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在湖北省咸丰县采访时了解到,该县石材加工已经初具规模。依照当地政府的规划,在未来3~5年内,该县将打造武陵山区最大的石材深加工产业基地,初步实现产值突破12~15亿元的目标。
咸丰县地处湖北西南部,山奇水秀之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材资源:有“中华一绝,天下最白”的方解石,贮藏量近1000万吨以上,白度高达95%以上;有品种繁多、石质坚硬、色层稳定的大理石,储量在5000万立方米以上;有矿层稳定、易于开采的露天紫砂岩,储量近1亿吨。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咸丰县已经开始对方解石进行了初级开发,当地农民肩挑背扛,把石头弄下山,再用铁锤将这些石头砸成小石子出售,每吨售价不过几十元钱。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部分当地企业开始利用方解石生产主要用于建筑墙体涂料和塑料填充母料的粉体,这种初级加工的产品每吨售价也仅在90元左右。
如何利用丰富的石材资源发展本地经济?2008年年初,咸丰县委、县政府决定依托武汉、成渝两个经济圈,把咸丰打造成武陵石材之都。到2008年年底,该县在石材开发上引进外来资本3亿多元,石材深度开发已经初具规模。
依托兰州大学的专利技术,当地石材加工龙头企业瀑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投入2000万元,成功开发出超微亚纳米无机复合粉体材料(盖钛颜料)、亚纳米增强型塑料母料及重质碳酸钙超微细粉体三大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油漆涂料等化工领域,逐步受到市场的青睐。
2008年4月,由咸丰县委、县政府牵线搭桥,重庆亿鑫矿业公司与瀑源化工合作,共同投资1.5亿元,合资建设瀑源化工高新科技园。目前,瀑源化工年生产量达5万吨,每吨粉体销售价达到1万多元,并构建了覆盖全国及东南亚的销售网络。到2012年,瀑源化工将实现销售额6亿元。
为减少污染,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武陵矿业正在筹建人造石厂,以提高边料、废料的利用率。
武陵矿业总经理王波对记者表示:“国内高档别墅、酒店等所用大理石板材基本依靠从意大利和中东地区进口,价格昂贵。而咸丰县大理石的品质可与进口大理石媲美,部分质量指标还远超进口产品,我们对未来发展很有信心。”
记者了解到,目前,咸丰县共有5家生产大理石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了250万立方米,产品不仅热销国内,还出口欧美。预计到2010年,该县大理石产业可产生4亿元经济效益,实现利税4000万元。
咸丰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人介绍说,经过科技创新,咸丰县石材开发的产业链得到延长,以大理石、方解石等深度开发为重点的石材产业,无论是在企业规模上,还是在生产技术上,均领先于武陵山区30多个县市,为打造武陵石材之都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