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准确把握监管与服务的定位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是质量、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等工作的依法综合管理和行政技术执法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在当前质量监管形势尤为严峻的情况下,如何学习实践好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好职能作用,真正做到履行监管职责全面到位,服务企业发展尽心尽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要处理好监管与服务的关系,树立监管就是服务,严监管就是优服务的理念,真正落实质监部门对质量严格监管的职能和职责。在这方面,我们山西省晋城市质监局做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走出“服务就是监管”的认识误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质量监管的领域越来越广、工作任务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技术手段要求越来越高。以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为鉴,一方面监管的缺失暴露了质监部门在监管体制、机制、技术能力上的“软肋”;另一方面,这起事件引发了“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的信任危机,给质监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究其根源,与过去一度片面认为“服务就是监管”的认识不无关系。重新思考和定位监管与服务的关系成为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破则立,不破则不立,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摒弃冲破旧有的、落后过时的思想观念,才能树立起全新的监管理念,拓展出质监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首先,“服务就是监管”的片面认识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不相符合。一是“服务就是监管”的认识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的要求。发展是硬道理,但是硬发展就是没道理,违反科学规律,一味讲服务,以服务代替监管,其结果是浪费资源、破坏环境、降低质量,不仅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很容易造成监管的缺失。二是“服务就是监管”的认识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以人为本,人是第一位的,如果忽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一味的讲服务对企业也是不负责任的、极端有害的,只会最终导致其破产。三是“服务就是监管”的认识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全社会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离开企业谈社会,只谋一域、不谋全局,只看眼前、不顾长远的服务最终只能是昙花一现。四是“服务就是监管”的认识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全社会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是兼顾城市与农村、帮扶与整治、发展与淘汰的大监管、大服务。必须从全局的角度、从全局的高度、从全局的视野来抓服务。因此说,服务就是监管的片面认识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不相适应、不相符合。

  其次,单纯说“服务就是监管”会使监管在实践中“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监管会变成一句空话。这种认识在实践中演化成为只强调服务、强调“和谐”,认为服务就是大力扶持企业、提供全方位帮扶从而导致偏离服务定位,降低服务水平甚至会将服务曲解成地方保护主义。一是“服务就是监管”的认识将服务狭隘的定位为单纯对企业的服务,而不是对广大人民群众和全社会的服务。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往往看重名牌数量增加了多少、企业效益提升了多少,这种错误的导向使相关部门重奖牌、重评比,企业盲目求大求快,忽略了社会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从而对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制假售假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失之于软。二是“服务就是监管”的认识导致服务水平的降低。谈到对企业的服务只是满足于给企业发发宣传单、讲讲课,而不是找准企业的问题,拿出具体的措施对症施治,满足于常规性工作,没有创新、没有突破,质监部门的技术优势不能有效体现。三是“服务就是监管”的认识将服务演变成为地方保护主义。当前,在有些地方的各个层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地方保护主义,政府部门给企业挂上“封闭管理”的牌子,名义上是减轻企业负担,避免社会干扰,实际上起到了保护企业无序发展的作用,正是在政府和一些相关部门的“保护”之下,一些企业无视法律法规的严肃性,长期从事违法行为或是带病生产,久而久之,企业不但没有壮大,反而因为因循守旧、闭门造车、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失去了发展壮大的机会。

  冲破这一认识误区,最根本的就是要把严监管作为履行质监职能的第一要务。我们晋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时度势,长期坚持“优服务、严监管,强科技、重发展,创新优、勇争先”的工作思路,把严监管作为各项工作的主旋律。这一思路的实施,实现了打假与扶优、日常巡查监管与专项执法检查、监管抽查与专项监督、常规检验与扩项检验的有机结合,把监管职责范围内的所有企业、所有产品、所有环节都纳入到了质量安全监管范围,完善了以预警检测机制、监督检查机制、扶优治劣机制、企业自律机制、应急处置机制为主要内容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真正实现质量安全的标本兼治。全市系统在食品、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方面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尤其是在三鹿奶粉事件之中,全市所有企业生产的乳制品均未检出三聚氰胺。与此同时,我们认真吸取三鹿奶粉事件的沉痛教训,开展了“查隐患、严监管”大调研和大讨论活动,找准了全市质监系统在质量安全监管方面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监督管理不严格、行政执法不到位、技术执法不突出的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的推出了一系列具体的监管意见和措施,明确了工作责任,强化了工作落实,做到了安全隐患查找到位、安全监管思路明确。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三个转变”的思想,一是要从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向严监管为第一要务转变,二是要从工作机制不健全向严规范为第一保障转变,三是要从一般性的批评教育向严问责为第一落实转变。可以说,我们在认识上冲破了“服务就是监管”的误区,进一步把监管提到了尤为重要的位置,监管真正成为全市质监系统的第一要务。

  二、正确处理监管与服务的关系,树立“严格监管也是服务”的理念

  质监部门作为政府重要职能部门,全面履行监管职责,是贯彻执行《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的必然要求,是企业做强做大不可替代的技术保障,是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质量水平的可靠支撑。

  从监管的目的来看,监管就是通过行政执法、质量监督和履行综合管理职能,从而服务于整治市场秩序,服务于提升全社会总体质量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监管是最大、最根本的服务。从监管的手段来看,既有对假冒伪劣的整治,又有在整治基础上的服务提高,既有对质量体系的建设,又有对产品质量的把关,既有对企业的督促,又有对社会整体质量状况的分析,可以说,监管的手段就是服务的手段。从监管的效果看,一方面,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得到遏制,另一方面,企业的质量水平得到了提高,通过有效监管,产品总体质量状况好转。监管达到了服务的目的,严监管达到了优服务的效果。从这种意义上讲,监管就是服务,严格监管也是服务。

  近年来,我们准确把握监管与服务的定位,认真处理监管与服务的关系,在实践中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一是推出“五个一”监督卡工作制度,拉近监管与服务的距离。实行一案一卡、一证一卡、一单一卡、一事一卡、一周一卡的工作制度,把质监人员的行政执法、检验检测和日常管理等监管工作融入到对企业的服务之中,把质监人员的监管行为置于企业及群众的监督之中,形成了企业评价服务、监管提升服务、服务体现监管的良性循环,实现寓监管于服务。这个制度的推出,受到了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使在监管工作中有可能发生的粗暴执法、不文明执法、乱收费、乱罚款等不良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二是推出“质企共建”模式,搭建监管与服务的平台。按照“产业发展到哪里,技术保障就延伸到哪里;工业园区建到哪里,技术机构就设置到哪里”的思路,创新推出了“质企共建”的模式,直接把监管关口前移到了厂内,前移到了生产线,把大服务延伸到了小关口。全市共设立各类检测中心20余个,进一步满足了晋城市产业发展的需要。从而把监管融入到了服务之中,在严监管之中体现了优服务。三是建立“基层质监工作站”,延伸监管与服务的领域。众所周知,质监机构仅限于县级以上,在乡镇农村没有机构,而质监部门承担的食品、特种设备安全等监管任务都必须在基层做大量面对面、手把手的工作。假冒伪劣商品的重点区域也有从城市流向农村的趋势。面对这一新形势、新问题,我们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基层工作站的人员、经费、机构、职能进行了落实,尤其是把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解决了建站的必备条件。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建站38个,发挥了质监部门的“耳目”、“喉舌”、“手腿”和助手作用,监管农村产品质量,服务新农村建设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变成了扎扎实实的工作和显而易见的效果。四是健全工作机制,解决监管与服务责任不明的难题。在我们的工作中,还有监管责任不清、服务手段不强、监管与服务脱节的问题,对此,我们针对工作不协调,建立起了工作衔接机制、案件查处联动机制,解决了上下不一致、部门不配合的问题,实现了监管协调、运转顺畅、规范高效;我们针对监管职责不明确、监管责任不落实的问题建立起了工作督查机制、问责机制,达到了改进作风、提高效率、令行禁止的目的;针对案件后处理不到位、证后企业无法持续保持发证条件的问题,建立起了案后监管挂牌督办、证后监管挂牌督办的机制,消除了安全隐患,有效预防、及时遏制和杜绝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黑名单”企业整改不落实的情况,建立起了“黑名单”、“黄名单”工作机制,由质监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督促整改到位,拒不整改的由质监部门取缔或消费者自然淘汰;针对相关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的问题,建立起了重大工作事项报告通报机制,对质监部门无法解决或不能完全独立完成,需要由政府出面协调或相关部门配合完成的工作,向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通报、报告,使问题得到重视,措施得到落实;针对举报奖励不落实的问题,建立了举报奖励机制,明确举报奖励的额度,对社会各界举报的质量问题实行奖励量化。可以说,九项机制的施行,逐步完善了严监管就是优服务的长效机制。

  三、关于质监部门实施严监管的几点思考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监管与服务的关系,真正树立严监管就是优服务的理念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如何实施严监管,这既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不断思考与完善的过程。我们从中得出了几点启示。

  一是严监管的定位要准,必须紧贴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实践证明,脱离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低水平、低层次、盲目监管会造成监管的重点不突出,措施不严格,效果不明显,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得不到解决,质监部门的技术优势得不到体现。可以说,监管的定位准确与否决定了服务的水平高低。根据晋城煤层气产业的发展现状,我们依托现有的技术条件和检测资源,于2008年5月开始筹建国家级煤层气质检中心。在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之后,提请晋城市人民政府向省质监局呈报了《关于筹建国家煤层气质检中心的报告》并已上报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启动了国家煤层气质检中心项目。该项目在晋城建成不仅可以解决质量安全监管严重滞后于煤层气产业发展的问题,同时也为晋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可以说,这一项目的建设正是我们紧贴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严格监管、优质服务的重要举措。

  二是严监管的体制要顺,必须取得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按照当地政府履行产品质量监管第一责任的要求,产品质量监管不仅仅是质监部门一个单位的责任,更牵涉到地方政府和多个相关部门。在这方面,食品安全监管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涉及的环节多、部门多、职能交叉多,如何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提高综合监管水平,关键是要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如果政府在监管的问题上含糊其辞,就会造成龙多不治水的问题,有了利益互相争抢,有了责任互相推诿,最终无法有效保障食品安全。

  三是严监管的氛围要浓,必须营造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大环境。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的违法行为,与监管机制不顺畅、举报奖励不落实有直接关系,究其原因,最重要的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监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试想,如果举报奖励能够兑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必然会有人及时站出来,举报揭发违法行为,三鹿奶粉事件就有可能在萌芽阶段得到妥善处置。因此说,全民参与、全员监管的“人民战争”势必会形成对制假售假的极大威慑,从而保障全社会质量水平的总体提升。

  四是严监管的措施要严,必须构建长期有效的工作机制。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已经建立起了一些严监管的法规制度,但是还不够严厉,落实还不够到位,有些制度流于形式。比如说黑名单制度,就这项制度本身而言是对违法企业的警示,但是在实践中却没有严格执行,给一些企业造成了侥幸心理。只有建立环节紧密、措施严格、长期有效的工作机制才能最大限度的杜绝假冒伪劣行为的发生。

  可以说,监管就是服务,严监管就是优服务,符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在我们的质监工作实践中也得到进一步的论证和检验,日益成为我们质监工作取得成效的法宝。

作者:牛育才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9年01月08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