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7年开始,国内很多媒体都在关注国际农业资本对国内大豆和食用油市场的争夺。国家有关部门也多次出台政策保护国内豆农的利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然而,我们看到最近两年一直在低位徘徊的食用油价格却突然出现暴涨,并长期维持高位。而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11月,海关总署更发出预警,指出外资企业在我国粮食领域的控制力正在加强,尤其跨国投资企业丰益国际,斥资30亿美元进驻东北,企图垄断国内非转基因大豆的市场。为什么我们没有挡住国际资本巨鳄对大豆市场的蚕食?食用油高价背后是一场怎样的市场博弈?
食用油高价的背后是一场怎样的市场博弈?
宋胜斌用来势汹汹这个词来形容已经入住黑龙江省的丰益国际,这家准备巨资收购东北大豆的跨国企业,早在去年就开始在黑龙江省圈地建厂,其中这片正在建设的工厂,距离宋胜斌的粮油加工企业还不到四百米。
黑龙江省龙江福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宋胜斌:“我听说是规模要建到省内最大的,一个大型的油脂加工,仓储一个工厂,有十多万平方米吧,比我们厂大,大好几倍。”
宋胜斌:“他要垄断了,因为他有这样的实力,整个把货源进行控制,那就是对价格走势造成很大的影响。”
宋胜斌表示,以丰益国际、嘉吉、邦基、ADM和路易达孚为代表的跨国资本,最擅长的手段就是利用资金优势,通过资本运作消灭对手,垄断市场,从而实现操控价格,牟取巨额利润的目的,来中国之前,他们已经用这样的办法控制了拉美等地的粮食市场,2004年,跨国巨头盯上了中国大豆,他们利用期货把大豆价格一路拉到了每吨4300元的历史高价,诱使国内榨油企业集中采购了约300万吨的美国大豆,随后又一路把价格打压到每吨3100元,导致中国油脂企业半数破产,跨国粮商趁机利用并购、参股、合资等形式,控制了近60%的国内油脂企业,国内最大的油脂加工企业九三集团也曾传出有外资试图参股的消息。
黑龙江省九三油脂集团董事长田仁礼:“这些跨国粮商在中国办了很多大加工企业,但是他们不是为了通过加工企业加工产品在市场上赚钱,而是要通过办加工厂来消化他们从国际市场上倒来的大豆,他们主要是为了卖大豆,以前许多外商也与我们谈过合作的问题,他们都有一个相似的条件,就是合作可以,但是你必须买我的大豆。”
跨国资本丝毫不掩饰通过控制原料来赚取利润的目的,随着国内企业对进口大豆依存度逐步增加,进口大豆价格也从每吨2000多元一度猛涨到了6000元/吨的历史高价,国际粮商赚了个盆满钵满,然而跨国粮商在中国的布局并未结束,2005年,跨国企业开始进入东北,收购非转基因大豆,让国内企业一时看不明白的是,他们竟然把高价生产的非转基因大豆油,用远低于转基因大豆油的价格推向了市场。
熟悉跨国粮商的田仁礼等人很快做出判断,这其实就是跨国资本惯用的价格战略。
田仁礼:“他们有这个能力,我刚才讲了,他在上游环节有丰厚的利润,他可以从中拿出来一部分打价格战,跨国粮商为了争夺一个市场,他们可以在两三年内把产品价格压得很低,让竞争对手跟不上,抬不起头,我认为,在农产品初加工行业,一般的企业都陪伴不起。”
随着低价油的抛出,国内油脂企业再此遭遇重创,到2006年,东北半数以上的油脂企业处于倒闭、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而与此同时,跨国资本却迅速扩张,丰益国际其旗下控制的大豆压榨企业达到了12家,年压榨能力超过1000万吨,占据了中国小包装食用油近85%的市场份额。
结果不出所料,随着低价油的抛出,国内油脂企业再此遭遇重创,到2006年,东北半数以上的油脂企业处于倒闭、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而与此同时,跨国资本却迅速扩张,丰益国际其旗下控制的大豆压榨企业达到了12家,年压榨能力超过1000万吨,占据了中国小包装食用油近85%的市场份额。
外资进入的速度和力度,让国内企业甚至来不及反应,就在2008年,距离东北大豆还有不到两个月就要上市的时候,市场上传出丰益国际斥巨资30亿美元收购东北大豆的消息,宋胜斌表示,因为国家随后出台了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丰益国际的巨额收购计划暂时搁浅了,但是宋胜斌发现,这段时间以来,跨国资本并没有闲着,益丰国际、路易达孚等跨国巨头,公开向市场发出英雄招募帖,招兵买马,负责东北地区大豆粮库的谈判与大豆采购业务。
宋胜斌:“把这些有能力的省内这些做粮油贸易的都划归为他们的代理商经销商,有资金能力有货厂,尤其是铁路货厂这样的省内大型代理商多数都是外资企业代理商。”
田仁礼:“他们正在打东北粮食物流方面的主意,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我们建议政府高度关注,跨国粮商控制南美大豆,恰恰是通过控制南美的物流来实现的,他们现在想把这种模式复制到中国东北,东北的粮食物流一旦被外资控制了,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那将会出现我们当家,他们来做主的局面。”
跨国资本娴熟的市场运作能力,让国内企业难以企及,在几次与跨国粮商的几次短兵相接中,宋胜斌发现,这些跨国巨头对东北市场的掌控程度也超乎想象。
宋胜斌:“据我知道,他们可能就是说把黑龙江省的油脂企业从大到小,可能每家的库存情况,生产能力、生产的多少量,这些信息应该是,我认为是很准确的,包括我看我们龙江福的库存,他们掌握都非常准确,我们一天的加工能力。”
田仁礼:“我们没有这样的信息,你从竞争对手那里买原料,在人家的港口装货,谁买得货,发到哪里去,人家当然一清二楚,而且这些信息在国外各大公司之间是互通的,但是恰恰我们不知道,换句话讲,这些信息在人家那是集中的,在我们这是分散的。”
田仁礼表示,几大跨国粮商仿佛铁板一块,他们相互持有股份,捆绑在一起,利用丰富的国际贸易经验和资金优势,迅速完成了在中国市场的布局,现在国内 90多家榨油企业,有64家已经变成外资独资或合资,中国85%的油脂加工总量已经被外资牢牢控制。
田仁礼指出,“外国大豆迅猛的涌入,铺天盖地都进来了,今年大概我们总进口量得达到3800万吨,我们国产大豆也就1600万吨,进口量是国产量的2倍多,所以,他已经严重地对中国的大豆产业造成损害,我们大豆产业一步步退缩,进口大豆一步步逼进,最后中国大豆产业肯定要消亡。”
田仁礼被称为大豆行业最后的守望者,在进口大豆横扫中国市场的几年时间里,九三集团在东北的五家企业一直坚持使用国产大豆,可是由于进口大豆到岸价比国产大豆每吨要便宜700多元钱,九三集团在成本上毫无优势。
田仁礼告诉记者, 2008年对于国内榨油企业来说更为艰难,今年新豆上市时,国家发该委出台惠农政策,国储库采取最低收购价收购大豆,每吨3700元,这个价格比进口大豆到岸价每吨高出了1000元左右,背负着这样沉重的成本负担,任何企业都无法维持生产,目前九三在黑龙家的五家工厂已经全部停工。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宋胜斌的日子同样也不好过,在东北油脂行业里面,宋胜斌有着油王的称号,这几年,他利用民营企业船小好掉头的特点,把成本压倒了最低,几次都躲过了跨国公司的围剿,可是2008年,高昂的生产本让宋胜斌束手无策。
宋胜斌表示,单个企业不足以跟实力雄厚的跨国资本向抗衡,早在四年前,在九三集团推动下,业内成立了大豆协会,田仁礼亲自担任协会副会长,试图通过产业整合,重振国产大豆产业,可时至今日,被寄予厚望的大豆协会,整合工作进展缓慢。
专家担心,大豆的悲剧会在其他粮食作物上面重演
为了保护大豆产区的农民利益,国家出台了中央储备收购政策,以较高的价格收购大豆。国家粮食局刚刚宣布的第四批临时收储计划,就安排中储粮总公司在东北产区收储大豆300万吨,累计投放大豆收储资金已经超过200亿元。可是,从我们前面的调查看,国产大豆的销路难度仍然不小,甚至连国内油脂加工企业也不得不采用进口低价大豆。而跨国农业资本反倒掌握了从大豆采购到仓储运输、油脂加工各个环节的主动权,为什么在中国的大豆市场,唱主角的却是这些外来的和尚呢?
跨国资本的到来,对我国粮食安全究竟会不会构成威胁,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外资企业如果到中国来,他对整个中国的市场不会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或者说它不能够影响整个市场价格,那么这种外资到中国来,那么对于中国的粮食市场的发育是有好处的,但是如果外资一旦在中国的粮食市场当中起着一个主导的作用,那么这时候,我们国内的粮食安全就会出现问题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称跨国资本对大豆产业的垄断正是前车之鉴,他现在最担心的是,大豆的悲剧会在其他粮食作物上面重演,他分析到,目前跨国资本的布局远没有结束,外资一旦控制粮食领域,必然像大豆油一样操纵粮价,每一位消费者必然要为高价粮买单。
李国祥说,跨国资本对大豆产业的垄断正是前车之鉴,随着跨国资本对国内市场的掌控,中储粮在食用油方面的调控能力日显苍白,2007年,在跨国粮商的操控下,国内食用油价格猛涨,中储粮抛出20万吨食用油平抑油价,市场上却波澜不起,随后的调查显示,70%的食用油都进入了一家跨国粮商的仓库,李国祥告诉记者,现在他最担心的是,大豆的悲剧会在其他粮食作物上面重演。
李国祥:“所有的跨国企业,大型企业他们的管理效率他们的运行成本应该来说都是比不上中小型企业,那么他们唯一的优势他就能够操纵价格或者说能够影响价格,所以说他们的战略他们都是通过影响价格来实行高额的这样的利润,这个是所有的跨国企业他们基本的经营战略。”
李国祥分析,目前跨国资本的布局远没有结束。丰益国际正准备黄淮地区增加玉米、小麦加工投资,来宝集团则宣布计划进军世界棉花市场,而从2005年开始,路易达孚从中国政府获得了玉米国内贸易的许可证后,正着手将华北和东北玉米销往南方和西南地区。
黑龙江省九三油脂集团董事长田仁礼:“外资进入绝对不只一个大豆问题,现在已经有外资进入稻米行业,实际上他们看到了我们农产品这个环节,只要某一个农产品可以垄断,可以赚取丰厚的利润,只要某一个产品对外依存度高,可以操控,他们就会做文章,如果主要农产品全面出现外资统治的时候,问题就严重了,中国这么大的市场,这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只要控制住市场,他们就发家了。”
李国祥分析,外资一旦控制粮食领域,必然像大豆油一样操纵粮价,每一位消费者必然要为高价粮买单。
李国祥:“大豆油应该来说2008年上半年它的最高位,跟它前几年最低位相比那么都是翻倍的在上涨,2008年上半年,东南亚的大米的危机,那么都翻了好几倍,那么这个都是非常有可能的。”
李国祥表示,随着全球生物柴油产业的快速发展,阿根廷、巴西、美国等国家正在加快推动以大豆、玉米为原料的生产生物能源的开发,全球粮食潜在需求量可能出现激增,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粮食被跨国资本控制,后果将不仅仅是要多花钱买高价粮那么简单。
李国祥:“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取决于这个国内粮食它的生产它的自给,一旦发生粮食比较紧张的时候,各个国家它都会禁止粮食出口,实际上在70年代的时候,包括前苏联,包括日本他们在国际市场上,有钱都买不到粮食,就像拉美国家一样,为什么拉美都是穷人,他们没有粮食吃,尽管国际市场上有粮食有粮源,但是他们没有粮食吃,所以说这个粮食,不能够掉以轻心,并不是说你有钱就一定能够买到粮食。”
如何保护中国粮食安全?
在全球化不断加强的今天,我们提出保护中国的粮食安全,保护中国农民的利益,保护中国自己的农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这不得不面临两大疑问,一是这合乎时宜吗?二是我们能保护得了吗?
事实上,中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在全球而言,我们政府对农产品的补贴要远远少于欧美以及日韩这些发达国家;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但我们的市场门槛也远远低于欧美和日韩。我们经常能看到欧美或者日本对中国的某一项农产品提出贸易壁垒,我们也看到韩国民众为了抵制来自美国的牛肉,酿成了巨大的社会动荡。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农业,我们做到其实还很不够。
跨国资本正在威胁中国的粮食安全,媒体有了许多报道,有关部门也出台了一些措施,但是我们看到刚刚过去的一年,跨国资本对中国粮油市场的控制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不断加强。我们需要反思,靠什么才能真正抵御住外资粮商的坚船利炮?肯定不能只靠呼吁,而需要相关部门能够真正推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来保护中国的粮食安全。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曹植这首七步诗证明了,至少在一千多年前,地球上好多人还不知道什么是大豆的时候,大豆就成了中国人生活中离不开的一部分。希望五年十年后,我们在教自己的孩子这首诗的时候,在吃大豆和豆油时候,不需要看外国人的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