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农业标准化助湖北五峰烟农增产增收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地处鄂西南山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其境内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宜烟面积大,烟叶品质好,种烟历史悠久,现已有390多年的种烟历史,是国内唯一的马里兰烟基地县。近年来,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烟叶产业已发展成为五峰地方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是烟农收入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006年,五峰马里兰烟被列入湖北省第三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到2008年底结束。三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质监、烟草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县质监局和烟草局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并已取得显著成效。2008年底,全县有8个乡镇、54个村、326个组、8812个农户种植马里兰烟17288亩。通过农业标准化示范,一是单产增加。全县马里兰烟平均亩产达到167.75公斤,比示范前的2005年增加20.93公斤;二是烟叶品质提高.五峰马里兰烟的烟叶外观质量得到明显改观,上中烟比例达到80%,比示范前提高了5个百分点。烟碱含量得到有效控制,保持在2~5%之间,烟叶的内在成分更加协调,马里兰烟的工业可用性得到全面提高,现已成为北京卷烟厂"中南海"卷烟的核心原料。三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明显提升。2008年,马里兰烟为烟农提供现金收入3000万元,比示范前2005年的1200万元增长150%,户平增收2041元。亩平收入达到1735.59元,比示范前2005年的1175增加560.52元;创特产税580万元,比示范前的2005年增长93.3%。五峰烟农已真正尝到了农业标准化带来的甜头。2008年底,该示范区顺利通过了湖北省质监局组织的专家验收,并获得97分的高分,在全省21个省级示范区中得分排名第一。
  
  五峰开展马里兰烟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营造马里兰烟叶示范区工作的良好环境。
  
  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对马里兰烟示范区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叶爱华为组长、10多个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马里兰烟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全县烟叶标准化生产工作的领导、协调、监督检查。同时调整充实了乡镇烟叶生产领导小组力量,乡镇主要负责人挂帅,分管领导亲自抓,组建烟叶标准化生产工作专班,把烟叶产业发展及烟叶标准化生产作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重要措施,加强组织领导,细化目标任务,层层落实责任。省、市相关部门领导多次到五峰进行现场办公,指导五峰开展马里兰烟示范区建设工作。县人大常务副主任刘学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叶爱华等县级领导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马里兰烟示范区建设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保证了示范区建设的顺利进行。
  
  作为具体承担马里兰烟示范区任务的五峰烟草营销部对此项工作亦高度重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将示范区项目与全系统开展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标准化体系建设有机结合,成立了标准化建设、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全县烟叶标准化生产规划、年度工作方案。设立了标准化办公室,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组建了标准宣贯小组、技术服务小组、物资保障小组,为烟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物资保障。同时,各烟叶收购站也相应建立了标准化办公室或标准化工作专班,具体负责烟叶标准化生产,细化标准化生产工作方案、标准化生产示范方案、考核办法和考核体系,对生产全过程分环节、按绩效进行严格责任考核,建立标准化生产进度情况通报制度,加强督办,真正做到了责任落实、工作措施落实、目标落实。
  
  (二)集中力量,反复调研,建立完善五峰烟叶综合标准体系。
  
  2003年,五峰《马里兰烟》地方标准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为不断提高马里兰烟的标准化种植水平,实现马里兰烟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化管理,2008年,县烟草局与县质监部门密切协作,抽调专人,组成烟叶标准编写专班,在基层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整理资料,修订完善了各项技术标准。2008年2月,形成了五峰马里兰烟和白肋烟综合标准框架,3月形成烟叶综合标准体系初稿,印发到各烟叶站、机关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全体烟叶技术人员参与讨论,提出了修改意见。4月,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对综合标准体系进行了增补、修改和完善,形成了《宜昌市五峰马里兰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评审稿。5月上旬,通过了国家烟草标准化中心及省、市专家组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宜昌市五峰马里兰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定位准确、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创新性、适用性,对五峰烟区实现标准化生产、提高烟叶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及烟叶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马里兰烟综合标准体系由10个基础标准、46个生产技术标准、4个产品质量及生产监督检测标准、7个服务标准、20个管理标准组成,共87个标准。
  
  (三)加强培训,广泛宣传,着力提高烟农的标准化意识。
  
  一是加强培训。县马里兰烟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领导小组聘请了烟叶专家,成立了烟叶标准化宣贯队,负责全县烟叶标准化宣贯内容、计划的制定,进行宣贯和督导落实,重点对烟叶技术员实行全面培训,三年共组织外出培训8次,组织县内培训16次,共培训技术人员2700多人次。各烟叶收购站成立了烟叶标准化宣贯队,负责全站烟叶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知识及标准化技术培训,重点培训烟农。三年来全县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会300多次,共培训烟农14000多人次。二是广泛印发资料。将马里兰烟相关技术标准、规范通俗化,制作了《烟叶生产技术标准操作明白卡》、《致烟农公开信》20000多份印发给烟农,还印制了《烟叶生产技术标准读本》发放给烟农,让广大烟农真正掌握标准化生产技术,努力建立一支稳定的、职业化的烟农骨干队伍,全面提高烟农整体素质。三是利用广播电视、培训会、现场会、到户指导等多种形式,在烟叶生产的关键环节进行烟叶标准宣贯。同时,通过网络办公信息系统、移动、联通、电话等通讯工具,建立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平台,按照烟叶生产综合体系要求及时发布农事操作要求,使烟叶标准化生产技术真正落到实处。通过培训和宣传,大大提高了烟农的标准化意识,为马里兰烟示范区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加大投入,突出特色,不断提高马里兰烟标准化种植水平。
  
  1、加大品种布局调整力度,扩大马里兰烟种植规模
  
  2008年,我县在稳定全县烟叶种植规模的基础上,扩大了马里兰种植面积,将海拔1300米以下的宜烟区域全部调整为种植马里兰烟,从而使烟叶发展尽量向大乡、大镇和专业村集中,实行规模种植,推行标准化生产。全县8个乡镇、54个村、326个组、8812个农户种植烟叶26960亩(其中马里兰烟17288亩,白肋烟9672亩),产量4750吨(马里兰烟3050吨、白肋烟1700吨)。全县种烟在3000-4000亩的乡镇有2个,4000-5000亩的乡镇有1个,5000亩以上的乡镇有2个。800亩以上的种烟村12个,种植面积14079亩,占总面积的52.2%;300-800亩的村20个,种植面积9370亩,占总面积的34.8%;全县户平种烟3.1亩,其中种烟5亩以上的户1572户,种植面积10659亩,占总面积的39.5%。
  
  2、加快烟叶专业新村建设。2008年,将烟叶计划、技术服务、收购网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向烟叶专业新村倾斜。全县烟叶种植规模达到新建基本条件的专业村12个,种植面积突破50%。2008年规划新建专业新村5个,专业新村种烟面积达到10594亩,占总面积的38%。在专业新村合力推进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成立了工作专班,建立了烟农协会、育苗专业服务队、机耕服务队、植保服务队、调制技术指导服务队,"一基五化"的种植模式基本建立。
  
  3、狠抓科技创新,加大科研项目研究与应用。五峰马里兰烟是全国唯一的基地县,自1981年从美国引进。多年以来,我们以马里兰烟科研项目、烟叶标准化项目为重点,狠抓科技创新,加大科研项目研究和应用。2004年,由五峰烟草专卖局主持的"优质马里兰烟配套生产技术研究和开发利用项目"获得了国家烟草专卖局的科技进步三等奖。该项目进行了马里兰烟品种筛选鉴定,明确了主栽品种;通过栽培和调制技术研究,制定了马里兰烟生产技术规范;在国内首次研究制订了马里兰烟分级标准,在马里兰烟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国内马里兰烟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为巩固科研成果,我们连续几年每年投入科研经费50多万元,开展了马里兰烟品种提纯复壮、马里兰烟雄性不育系转育及利用、马里兰烟调制设施及晾制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项目的科研。通过科研及实践,改进调制设施,研发新型晾房,改进了马里兰烟传统调制模式,推广马里兰烟两段式晾制技术,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狠抓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率。一是全面推广集约化育苗和漂浮育苗,集约化育苗面积达到90%以上,集中产区集约化育苗面积达到100%;漂浮育苗面积达到70%,专业新村、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漂浮育苗面积达到100%;二是重点搞好马里兰烟配方施肥,控制氮肥用量,提高磷、钾肥施用量,保证烟株田间生长发育,提高烟叶质量。全县2008年共投入烟草专用肥1700吨、硫酸钾肥600吨,亩平分别达到63公斤、22.3公斤,钾肥亩平用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控氮增磷钾降碱技术措施落实较好,施肥结构进一步改善。三是"双层施肥"、"三先技术"推广力度加大,普及率达到90%以上。四是全面推行马里兰烟两段式晾制,投资45万元,新建马里兰烟晾棚9000间,改善马里兰烟晾制条件,全面推行两段式晾制,减少烂烟、青烟损失,确保晾制质量。同时搞好移栽规格、适时适中打顶、适当多留叶、成熟采收等关键技术措施的督办落实。
  
  5、加大投入,强化烟叶标准化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几年来,我们加大烟叶标准化生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三年共投入补贴资金3596.66万元。新建标准化晾房11070间,新建水池200余口,水池容量达到24128.5立方;新建水窖400多口,容量达到15060立方;兴建排洪渠6406米;管网476813米,新建烟路4800米。涉及8个乡镇、54个村,受益农户9555户,受益农田面积达到41043亩。
  
  (五)加强管理,监控到位,确保投入品和马里兰烟质量。
  
  高标准建设示范区关键在于把握重要生产环节。我县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坚持从严管理,规范运作,有序发展,确保示范项目顺利实施。
  
  一是强化生产投入品监管。在示范区建设中,我县加强了烟叶投入品的监管,成立了以工商局牵头的马里兰烟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农资质量专项监督检查组,工商、农业、质监等部门帮助烟草部门把好农资质量关,加强对烟叶肥料、农药的监督抽查,做到不合格的农资不投入到烟叶生产中。
  
  二是强化产品质量检验监测。县烟草专卖局每年定期对马里兰烟进行质量安全检测,通过质量检验,实施有效检测,努力改进生产技术,使烟叶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三是坚持"四统一",有效推动示范区建设。在示范区建设中全面推行了"四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良种和农资供应、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标准生产、统一烟叶调运,不断提高烟叶标准化程度,不断增强农户参与示范区建设的积极性。通过三年来的项目建设,示范区良种和农资统一供应率均达到100%,实现了布局合理化、技术标准化、基地无害化、经营产业化的格局。
  
  (六)抓好示范,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全县烟叶标准化生产。
  
  在马里兰烟示范区建设中,我们注重抓好示范,以点带面,普遍推广,推动全县烟叶标准化生产,提升五峰烟叶生产整体水平。一是在马里兰烟种植面积大、产量多的湾潭镇红旗坪村、付家堰乡大龙坪村兴建了2个1000亩集中连片标准化生产中心示范点。2007年7月26日-28日,县政府在这两个示范点召开马里兰烟标准化种植现场会,各乡镇长、烟草站长、产烟村村主任、县直机关部门负责人参会,县领导刘学华、叶爱华等出席会议。会上,两个示范点的村主任介绍了马里兰烟的标准化种植情况和经验,与会人员参观了标准化种植现场,县领导对马里兰烟的标准化种植和示范区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会后,各乡镇、产烟村迅速行动,把标准化工作落实到马里兰烟生产每个过程和环节,有力地推动了马里兰烟标准化基地建设。二是将烟叶标准化与烟叶专业新村建设相结合。通过新建成的标准化专业新村来带动其它产烟村。为不断提高专业新村马里兰烟的种植水平,我们加大投入,投资40多万元,在专业村购置了36台机耕设备和90台喷雾器,推行机械化、标准化作业。为不断推广马里兰烟的标准化种植技术,我们在专业村组织烟农协会,建立了专业化服务体系,成立了专业技术人员服务队、机耕服务队、专业化植保服务队、专业化调制技术指导服务队,严格按照烟叶生产标准综合体系组织实施,以"技术标准的贯彻落实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重点,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在专业新村内100%实行商品化漂浮育苗、100%实行烟水配套、100%两段式晾制。三是各烟叶收购站的每名烟叶技术员在烟叶主产村兴办集中标准化生产示范田30至50亩,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操作,通过标准化生产示范,以点带面,辐射周边乡村,推动各地烟叶标准化生产。
  
  回顾我县马里兰烟农业标准化示范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县烟草、质监、农业等有关部门大力协调配合的结果,同时也是全县烟叶技术员和烟叶工作者无私奉献、辛勤工作的结果。当然,在示范区建设中,也存在工作发展不平衡;、烟叶种植仍很分散,标准化、规模化种植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离上级对我们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农业标准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的艰苦努力和不断探索。今后,我们将结合烟叶产业化,把农业标准化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使全县烟叶经济能有更加长足的发展,让五峰烟叶真正步入高产、优质、高效的轨道,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全县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周春林 来源:湖北质监局 发布时间:2009年02月19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