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中国,“山寨文化”从手机行业迅速蔓延到整个消费电子市场,山寨液晶电视、山寨数码相机、山寨游戏机、山寨GPS导航仪、山寨MP4等等接踵而至。如今,上网笔记本电脑也被拉下了神坛。
春节过后,在深圳华强北各大数码城,售价仅为千元出头的山寨版超便携上网笔记本惊现市场。而其疯狂背后,是令人担忧的产品质量隐患,以及无从保障的售后服务。
集体转战
所谓“上网本”概念原本由英特尔公司提出,是指采用英特尔凌动(Atom)处理器的无线上网设备,具备上网、收发邮件以及即时信息等功能,并可以实现流畅播放流媒体和音乐功能。随着去年华硕推出全球首款上网笔记本EeePC销售的空前火爆,各大笔记本厂商纷纷跟进推出上网本,价格为2500~3500元区间。
随后不久,市场风云悄然发生变化,山寨手机之父——联发科的成功之道正被威盛电子复制。2008年10月,威盛电子联合微软成立了“开放式超移动产业策略联盟”,正式向英特尔发出挑战,在PC领域再现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模式。据介绍,联盟提供软、硬件配套设备以及液晶面板等组件,终端厂家只需要根据规格、档次等需求,便可以自由搭配组装。采用这个解决方案之后,开发一台上网本从设计到量产,时间由8个月直接被压缩为两个月。
有了“威盛模式”技术支撑的推波助澜,加上笔记本市场不存在牌照问题,使得进入上网本行业的门槛大大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去年山寨手机的形势急转直下,同时受金融危机波及,一批厂商开始寻求新的出路,便集体转战利润丰厚的山寨上网本。据不完全统计,在深圳周边1000多家手机厂商中,至少有上百家已经上马或者推出了上网本。
其实,山寨上网本加工厂面对CPU的选择远远不限于威盛和英特尔。据一位有多年从业经验的“山寨主”透露,在此之前,深圳已经活跃着一批从事多媒体芯片设计的公司,使用更廉价的上网本处理器,成本能控制在600元左右。这样,除去给中间经销商的利润,到消费者手中的山寨上网本只需1200元。
质量售后两大硬伤
在深圳,有很多代加工厂纷纷把业务向山寨上网本转型。“山寨”背后的高额利润链,是促使厂商们为之疯狂的最大原因。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一台零售价为2000元左右的山寨上网本,通常是由厂家赚300元,批发商约赚100元,零售商赚500元左右,加起来几乎占到了零售价格的一半。
“一台山寨笔记本的价格,还不如一部品牌手机。”不少消费者表示,尽管山寨上网本在质量和配置上不可避免地会打折扣,但这种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是无法抵抗的诱惑。
山寨上网本能否像曾经风光无限的山寨手机一样,向正规的笔记本市场发起规模化的猛烈冲击呢?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份,中国手机用户为9.77亿,而笔记本在国内用户仅为百万级。据此分析,消费群体规模因素决定了山寨上网本不大可能会像山寨手机一样迅速盛行,但可挖潜力巨大。
对于山寨上网本来说,存在两大硬伤。首先是其产品的低价靠采用非主流品牌的廉价处理器、劣质液晶面板、低质量电池、复制模具等实现,因此在散热能力、稳定性、日常应用等多方面都不免存在问题,性能与质量的不可靠性是其致命伤。其次是售后服务,笔记本电脑不同于传统的固定电子消费品,以移动使用为核心诉求,消费者很看重全国联保。
那么,发展的出路在何方?分析人士指出,山寨上网本的厂商只有在资金积累达到一定规模之后,一方面继续自主研发、创新,一方面提高质量树立口碑,才能避免重蹈山寨手机的覆辙,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