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看了刊登在2月7日的《中国医药报》的文章《认真准备 迎接新一轮GSP认证》,征得领导的同意,笔者与质管部门检查了公司所属的各门店。检查结果不容乐观,现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希望能够得到业界同仁的重视。
过期药品还有陈列
按照相关规定,过期药品以劣药论处,药店禁止销售假劣药品的。可在检查中发现,极个别门店居然在货架上还摆放前一个月的过期药品。究其原因,是上月20日按规定开出本月过期药品后,一直都忘了撤出货架。
对策:凡是在本月20日开出的本月过期药品,一律在本日毕店前由该品种的责任人清理下架,次日店长和质管员双人复查。
带OTC标识的非处方药摆在处方药区
国家要求药品分类管理,要求药店要把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区摆放。可在检查中看到带有OTC标识的非处方药摆在处方药区,究其原因,是个别厂家OTC品种刚下批文,在一定时间差内,其外包装带OTC标识与不带OTC标识的药品同时并存,比如梧州产的妇科千金片,检查前货位还在处方药区,可检查时配货中心所配的则是带OTC标识的,营业员马虎,仍按原货位摆放的习惯,是造成分类不清的主要原因。
对策:时下,大多数药店以OTC标识为界限,区分非处方药与处方药。这就要求柜台的责任人每天在工作之余,必须理货,即非药品区不得有药品;非处方药区不得有非药品和不带OTC标识的药品;处方药区不得有带OTC标识的药品。这应作为工作纪律,实施奖惩才行。
温湿度记录不规范
检查发现以下问题:漏记温湿度记录;超前填写;填写临界数据,又不采取补救措施;表头不写店名和年、月;责任人不签字。
对策:1.严格执行每日上午9时,下午3时检查及记录,认真按时填写;温度营业厅0℃~30℃,冷藏柜2℃~8℃,湿度均为45%~75%,不得提前或漏记;2.每月一日在填表前规范写好店名和某年某月,责任人填好数据后签名以示负责;3.不填写临界数据,比如冷藏柜显示2℃时,可把冷藏温度调整到3℃或4℃。
每月例行检查填写的软件不规范
对策:由质管部统一培训各门店的质管员,按GSP细则要求填写。
药斗前正名正字和装斗前复核不规范
GSP细则要求药斗前需正名正字,可经检查,发现不少问题,比如斗上写地丁,正名是紫花地丁。又比如斗上写川乌、草乌,正名是制川乌、制草乌,殊不知“不制”毒性极大,是不能抓方使用的。装斗前复核记录不准确,比如安国某中药饮片厂生产的藏红花,产地填写安国,这是不对的,应填写为西藏才对。
对策:1.公司质管部应按《中国药典2005版》逐一规范斗前的正名正字;2.装斗与复核须两人,复核者是中药师或执业中药师,力求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