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冷链物流标准呼之欲出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冷链是为保持新鲜食品及冷冻食品等的品质,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设施的物流网络。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物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物品质量和性能的一项系统工程。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戴定一介绍,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冷冻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存储标准》和《冷藏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存储标准》最近即将发布,国内冷链物流标准的建设也开始步入正轨。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蓬勃发展,流通领域中的食品质量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冷链和冷链物流的概念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人们发现冷库建的多起来了,专业的冷链物流公司也逐渐涌现出来。“这是我国物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即物流领域的细分化趋势。”戴定一说。

  冷链物流“长得快”

  近几年,我国物流业总额呈现加快增长态势,冷链物流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统计,200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75.2万亿元,同比增长26.2%。货运总量达到225.3亿吨,增长10.7%。其中冷链物流市场需求的增幅要高于平均数字。

  专家指出,我国食品领域的年产值约为3000亿美元,超过20%的食品由于没有很好的物流条件,在运输过程中损耗,仅水果、蔬菜等农产品(000061,股吧)在采摘、运输、存储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达25%—30%。随着资源和环保的压力加大,对流通领域减少浪费、保证安全和质量、实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也在逐年提高。

  北京夏辉食品有限公司高级经理李万秋说,改变食品及易腐产品流通方式带来对冷链物流需求的快速上升。确保食品安全、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是企业提高经营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冷链硬件设施快速增长。上海开始建设中国最大的冷库、青岛开始建设我国最大的单体冷库、郑州已规划经济开发区内的冷链物流园区,此外,我国目前冷藏车约有3.5万辆,随着企业供应链竞争性意识的加强,冷藏车的增长速度还会加快。

  冷链物流的需求增长必然带来物流行业的变化,近几年很多物流企业涉足冷链物流市场,冷链物流企业快速发展,如重庆雪峰、山东荣庆、河南双汇等,已由当初的地方冷链物流企业逐步发展为网络覆盖全国的冷链物流企业。

  市场需求和企业的扩张,给冷链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机遇,但冷链物流的运输牵涉到几百种食品,不同的食品对温度和车辆配置要求都不尽相同,怎样实现最佳操作,降低损耗、提高效率,我国目前还缺乏相应的标准体系。

  标准制定开始起步

  “冷链物流是个庞大的系统,比常温物流的建设投资要大很多。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需要各环节都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标准引导,而所有的这些都要求尽快制定冷链物流标准。”戴定一说。

  正是在这种紧迫的需求下,我国有关冷链物流标准的制定工作逐步展开。冷链物流的专题研讨会成为近年来物流行业的热点。

  在冷冻、冷藏市场发展上,上海率先出台冷链物流标准。2007年8月,作为国内第一个食品冷链物流的地方标准,上海市《食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地方标准通过评审,并于当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在2008年底召开的中外物流企业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物流信息化及标准化成为论坛的重要议题,包括冷链物流标准建设在内的物流标准化问题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冷冻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存储标准》和《冷藏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存储标准》最近发布后,国内冷链物流标准的建设也开始步入正轨。”戴定一说。

  冷链物流标准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关标准的推广也将逐步展开,在冷链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企业将扮演怎样的角色?戴定一说:“企业是起草冷链标准的主体之一,相关的冷链物流服务商、冷链技术装备商以及一些院校和研究机构都已参与到标准的起草中,我们会到企业去调查研究,进行多次讨论,只有这样制定出来的标准才是合理有效的。标准的制定是个双向互动的过程。首先,标准是对成熟技术的概括和总结;其次,标准有利于技术和产业的成熟。”

  对于今后将面临的困难,戴定一认为,冷链物流标准是个全新的领域,这要求相关部门在研究制定标准的过程中要不断学习,同时开展这项工作会碰到部门间管理职能交叉的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做好协调工作。另外,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也碰到不少技术性问题,比如一些标准间的范围很难科学地界定等。

  戴定一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冷链物流今后发展的商机巨大。但在此过程中,如何保证冷链食品的每个环节都达标,如何规范冷链行业的发展,亟须制定冷链物流标准,而标准推广和发展还要放到实践中不断检验、不断调整。”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2009年02月23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