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企业要发展,都要讲完备的管理制度,但企业是由人组成的,还要讲感情。怎样正确地看待制度和感情呢?我们把管理的概念进行分解,管理是管“事”、理“人”,把事情管起来,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在做事情的时候,人也被调理、梳理得比较顺,人际关系也比较协调。怎样准确把握住尺度呢?到底制度要多严格,到底空间要多大才合适,讲感情要到什么程度呢?这就涉及管理中的情、理、法的问题。
情是个性化的感觉
情就是感情,感情问题是一个面子问题,所以沟通时,你要非常注意对方的情绪和感觉,否则即使是一个好事情,也会成为坏事情,更不用说是敏感性的问题了。
例如,下属找你谈加工资:
“经理,我在你手下已经两年了,这两年以来也为公司做了不少贡献,上个月的销售任务还排在公司的前5名。您看能不能考虑,在收入上给我有一点提升?”
这个时候,正好是公司控制费用的时候,冻结所有人的薪水,你没有考虑到对方的感情,完全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强调公司的制度,就会出问题。
“你也知道,公司最近运行状况不好,虽然你的业绩不错,但是整个公司其他人的业绩不好。公司最近出台了一个新的政策,冻结所有人的薪水,目前是不能加薪的。”
“什么时候可以?”
“这要看公司的整体运行状况什么时候开始好转了。”
这个优秀员工可能辞职,也可能会在公司散布不利于公司的小道消息。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对方感情因素的处理方式可能更好,经理最好说:“虽然公司现在暂时冻结了薪水,但是我会努力帮你争取,如果实在争取不来,你也一定排在加薪的第一个。”
一个企业是不是讲感情,讲多少感情,主要看企业是怎样对待老员工的。有的企业非常讲感情,对待老员工不舍得,老员工跟不上公司了,要给他找个位子养着。有些老板不是这样,喜新厌旧非常明显,总是新人的收入高、机会多,老人没有价值了,随时要准备走人。
讲究情,就是给公司增加“润滑剂”。有的时候,感情也是生产力。
理只存在于小团体内
理就是道理,一群人说应该这样做,并有逻辑地说出了理由,这就是道理。在企业,理就是企业的规章和制度,没有一个道理可以说服公司所有的人,能符合公司所有部门的期望和想法,也没有一个制度,所有人都满意。道理只反映了一些部门的利益和想法,适合于这些部门。
据权威部门统计,经过事后的回顾和总结,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者决策也只有70%是正确的,何况不了解企业全盘的基层管理者呢?所以在企业中,没有事情是正确的,也没有事情是错误的,只有适当和不适当的。因此道理只是适合于一个小的团体的,例如:
财务下了一个文件,因为公司费用过大,要减少费用,所以要减少出差次数和降低住宿标准,出了新出差管理规定,希望大家严格执行。
销售部就会跳起来,说:“你们财务,不经常出差,当然不知道了。现在外面住宿费高得吓人,这么少的住宿费,是让我们销售代表出差住小招待所,怎么和客户谈业务?而且我们做销售的,出差是经常性的,自己贴钱也可以住得好一点,但长久以往,谁还愿意出差?公司的业务还怎么做?”
财务说:“公司的费用这么高,一定要控制的,否则不赚钱,大家都没有饭吃,都走人得了。”
双方都有道理,很多决策也是一样,就看怎么看,从哪一个角度来看。裁减客户对吗?正面来看,可以使公司集中资源投入到优质的客户;负面来看,这样会对公司其他客户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公司的形象。要大规模投入来搞品牌建设吗?正面看,可以为公司树立长久的形象,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负面来看,公司现在生存还是个问题,品牌建设还是放到以后。
所以在企业管理中的道理,企业中的制度,没有正确与错误的区别,但要把握住一个尺度,管理者的水平就看把握“度”的能力。
法是企业中的天条
什么是企业中的法呢?法是企业中的天条。美国西尔斯百货的办公大楼下面有个天条:别动西尔斯的钱。这就是企业中的法,任何人只要违背了就会被逐出公司。
为什么要有法?每个公司都有一些基本价值观和基本原则是不能违背的。法就像是国家的宪法,规定了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不涉及具体的管理项目和内容。法的目的就是要避免人为的影响和干扰,无论是谁都按照法所规定的原则去管理。如果法可以随意更改,就会“无法无天”,还是老板自己来管理好了,所谓要法制不要人治。
怎样用情、理、法的观点来看企业呢?法是企业管理的根本,是没有余地的,是最无情的,企业任何人都要遵守,这个法的适用范围是整个公司、是所有人。怎样把法落实呢?只有依靠一些具体的规章制度,因此法是老板理念的精华,管理制度是执行老板意图的最有效工具,具体到每一个部门和团体就要讲理、讲管理制度了。最后企业的法和理要落实到具体的个人上,去执行,就要用人性化的方式,就要讲情。所以有的企业讲:我们要有情管理,无情制度。只有认识清楚了企业中的法、理、情的本质,才能端正企业管理的态度,创造更大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