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席草行业发展的心腹大患消除了,我们也不用再坐在火山口上了,我代表席草行业所有企业感谢检验检疫部门的科学帮扶,是你们的用心帮助使企业提升了席草制品的质量安全。”在金华检验检疫局和东阳市农业局联合召开的席草工作会议上,东阳市席草行业协会厉会长动情的一番话,赢得了企业热烈的掌声。
金华检验检疫局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深入基层一线调研,针对出口席草传统工艺加工、易携带有害生物的情况,出谋划策,确保席草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同时,以国家质检总局实行出口竹木草企业注册登记管理为契机,因势利导,科学帮扶席草企业以质取胜,取得显著成效。
传统产品 形势堪忧
席草(以本草为原料)是浙江省金华市传统的特色产业,席草多出口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据统计,2008年本草种植面积1.4万亩,位居浙江省第一位;2008年席草种植加工从业人员5万多人,席草编织机器7800多台,编织各类草席制品9000多万条,产值达7.8亿元。
本草是种植乡镇的主导经济作物,也是当地种植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收割后的本草经晾晒干燥后,在当地家庭编织成席草制品的半成品,最后由席草出口企业经裁剪、热压、包边、缝纫等工序后包装出口。席草行业对农户致富拉动效应巨大,一家规模出口企业需要三百多个加工户配套席草半成品。因此,席草制品质量安全不仅事关行业自身发展,而且紧密关联从业农民增收致富。
但是,目前的席草生产加工规模企业较少,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初级状态,基本以家庭作坊为主。企业规模偏小,厂房设施差,管理混乱。由于加工户疫情防控意识薄弱,席草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缺失除害处理工序,加工储存场所防疫管理不到位,导致较多出口席草携带有害生物加重产品出口风险。在金华30多家出口企业中,首批仅有5家企业通过竹木草注册登记考核;部分企业通过市场采购渠道瞒报出口,逃避检疫,一旦产品在国外被检出疫情,轻者就地销毁或付出高昂的熏蒸费用,重者被拒入境。
科学分析 帮扶并举
如何确保席草行业的稳定发展,有效控制席草所携带的有害生物,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是摆在金华检验检疫人面前的课题。
面对席草制品产业现状,金华局主动出击,勤调研,谋发展,和地方农业部门以及席草行业协会建立密切的沟通联系渠道,科学评估产品检疫风险;联合召集席草企业多次举办座谈会和培训班,宣传检验检疫政策法规。同时,金华局领导多次深入一线,来到农田,了解席草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走入加工户庭院,促膝长谈详细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技术层面的需求;在出口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因企制宜提供优质、个性化服务,按照当务之急和企业所需,对相关企业进行面对面培训辅导、提供技术支持,引导小企业引进现代科学生产管理理念。
考虑到行业发展的需要,该局对未获得注册登记的草制品企业进行专项帮扶,经现场考核,要求条件相对较好的企业对生产加工车间和成品库进行整改,建立防疫设施,加强防疫管理。并向浙江检验检疫局专题汇报,为企业寻求上级部门支持,要求此类企业所有出口草制品进行熏蒸处理,经检疫合格后放行。经过金华局帮助整改完善和考核推荐,又有8家企业喜获注册登记。
勇于实践 成效显著
金华局在帮扶企业过程中采取“示范一批、帮扶一批、淘汰一批”的办法,较好地解决了席草出口质量安全问题。
目前,金华出口席草企业分两批共有13家通过注册登记的考核,中等出口规模的企业都获得出口资质。在2008年底席草工作会议上,地方部门和行业协会反馈:“企业出口数量较好地满足了席草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平稳发展的需要”。2008年金华出口席草制品与2007年同期相比,批次增长43%,货值增加17.7%。
经过金华局近一年的帮促,消除了行业和产品的严重隐患,为席草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检验检疫部门的贡献,得到了政府和席草行业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