪》荣获中国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实施新战略 迈向世纪》论文荣获四川省质量管理二十周年征文优秀论文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权威专著。2000年,我撰写的《推进CI战略 塑造企业形象》、《求真务实创一流 管理科学铸辉煌》、《迎接新世纪质量挑战 参与世界级质量竞争》、《借鉴国外管理经验 加快国企改革》等经验成果又分别刊发在《冶金标准化与质量》、《中国标准化》、《中外科技信息》、《中外管理》、《知识经济与企业家》和《高科技与产业化》等杂志上,进一步塑造了攀钢(集团)公司的良好形象,增强了企业的信誉。近年来,因我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绩,2000年被攀钢(集团)公司质量管理处荣记特等功一次。并先后入选在国家人事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主编的《中国百科英才大辞典》、《中国专家大典》、《中国当代科技专家大典》、《中国当代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大辞典》、《中华魂.中国百业领导英才》、《中华魂.中国优秀党员成就博览》、《当代杰出共产党人》和《中国跨世纪优秀领导人才库》等专著大典中。国防科工委航天局《质量与可靠性》杂志主编吴江说:“曾进康同志笔耕不止、不辞辛劳、 不厌其烦地撰写了很多稿件。作为一位科普高产作家的这些文章可以说是攀钢经验的总结,也是作家智慧的结晶,对中国的国防工业、民用工业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2001年我撰写的“大型企业集团管理现代化的实践与探索”研究成果又被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管理科学》权威杂志转载。2001年,我负责的一项科研成果荣获中国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攀钢集团冶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特给主研人员进行了嘉奖。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杂志社主编常保境说:曾进康同志勤奋钻研, 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和扎实的专业功底,因而撰写出了许多有见地的高水平论文和经验文章,对企业贡献很大。攀钢(集团)公司荣获四川省和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这凝聚着他付出的心血和辛勤耕耘…… 我大胆探索、努力创新,连创攀钢集团八个第一,取得了卓越成效: 1)、撰写高水平的质量硏究论文和经验文章之多系攀钢第一; 2)、开展大型企业质量发展战略和管理创新攻关在全国领先系攀钢第一; 3)、获得省部级、国家级优秀成果、优秀论文之多系攀钢第一; 4)、在四川省和全国推行质量管理二十周年大会上宣读论文和经验文章系攀钢第一; 5)、在2000年中国质量高层论坛上宣读学术论文系攀钢第一; 6)、撰写高水平的硏究论文被中国质协选送参加了了世界质量大会交流经验系攀钢第一; 7)、理论联系实际,推广成效显著并撰写的质量硏究论文和经验文章刊登级别之广之高系攀钢第一; 8)、主持贯标工作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审核认证系攀钢第一 。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我的命运却系着质量。2002年12月,我被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和三峡质量认证有限责任公司聘为ISO9000质量认证审核员。同时,2003年被多家公司聘为咨询师。其实,我说:“忽然觉得自己仿佛什么也不懂、好像什么也不会……”不过,攀钢(集团)公司政研会领导李云乡副教授说:“我同志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离开了很可惜”!友人问我:“你的心情现在好吗?你的脸上还有微笑吗?祝你平安!……”说现在正处于“爱`你'在心口难开;拿青春赌明天;让欢喜让忧……”的境地。多少次期待、多少次盼望,多么渴望“你”能伸出友谊的双手拉属下一把、扶小民上马、送同仁(战友)一程……希望和祈祷深明大义的“你”能理解们、关心们、支持们,给们一个机会发挥们的长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有几句古诗常在耳畔回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我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公司做管理、诚信又重义,刚毅且坦诚、相助有贵人;
人虽气质好、重责又重情,勤奋拓新业、人海谢恩人。
正直且豁达、刻苦致事业,质量拓新路、四海结友人;
历经磨难事、平淡见真情,天涯踏路行、期盼伯乐人。
然而,值得欣慰的是,攀钢集团冶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龙远才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干部,写的经验文章和研究论文(成果)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在管理上高人一筹……”。副总经理王先陶说:“曾进康同志是一位可以作为朋友值得深交的人!”党委书记谢茂兵说:“我们公司领导对你期望很大!” 我是一名历经磨练、品尝过酸甜苦辣的人。由于敢于创新,因而也品味过成功的丰硕果实;由于探索冒险,因而也体验过触礁的震荡和凄凉。但是这一切都锤炼了作为一名工商企业管理人员所必须具备的成熟和胆识!
然而,也许我的命运注定是历经磨难、命运坎坷的人.故我不再奢望;也许是我们才疏学浅,辜负了领导的厚望。
只要天还有上星星在闪烁 ;
我们就不会怕命运的坎坷;
让别人去做生活的轿子吧;
我们的使命是开拓…… !
我的过去,正是为了明日贵公司发展而准备、而蕴积、而探索!
我的未来,正准备为贵公司再铸辉煌而奋斗、而拼博、而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