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认证是控制种子质量的一种制度,是“依据种子认证方案,由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来证明某一批种子符合相应的规定要求”的活动”。
作为草业基本生产资料的牧草种子,由生产加工,到市场销售、生产使用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相当薄弱,牧草种子市场上以次充好、掺假售假、冒牌顶替等不法行为屡见不鲜。这不仅使牧草种子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而且严重制约着我国草种业的健康发展和尽快进入国际市场。面对国内市场对草种子质量管理的要求和国际种业的激烈竞争,我们必须在种子的生产、加工、储藏、营销的全过程建立一套切合国情的种子质量体系,因此,积极推进草种认证制度势在必行。
种子认证主要是通过三方面的工作来确认种子质量:一是通过对品种、种子田、种子来源、田间检验、清洁与不混杂管理、验证等一系列过程控制,确认种子的遗传质量(真实性和品种纯度)保持至育种家原先育出的状况和水平;二是监控种子扦样、标志和封缄行为,使其符合认证方案规定的要求;三是通过检验室检测种子,确认物理质量(净度、发芽率、水分等)符合国家标准或合同规定的要求。种子认证是讲究过程的预防管理,是从“根”和“源”上彻底解决种子质量水平不高的问题,是经全球100多年实践证明了的一项有效的成功制度。在我国,1996年农业部发出《关于开展种子质量认证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国推行种子认证试点工作,几年来,积累了种子认证运转和管理的许多经验,为推行种子认证制度奠定了基础。
推行草种认证办法,将质量控制重点放在草种生产、加工、储藏等环节,通过对产前、产中、产后过程中严格控制草种纯度以达到保证草种质量的目的。
推行草种认证制度,可以大大规范草种产业的行为,有利于加强宏观管理,增强草种生产企业的质量意识,从而保护农牧民的利益,促进草种产业的健康发展。
推行草种认证工作是我国草种产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必由之路。草种质量认证工作有利于国际种子贸易活动。通过推行种子认证制度,消除我国草种进入国际市场存在的技术壁垒,通过公平竞争,使我国的草种子在国际种子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