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珠海市的许女士反映称,因父亲痴迷听“健康讲座”感到很烦恼。“简直就是着魔了似的。”许女士说,3个月前,珠海大会堂开设了宣传某药品的讲座,她父亲便瞒着儿女每天清晨7点赶去听讲座,风雨无阻。还瞒着儿女购买了5000多元钱的产品,已经服用两个多月了。
常言道,“老人的健康是子女的福气”,按理说,父母关心自己的健康,每天去听“健康讲座”,增进健康保健知识,子女理应为之感到欣慰和安心才是,这位许女士为什么竟然对此十分烦恼呢?仔细一瞧,原来此“健康讲座”非彼“健康讲座”,许女士父亲所专注和痴迷的不是正规医疗机构提供的公益性“健康讲座”,而是以卖保健品为最终目标的商业性“健康讲座”。
对于后者,大多数公众应该并不陌生。现实中,中老年人由于是健康问题多发的群体,往往会对自己的健康问题关注有加,一些保健品商家更是瞅准了这一商机,将中老年人群体作为推销保健品的对象。不过,假如这类保健品放在商店柜台销售,或是直接上门推销,效果往往不好,于是,为了促销这类价格不菲保健品,开“健康讲座”往往成了屡试不爽的伎俩。不难设想的是,“健康讲座”极好的体现出对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关爱,对于很少能够获得免费健康咨询的中老年群体而言,这样的机会当然是难能可贵,不容错过。再加上,不少“健康讲座”还像模像样聘请了一些不知真假的“名医”坐堂,来为中老年朋友的健康问题答疑解难,如此一来更是极大的降低了中老年人的戒备心理,并获得了中老年听众的信任。最后,当一种无所不能、包治百病的保健品隆重登场时,早已丧失防线的中老年听众已然不可能摆脱“上钩”的命运。
不过,假如仅仅归咎于中老年人防范能力太差,或是保健品厂商设计的陷阱太过隐蔽圆滑,显然还不是事实的全部。某种程度上,中老年人之所以会成为商业性“健康讲座”的盈利对象,其实恰恰暴露出中老年群体的健康需求没能得到应有的满足。事实上,假如公益性的“健康讲座”能够充分满足中老年人群体对于健康保健知识的需求的话,假如正规医疗机构和民营社区医院能够为中老年居民提供到位的健康指导和咨询的话,上述商业性“健康讲座”本不该如此容易的得手,中老年朋友也不会对商业性“健康讲座”如此痴迷。
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中老年人如此青睐商业性“健康讲座”,当老年群体的健康居然有赖于商业性的“健康讲座”护佑时,正规的医疗保健机构应该为之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