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于近日出炉的2008年中国汽车行业运行数据至截稿时虽然还没拿到,但金融风暴对中国车市刮来的世纪寒流,依热胀冷缩的常识,已无可避免地让中国汽车业“裹紧”了躯体——可以肯定,中国汽车行业2008年产销量雄心勃勃冲击1000万辆的目标会大幅缩水,年产销量估计在9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大约7%,是本世纪以来最为低迷的增长。
回顾2008年,国内车市走势让人始料未及。1月份国产车产销量创出了86万辆的新高,让汽车厂商们对奥运之年充满期待。但随之而来的南方冰灾、汶川大地震,尤其是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加上成本上涨和利润下降等因素,车市增速迅速下滑。特别是下半年,汽车产销增幅甚至出现了连续数月同比下降的局面。
车市低迷反映到汽车厂商的经营上,多年来无论规模大小是否经济,生产什么车型,都能在中国车市分上一杯羹的“定式”,几乎在一夜间不灵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有关统计显示,去年接近年末时,19家重点汽车企业破天荒地近半亏损。
如何看待中国汽车行业产销未上千万的“不幸”?继股市楼市一片惨绿救市举措连续出台之后,对国民经济具有极强拉动作用的汽车业的救赎,也被推到风口浪尖上。事实是,即使中国汽车业遭遇空前的“三九”严寒,然而环顾四周,中国车市2008年在全球依旧领跑增长,仍然“风景这边独好”。
无论是行业,还是厂商,多年来已习惯了最具增长潜力和全球最好的市场这块沃土所带来的恩赐,习惯了扩大投资、增加产能的外延式增长。的确,在市场顺风顺水时,此招颇为灵验。而一旦逆境骤降如何自救,如何化“危”为“机”,对汽车厂商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
最近,业绩靠前的一些汽车企业老总在不同场合表态,大意比较一致,即越是逆境,越能体现企业内功的差异,越能拉开距离,实现优胜劣汰,从而面临更好的竞争和发展机遇。言语中,似乎不乏几分欢迎“逆境”之意。
“精彩看进攻,赢球靠防守”,这是美国NBA篮球的一句至理名言,道出了在进攻与防守之间的孰轻孰重。中国车市正遭寒流“进攻”肆虐,厂商只有“防守”能力到位,才能在事关存亡之际,立于不败之地。
“防守”能力不是“量”上的“身高”,而是关乎“质”的一套内功,是检验企业肌体健康度的核心指标,极易被长期身处明媚春光车市的中国汽车厂商所忽略和轻视。外延式数量的增长直观而显效,内涵式功夫的修炼长期而痛苦,让许多汽车厂商趋之前者,退避三舍于后者。
其实,中国汽车行业和企业最需要的,或者说长期以来最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恰恰是“质”上的内功。诸如汽车业核心与前沿技术、汽车业上下游价值链的紧凑联动、生产制造企业的高效管理与低成本运作、质量体系的高标准与切实执行、对当前国内100多家汽车企业的“世界奇观”所形成的“泡沫”进行有效“挤压”等等,都急需“内功”磨炼。总之一句话,中国汽车业并不必在意“量”,应关注“质”。
逆境时势之中带来的“幸运”是,它强迫汽车厂商把饕餮的目光,从追求一时的市场销量,转向对自身肌体康健的苦修。而当企业肌体血脉运行通畅了,才有可能成为市场高手。
正因逆境来临,才督促中国汽车业转向正确的发展轨道,转向补习我们以前所缺失、所轻视的功课。政府救市固然急需,企业自救更为必要。所以,我们对车市寒流应带有几分欣喜、几分感激——最能修炼汽车厂商内功的难得机遇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