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经验交流发言摘要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编者按:在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上,北京、上海检验检疫局等8个单位作了大会交流发言。从他们的发言中,我们看到了质检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履行质检职能的不懈努力,为质检工作取得的明显成效备感欣慰。本报选取4个单位的发言摘要,与读者一起共享他们的经验与成就。

北京检验检疫局——借鉴奥运经验 持续推进创新

北京检验检疫局局长齐京安在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上发言

  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圆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成功举办的背后也凝聚着我们检验检疫队伍的汗水与心血,同时,我们的事业也在服务奥运工作中得到了长足发展。我局有两个部门和两名同志分别荣获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多人受到北京奥组委的表彰。现将七年来我局奥运检验检疫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汇报如下。

  一、坚持抓重点、攻难点、找准结合点,确保奥运安全和通关顺畅

  此次奥运保障工作,开创了我局执行重大国际活动检验检疫任务的新纪元。一是持续时间之长前所未有,从申办到筹办再到举办历时8个年头,检验检疫始终参与其中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监管对象之多前所未有,几乎覆盖了检验检疫的全部工作内容。三是执法风险之大前所未有,如何化解维护主权严肃性与执行政策灵活性之间的矛盾成为复杂难题。四是工作压力之重前所未有,工作量超历史纪录。五是关注程度之深前所未有。胡锦涛、习近平、周永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家质检总局、北京市有关领导先后前往首都机场,对一线检验检疫人员进行指导和慰问。六是动员力量之广前所未遇。通过局内抽调、兄弟局支援、新进人员全员调配等方式,前后共投入569名人员力量加强机场口岸奥运检验检疫工作。

  面对压力与挑战,我局按照“严格把关保安全,强化服务保畅通”的总要求,坚持抓重点、攻难点、找准结合点,积数年之功、举全局之力,出色完成了奥运的各项检验检疫服务保障任务。

  一是抓住重点,将确保口岸快速便捷通关作为兑现承诺的首要目标。我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涉奥人员、物资通关便利。二是突破难点,全面加强业务监管,确保国门安全以及涉奥物资、食品安全。三是找准结合点,通过提升服务水平确保执法工作的有效落实。我局按照“让国际社会满意、让各国运动员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的要求,结合职能优势发挥,将服务工作自觉融入奥运筹办过程之始终。

  二、坚持做到“四到位”,是我局“保安全、保畅通”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组织领导保障到位,确保了全局奥运检验检疫工作的指挥有力、运转协调、决策科学、落实高效。建立了以领导小组抓全面、专业行动组抓督导、各巡查组和分支机构抓落实的三级奥运工作组织体系、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通过与北京奥组委加强互访交流、选派优秀干部到奥组委工作等举措,实现了双方工作的有效衔接。

  (二)坚持政策法规保障到位,确保了奥运检验检疫工作宽严有度,既能维护法律严肃性,又能体现人文关怀。为确保奥运检验检疫工作,我局积极促成总局与市政府、奥组委三方签署了《北京奥运会检验检疫工作合作备忘录》;参与制定有关奥运食品安全方面的《行动纲要》、《实施方案》等10余项配套政策和法规;协助总局起草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工作方案》,确保了我局所有涉奥工作环节均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坚持应急预案、演练培训保障到位,确保了奥运实战能力持续增强。为做好奥运保障工作,我局先后制定了《口岸突发核辐射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等8个应急预案;建立了局长亲自挂帅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以及7个应急处置工作小组,并将工作预案的应急演练放在了突出位置,奥运会开幕前,我局先后组织各种业务演练共计100余次,受到各级领导的一致肯定。

  (四)坚持科技和装备保障到位,确保了“科技奥运”理念在检验检疫保障工作得到有效落实。我们不断加强奥运科研工作,先后承担了8项与北京奥运会有关的科研项目。着力提高全局科技装备水平,为首都机场、朝阳口岸办事处、西客站办事处和丰台局等机构配置了先进装备,为奥运村、媒体村检验检疫巡查组配备了食品安全便携式检测箱,实现了对苏丹红、甲醇等40余个项目的快速检测。

  三、坚持将创新理念贯穿于奥运检验检疫工作的始终,是我们做好奥运保障工作的主要体会

  在思想观念方面,我们在做好把关服务的同时,更加注重强化服务,提出要从国际视角考量我们的服务观念是否超前、是否更具人性化,考量我们的服务水平和能力是否能够适应新形势、满足新要求,真正体现“人文奥运”的理念。

  在组织运行方面,我们选派6名优秀干部到奥组委工作,使检验检疫工作更好更快地融入奥运整体保障运行体系之中,成立3个奥运检验检疫巡查组入驻运动员村、媒体村和奥运物流中心,大大加强了入境人员传染病以及入境物品质量的后续监管,使奥运检验检疫工作真正实现闭环管理格局,开了奥运史上的先河。

  在奥运科技创新方面,我局率先开展奥运课题研究、组织“重大国际活动出入境检验检疫规程”系列行业标准、开展奥运会参赛马匹检验检疫及监管体系研究并研发出可检测5种马病的基因芯片检测试剂盒,同时,核生化检测设施装备方面在首都口岸实现零突破并一举达到发达国家同行水平。

广东检验检疫局——改革监管模式 确保食品安全

广东检验检疫局局长李延辉在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上发言

  广东是进出口食品大省,是港澳地区食品主要供应地。据统计,广东检验检疫局辖区内有出口食品卫生注册登记企业1053家,备案种植、养殖基地1555家,进口食品经营备案企业926家。用“量大、面广、监管任务重”来概括广东局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工作,恰如其分。

  在监管任务繁重、输港澳食品十分敏感的情况下,广东局积极创新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全力构建进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取得显著成效。2008年,广东局共检验检疫进出口食品24.13万批,795.68万吨,货值105.71亿美元,批次和金额分别占全国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总批次和总金额的17.2%和15.2%。检验检疫出口食品18.72万批、228.13万吨,货值40.48亿美元,合格率均保持在99%以上,主要输往美、日、韩、欧盟和港澳等183个国家和地区。检验检疫进口食品5.41万批、567.55万吨、货值65.23亿美元,检出不合格食品1263批,检出率2.3%。

  2008年,面对禽流感、“问题”糖果、日本“饺子事件”、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等一系列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广东局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科学应对机制,确保了食品出口不因突发事件而受到影响。为科学应对近年来多次发生的水产品药物残留事件,广东局未雨绸缪,率先开展出口水产养殖场备案管理。目前,备案基地已达1143家,占全国已备案数量的80%,并率先将30多家鳗鱼、罗非鱼和对虾苗种场纳入备案管理。先后取消或暂停了近200家违规经营和不符合要求的原料基地,暂停40多家企业的出口资格。广东始终保持着养殖水产品出口全国第一的地位,罗非鱼出口占全国的62%、鳗鱼占30%、养殖虾占69%。

  去年,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广东局迅速进入I级应急状态,雷厉风行地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科学应对。对76家备案饲料企业的303个样品和247批次的进境饲料进行了监测。截至目前,我局共检测各类食品、农产品样品9936个。9月14日后生产的出口食品经严格检验全部顺利通关,未出现三聚氰胺不合格情况。

  广东局还不断创新进出口食品检验监管模式,建立健全质量监管长效机制,确保进出口食品安全。在原来推行“1+10”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出口食品安全示范区建设。2008年4月,广东局与湛江市政府合作,共同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出口水产品安全示范区。此后在惠州、梅州分别建立了出口蔬菜、水果安全示范区。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由原来检验检疫部门“一肩挑”转变为地方政府负总责、部门协调联动,成效显著。

  同时,创新供港澳食品监管方式,推动供港重点食品实施“两地一检”模式,大力推行供港活鱼“一站式通关”,每天供港活鱼130吨,简化了报检手续、提高通关效率。

  为创新食品安全检验监管手段,广东局率先对100多家出口食品企业和原料基地实施了电子监管。据统计,广东局为各分支局配备了74台GPS卫星定位及面积测量仪,绘制了全辖区1555家种养殖基地GPS电子地图。在2008年新会地区发生禽流感时,广东检验检疫系统第一时间利用GPS电子地图迅速确定出口食品原料基地与疫点的准确距离,从而为采取有效的防疫手段提供科学依据。在奥运会期间,我局采用GPS电子锁对33车42吨供港奥运蔬菜实施全过程实时监控,代替了人工全程押运。对所有出口食品原辅料及供应商、生产工艺、日常监管和出口检验检疫实施了电子化管理,建立了700家企业6800多种食品的电子档案。特别是在近期应对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中,通过查询该系统,在30分钟内就准确掌握了辖区内91家含乳或高蛋白含量食品出口企业的情况,为快速反应、科学应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海检验检疫局——推进直通放行 服务对外贸易

上海检验检疫局局长徐金记在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上发言

  “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是上海的城市精神,也是上海检验检疫工作的不懈追求。

  2008年7月22日,国家质检总局在上海召开了“实施检验检疫直通放行规定服务上海经济发展”座谈会,正式颁布实施《进出口货物检验检疫直通放行管理规定》,主动服务党和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针对这一部署,上海检验检疫局秉持“跳出上海看上海”的工作思路,从贸易全球化和全国改革发展的整体格局审视上海检验检疫工作所应发挥的职能作用,做好“四个着力”,力求高质量地落实好直通放行规定。

  2008年8月20日和8月26日,首批异地直通放行的出口和进口货物顺利通关,货物通关流程分别比原来缩短了两天。从2008年9月1日开始,上海局率先与江苏检验检疫局合作,对苏州工业园区的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等5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了进出口直通放行的试点。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上海局各口岸共受理苏州工业园区企业进口直通放行188批次578个集装箱,涉及金额1600多万美元;受理出口直通放行3154批次10944只集装箱,金额2.58亿美元。直通放行模式实施后,集装箱滞港时间平均可减少1至2天,初步估算,可直接减少企业通关成本500多万元,苏州工业园区的5家直通放行试点企业一年内可直接节省口岸通关成本1500万元以上。

  目前,上海局对位于上海地区,货物经上海口岸出口的企业全部实施直通放行,给予上海地区367家符合条件的企业以直通放行资格。同时,对符合条件的355家浙江企业也开始在上海口岸实行直通放行模式。随着直通放行范围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感到了便利,得到了实惠。

  直通放行规定的实施,给上海局服务地方经济开辟了新的领域。以此为契机,上海局潜心研究解决外贸发展遇到的突出问题,在“主动服务、贴身服务、创新服务、高效服务”上大做文章——深入700多家大型跨国企业,听取企业存在的困难和对检验检疫工作的建议;与96家大型企业建立检企联系机制;试点开展出口企业“诚信监管”;进口的资源类产品、技术改造设备、产业升级项目等物资一律做到“随到随报、随报随检、随检随放”。对其他实施检验、检测的产品,在现有基础上将流程缩短20%,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推动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是检验检疫工作的长远目标,直通放行服务企业的有效措施和成熟经验只有经过提炼完善,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此,上海局根据上海在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的总体定位,整体性地思考和谋划上海检验检疫工作的未来,使各项工作快速协调地融入上海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大环境。

“积极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加大服务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力度,进一步支持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大力开展诚信管理和风险管理。将‘以质取胜’战略不断推向深入,多管齐下,帮助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帮助优秀民族品牌扩大出口,出得快、出得畅,使更多的上海制造、中国制造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上海局局长徐金记的一番话,生动再现了上海检验检疫服务企业、服务外贸、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不懈努力。

山东检验检疫局——做好基础工作 促进全面发展

山东检验检疫局局长于桦在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上发言

  抓好基础,增强实力,促进发展,这是王岐山副总理对质检部门的反复要求。在这次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王勇局长也对夯实基础工作,提高执法把关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多年来,山东检验检疫局在认真履行把关服务职责的同时,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狠抓基础工作,夯实基础支撑发展,事业发展反哺基础,两者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实现了检验检疫基础固、实力强、后劲足、事业兴。突出做到了“五个狠抓”:

  第一,狠抓制度建设。全面提高执法把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性,科学完善的制度建设是重要保证。

  一是建立工作质量长效机制。针对山东开放口岸多,进出境人员多,进出口商品种类多、风险高、数量大的实际,以建立检验检疫工作质量长效机制为核心,以开展进出口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为重点,共修订完善了790余项检验检疫监管工作制度、规范、办法、作业指导书,建立起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科学执法业务工作机制,使检验检疫工作质量明显提升。

  二是深化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改革。在出口农副产品上着力构建区域化管理、过程监管、检测把关“三道防线”和抓好“十个关键控制点”的监管工作新机制,有效解决食品安全大环境问题。

  第二,狠抓科技创新。质检部门是技术执法部门,只有全面提高科技支撑能力,才能维护国门和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保障进出口产品质量,打破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

  一是全面加强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围绕国民经济发展和检验检疫工作急需的检测技术、标准方法,加强科研攻关,加强制标工作,连续四年在争取总局和认监委科研和标准立项数量工作中位居前两位,连续三届在总局“科技兴检奖”获奖科研成果数量位居直属局第一名。

  二是全面加强技术保障能力建设。紧密结合山东口岸实际和地区大宗进出口商品种类,科学规划了三级实验室网络架构,目前全省系统实验室总资产达8.8亿元。去年出色完成了青岛奥帆赛食品检测212个品种、700个样品、2673个检测项目的检测任务;加班加点完成三聚氰胺检测12008个样品;为出口企业组织开展7次能力验证和水平测试,提升企业实验室检测水平;我局推荐的10个国家级实验室一次性全部通过总局检测能力验证考核。

  第三,狠抓监管服务。坚持不懈地加强监管服务能力建设,夯实质量基础,才能事半功倍,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一是积极帮扶出口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从出口企业选址、布局、建厂开始,我们就全程跟踪服务,指导出口企业建立完善质量自检自控体系,近两年引导企业投入16亿多元加强软、硬件建设,新建、改建2700多家工厂(车间),使出口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高。通过打造一批规模大、实力强、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健全完善且有效运行的出口企业群体,有效应对了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欧盟REACH法规等技术性贸易措施。

  二是全面强化检验检疫基础设施建设。为更好适应和服务地方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加强基层建设,重点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省系统固定资产总值达16.8亿元,投资4.6亿元基本完成了22个分支局业务综合设施建设;在18个一类开放港口、国际机场、开发区、保税区全部由地方投资1.2亿元高标准规划建设专用查验和熏蒸处理场地,在黄岛、日照等重要港口投资8400万元配备大宗矿产品自动取制样设备,既做到有效把关,又提高口岸通关验放效率。

  第四,狠抓干部队伍建设。队伍是质检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基础的基础。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实施“人才强检”战略,按照从严治检、以人为本的原则,持之以恒地抓好领导班子、公务员、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山东检验检疫队伍。

  一是在领导班子建设上,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优化班子结构、增强班子凝聚力、战斗力为重点,既注重选拔任用,又强化监督管理,全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二是在公务员队伍建设上,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为重点,对处、科级干部加强业务培训,以业务素质、工作能力的提高解决检验检疫业务量快速增长与人员紧张的问题。

  三是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上,以培养选拔高层次人才、提高技术检测和科研能力为重点,建立了“总局优秀中青年专家”、“山东局学科带头人”、“山东局学术技术骨干”三个层次的技术人才队伍,聘用556名高学历合同制技术人员,全省系统69个业务岗位实行资格准入,3100多人次获得岗位资格。

  第五,狠抓内部基础管理。我局是全国检验检疫系统4个管理型直属局之一,实施科学管理是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根本措施。

  总之,我们通过抓基层、打基础,使干部队伍素质全面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全面提高,虽然从2002年到现在,每年业务量以平均30%的速度递增,人员年均只增加2.8%,但我们有效克服了人员少、业务量大幅增长的矛盾,保障了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和国门安全。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发布时间:2009年01月14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