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节日市场热销旺季,K金、镀金、镀银及其他仿真饰品既靓丽又廉价成热门选择,可是在其美丽外表的背后暗藏多大伤害并非人人皆知。据业内人士透露,我国现有的法规中没有明确提出仿真饰品材料的环保要求,导致饰品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比如佩戴镍含量超标的仿真饰品,容易引起皮炎,严重的会诱发哮喘和全身荨麻疹等疾病,影响人体健康。
得了“镍过敏”皮肤病还不知道
如今佩戴饰品的女孩大都青睐仿真饰品。“K金的仿真首饰比纯金的款式更漂亮,价格也便宜,当然买仿真饰品了。”而几乎所有的潮流小店、摊点也都在销售琳琅满目的各种仿真首饰,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记者随机调查仿真首饰佩戴者,结果发现,半数以上都表示曾有过敏现象。而导致过敏的,多是价格相对便宜、成分不明的饰品。“经常会发生过敏情况,换个手指戴就是了。”很多佩戴者对“镍过敏”等皮肤病知之者并不多。
“现在因为佩戴仿真首饰而引起的皮肤病不在少数。”上海华山医院皮肤科专家杜荣昌教授告诉记者,临床上将佩戴金属首饰引发的接触性皮炎叫“首饰病”,一般是指有过敏体质的人接触到一些金属如镍、铬等引起的过敏反应。
医学专家指出,在临床表现上,症状较轻的患者仅仅表现在首饰与皮肤接触的部位,如颈部、手腕、手指处,只要停止佩戴,使用一些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就可以治好。但若是皮肤反复受到炎症刺激,患者则会出现全身过敏反应,先是皮肤红肿,接着开始起小丘疹、长水泡,如不及时治疗皮肤细胞则容易发生恶性病变,严重者更有可能引发癌症。
有害材质“搅浑”仿真饰品市场
各类仿真饰品的包装大都笼统冠以“K金”“合金”等名称。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材料好坏决定了仿真饰品是否会含有过量的有害物质。许多首饰制造小厂将回收的电子垃圾用于生产,生产出来的饰品含有大量的铅、镉、镍,其中镉的危害性最大。
全国首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仿真首饰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王晓涛介绍说,“饰品本身不是纯金纯银,要想让它光泽鲜亮,必须在表面涂一层镍。镍会对人体产生辐射,饰品中,若镍含量超标则可能导致皮肤出现过敏等症状。”
“仿真饰品中有害成分是否超标,目前从理论上说是可以检测的”。上海市质检所相关专家表示,但这些仿真饰品价格都很低廉,而检测费用较高,所以没有消费者愿意检测。并且,由于各人体质不同,对金属过敏的反应也不同,有的仿真饰品即使镍含量在国家标准范围内,但还是会有人佩戴以后过敏。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大部分正规首饰商家都已生产“无镍首饰”,而市面上价格低廉的仿真饰品和非正规厂家假冒纯金纯银产品则很难保证镍辐射不超标。
王晓涛秘书长指出,仿真首饰属贱金属,门槛低,工艺简单,行业发展已有多年却一直没有标准,难免良莠不齐,材质以次充好、浑水摸鱼的情况并不少见。
据了解,去年上海开展了仿真饰品专项整治,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机电中心玩具检测室在4月到8月间共检测18批样品。从化学测试来看,有4批存在涂层铅总量超标,按照儿童仿真饰品铅总量检测标准进行判定为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2.2%;物理测试方面,有13批样品或未通过拉力测试,或含有可拆卸小零件,或具有功能性尖端,存在一定问题。
建立标准才能淘汰质差企业
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国仿真饰品制造在国际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产品出口到美国、日本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些年,出口饰品质量安全问题浮出水面。2007年1月至11月,美国消费品安全协会累计要求召回中国产儿童饰品27次,共计582.02万件,召回原因主要涉及铅含量超标。国家质检总局检验监管司副司长袁长祥指出,随着我国仿真饰品出口量的增加,国外对中国仿真饰品要求召回和通报力度不断加大。欧盟和美国对仿真饰品中镍、铅等有害物质的限量均有相关规定,他们不会对进口商品网开一面的。
因此,“仿真饰品标准不定不行了”。黄金珠宝检测专家沈忠昀说,“仿真饰品检测方法要与食品检测的元素分析差不多,对有害物质释放量的测定,比测含量的技术含量更高。”
“仿真饰品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制订,既是为了解决相关检测标准不够具体、鉴定困难等问题,也是为了应对国外越来越多的技术壁垒。引导企业尽快建立以国际标准为主的技术标准体系,同时,整个行业也面临重新洗牌:企业如不提高产品质量,就要被淘汰出局。”沈忠昀这样认为。
不过就在近日,我国首个《仿真饰品中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及检测方法》标准草案在中国仿真饰品最大产销地义乌进行了审定。《标准》对儿童饰品和成人饰品、直接接触皮肤的饰品和非直接接触皮肤的饰品,分别确定了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同时,还对仿真饰品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要求等作了明确规定。业内人士分析,这将有利于规范整个仿真饰品市场。届时希望该标准的出台将有利于今后首饰业的规范,从而确保消费者的健康。(杨 琦)
相关链接:
首饰镍含量是否超标要看穿孔伤口
秦皇岛市海港区李先生:我在市区经营一家珠宝店。日前一位消费者来到店里称,他在我这里买了一款镶钻白金耳钉,妻子戴后出现过敏反应,并带来了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鉴定结果为“按照GB11887-2002的规定,样品耳针部分镍含量必须小于0.5%。,经检验该样品耳针部分镍含量为56.2%。”,这意味着镍含量超过国家标准100多倍。我只好退货并退还消费者1178元购物款,并给付了800元检测费。然而,我在GB11887-2002国家标准中看到:“4.3.1:用于耳朵或人体的任何其他部位穿孔,在穿孔伤口愈合过程中摘除或保留的制品,其镍在总体质量中的含量必须小于0.5%。”;“4.3.2:耳环、项链等制品与皮肤长期接触部分的镍释放量必须小于0.5微克/平方厘米/星期”。消费者带来的检验报告缺乏伤口愈合过程中这一前提条件,可以判定耳钉存在质量问题吗?
国家首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负责人:我国关于首饰及贵金属的镍标准一直引用欧盟的镍指令,按照现行的标准规定,消费者购买白金耳钉,如果耳朵穿孔伤口未愈合就佩戴,适用于“4.3.1”条款中的镍含量标准,如伤口已愈合,则适用于“4.3.2”条款镍释放量标准,因此,如果只根据镍含量,而未确定伤口是否愈合,则无法判定首饰中的镍元素是否违规。另外,有关部门已在研究对GB11887-2002进行修订,取消镍含量这一指标,只根据镍释放量的相关标准,新标准有望出台。在此提醒广大消费在穿孔伤口愈合过程中不要佩戴耳环等首饰制品,同时商家也应在经营中及时进行消费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