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0日,距离国务院原则上通过《钢铁产业振兴规划》仅仅4天,中国质量协会冶金工业分会(以下简称冶金质协)下发通知,正式启动2009年度冶金行业卓越产品评价工作。
“与其说是落实《规划》,不如说是细化《规划》中的质量要求。”冶金质协副秘书长潘锦浩坦言:“针对《规划》提出的一揽子振兴计划,目前我们首要解决的还是钢铁的实物质量问题。今年的卓越产品评价就突出了这一点。”
据悉,按照2009年卓越产品评价要求,达到卓越产品的实物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实物质量检验数据和国内外同行业标杆企业的质量水平相当;生产线有先进的工艺技术装备和完善的检验检测设施;标准体系完善;近两年内,产品经有关的国家(行业)质检中心或国家认可实验室型式试验合格;污染物排放达标,且产品经质量监督抽查合格;无重大用户质量投诉。
“因为从《规划》提出振兴的几个方面来看,无论是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还是优化布局、加大投资、贴息贷款,总体上都是一个目的:提升钢材质量,推动钢铁产业由大变强。”潘锦浩强调:“强的内涵就是质量提高。”
“几年前,我们就是钢铁大国了,但这个大只是产量大。”据一家中型钢铁企业的老总介绍,2005年钢铁振兴规划大大提升了钢铁产品质量,特别是鼓励钢铁行业新上一批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为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标杆作用。但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钢铁产能已严重过剩,出口的都是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圆钢、钢锭、线材、板材等产品或半成品。与此同时,中国还需要大量进口钢材。由此可见,实现钢铁“强国”之梦仍然任重道远。
兰格钢铁网经济分析师戎钢博士预计,如果2009年中国经济能保持8%左右的增速,则全年钢材消费量在5亿吨左右。而从供给方面看,2008年年底,中国钢铁产能已达6.5亿吨以上。
如何在这种新形势下,真正做强中国钢铁产业?这位老总实话实说:“对于钢铁企业来说,《规划》还只是宏观的概念,具体的对策还是要企业自己去思考落实。”
比如,作为质量经营的一部分,今年钢铁行业已进入污染减排冲刺年,要淘汰1000万吨落后炼铁产能。在此之前,钢铁行业已经关停了许多小炉,今年如何减?“这其实也是一个质量问题”。
“我个人认为,还是要围绕在做强优质产品上再动动脑筋。”这位老总举例,如在工程减排方面,要抓好钢铁烧结机烟气脱硫工程建设;在节能减排方面,淘汰指标一定要围绕质量内涵进行,切忌大开口;在技术升级方面,可以通过攻克一批技术难题,建设一批示范工程,推动一批企业技术升级,如重点开发一些急需的技术,像钢铁水污染物削减技术等。
另外,在出口增长“熄火”和消费萎靡不振的背景下,潘锦浩则建议企业能够把拿到的资金投入一部分给质量管理部门,用于夯实质量基础的各项建设工作。
如果说技术是西医,质量管理则是中医,发挥作用需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对于钢铁产业来说,保增长,主要就是保质量增长。这是各行业共同的“内需”,需要各行业共同“拉动”。
潘锦浩表示,始于2008年的卓越产品评价工作,其实只是冶金质协提高钢铁实物质量的3个拉动抓手之一,另外的两个抓手包括已经实行了近20年的钢铁行业“金杯奖”实物质量评比、质量指标统计工作。前者用于鼓励实物质量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企业,后者则通过收集国内各企业质量数据,经过比对来提高钢铁实物整体质量水平。
“卓越产品评价应该说是在这两个抓手拉动下的升级版。”据潘锦浩介绍,提高实物质量已经成为钢铁企业的共识,每年都有几十家企业的上百个产品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2008年,冶金质协在宝钢等企业调研时发现,企业对钢铁产品提出了新的质量要求,用于应对不断扩散的金融危机。
潘锦浩指出,过去,企业专注于自己的产品生产质量,用户则更倾向于使用效果。现在,通过掀起实物质量卓越评价 ,质量的刚性要求会得到进一步显现,从长远看,这就是振兴钢铁企业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