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股来自西伯利亚的强劲寒流席卷了中国大地。就在这场蔓延全球的金融“寒冬”里,江苏检验检疫局分别在南京、扬州、苏州举行建设“美好江苏”分片调研座谈活动,江苏检验检疫系统19个分支局所在地的分管副市长、外经贸局局长、口岸委主任、相关企业代表近200人参加。检、地、企三方齐聚一堂,共探应对之策,共商发展大计。
这犹如寒冬里的一抹暖阳,温暖了外贸企业的胸膛。
地方政府:化危机为机遇
“要从发展、改革、开放、管理等多个方面挖潜,应对多面困难,通过点点滴滴的努力,实实在在的行动,传递信心、做好服务。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一起努力,争取一个好的环境,化危机为机遇。”江苏省副省长张卫国如是说。
“我们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检验检疫部门应创新服务理念,进一步加大对优势产业的服务,拓展服务渠道,简化检验程序,加快验放速度”、“我们建议,要进一步加强电子口岸建设,提高通关效率,营造高效便捷的进出口环境”、“我们希望,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联系,强化区内合作,积极帮助企业促进扩大出口”……调研座谈期间,各地分管副市长对检验检疫工作提出了创新服务理念和监管模式、强化电子口岸建设等10条建议。进出口企业代表提出了加强检企互动、强化信息技术支持等5条建议。
在六朝古都南京,在烟花垂柳的扬州,在小桥流水的苏州,到处飞扬着检、地、企三方的慷慨陈词。
外贸企业:树立信心 应对挑战
“检验检疫是我们的坚强后盾,我们信任他们。”南京华瑞国际集团董事长康宜华由衷地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江苏检验检疫局相继制定了减免检验检疫收费办法、“百千万亿工程”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多渠道、全方位地给予企业优惠,减轻他们的负担,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在扬州片会期间,江苏检验检疫局局长王伟赴江苏顺大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晶澳(扬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现场调研,详细了解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产品结构层次、出口销售状况、发展规划前景,以及经济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影响,鼓励企业树立“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可贵”的理念,积极应对当前的严峻形势,在困难中寻找机遇,在逆境中谋求发展,在改革中解决难题。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优化产品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趋利避害,化“危”为“机”。与此同时,江苏局党组成员按照分工,围绕七个方面专题分别深入厂矿企业、田间地头开展一系列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活动。
检验检疫:创新举措 服务发展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为进出口企业做好服务是我们检验检疫的神圣职责。”王伟动情地说,“我们检验检疫要竭尽所能,创新举措,为企业送政策、送技术、送信心、送温暖,当好企业的‘军师’,多多出谋划策,多做雪中送炭之事,帮助企业尽快恢复元气,重新抢占市场。”
尽管窗外寒意逼人,但会场内气氛热烈,春意融融。在三个片的内部座谈会上,来自江苏检验检疫系统19个分支局局长就帮助服务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一作了发言,并针对当地情况和工作实际,提出了加强检验检疫技术能力建设、摆正把关与服务的关系等10条建议。
来自东方大港张家港局局长袁克在发言时坚定地表示:“要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上再下工夫,带领全局干部职工站在历史和时代高度,研究制定服务企业的有效措施,和企业一起并肩作战、攻坚克难,打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这场硬仗。”
暴虐而急促的寒流过后,大地将逐渐气温回升,江南的田野里悄悄地露出了几抹绿色。在经历了冬天的历练之后,照射江苏经济复苏的暖阳正冉冉升起,江苏检验检疫人也在这轮暖阳的映射下,更加坚强地走在科学发展这条康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