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记者从自治区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领导小组了解到,国家有关部门刚刚公布了近期专项整治的工作重点,涵盖了食品添加剂,乳及乳制品生产,米面制品、淀粉制品和豆谷制品生产,肉及肉制品生产,酒类生产,水产品加工和流通,调味品生产,餐饮食品加工8个方面。
据介绍,经过第一阶段的专项整治,全国各地通过摸底调查,摸清了一批容易出现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种类。经过汇总后,这份“黑名单”被发往各地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监督和整治。
在乳及乳制品生产方面,整治重点是添加皮革水解物、三聚氰胺、β-内酰胺酶(解抗剂)、硫氰酸钠等非食品用物质。
米面制品、淀粉制品和豆谷制品生产方面,将重点打击添加溴酸钾、硼砂、吊白块等非食用物质,滥用过氧化苯甲酰、二氧化钛、漂白剂(硫磺)、膨松剂(硫酸铝钾、硫酸铝铵)等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肉及肉制品生产方面,添加工业染料、硼酸、硼砂等非食用物质,滥用护色剂(硝酸盐、亚硝酸盐)、水分保持剂、着色剂、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是重点整治的内容。
水产品加工和流通方面,可能出现使用甲醛、过氧化氢、火碱处理水产品以及过量使用多聚磷酸盐、亚硫酸盐(二氧化硫)的情况。在水产品运输和贮藏过程中使用违禁物质(如孔雀石绿、抗生素、“鱼浮灵”)的行为也将被严查。
餐饮食品加工方面也可能出现一些违法行为,如在火锅中使用罂粟壳,用甲醛处理黄喉、血豆腐和鸭肠等火锅原料,使用地沟油烹制菜肴,在鲜榨果汁中滥用食品添加剂等。
广西自治区卫生监督所的监督人员介绍,除了苏丹红、三聚氰胺外,这次的工作重点中还列出了一些消费者略感陌生的添加剂,如保水剂,常被用来让冷冻的鱼、肉等产品保持新鲜和水分。如果没有保水剂,鱼虾和肉在冷冻时会因失去水分而变形,解冻后肉质会变得紧缩,口感不好。如果过量滥用保水剂会引起人体体内钙磷比失调,影响健康。
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鲜榨果汁中。有的鲜榨果汁并非全部都是用新鲜水果现榨而成,可能是用多种添加剂勾兑出来的。有的商贩为了节省成本,会用“西瓜伴侣”、“玉米伴侣”等添加剂加入果汁中,真正的果汁成分很少,实际上都是酸度调节剂、香精、色素之类的添加剂在起作用,长期食用这些添加剂也会对身体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