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改革发展之路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变了,从数字看到了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以下简称“省标准化院”)改革发展的变化。

  两年来,省标准化院先后申报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14项,取得科研成果11项,申报的科研项目总数是前3年的4.56倍;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1篇;直接从事科研及应用工作人员由之前的38人增加到70人。

  两年来,省标准化院在实现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两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下降了21.13%。代码数据合格率由93.1%提高到99.06%,成为拥有全国最大的地方性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代码数据保有量达162.6万家。商品条码系统成员保有量达20033家,位居全国第一。

  近年来,省标准化院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省质监局党组提出的“三服务”工作方针,坚持“科研立院、管理强院、服务兴院”的指导思想,秉承“和谐、务实、诚信、创新、奉献”的理念,努力在“抓班子带队伍,抓科研促应用,抓管理上水平”上下工夫,全面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呈现出“心齐、风正、气顺、劲足、绩佳”的良好局面。

  春风化雨 生机盎然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而成长的省标准化院(加挂“广东省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中国物品编码广东分中心”),走过了近30年的风雨历程。该院是一个集标准资料馆藏、标准信息检索、标准化研究、咨询服务于一体的公益性标准化技术机构;经省质监局授权,负责全省组织机构代码和物品编码管理工作。

  回顾走过的历程,省标准化院院长陈锦汉指着会议室墙上的三幅照片如数家珍地对记者说,这幅是2001年10月1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委员吴仪同志在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广东省副省长游宁丰和省质监局局长仇水旺等领导陪同下视察的情景,吴仪同志在观摩了广东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演示后连声称好。

  那幅是2004年8月19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在省质监局局长赖天生等领导陪同下视察的情景,张书记强调指出,标准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要通过实施标准化战略促进广东经济社会发展。

  还有这幅是2008年8月14日,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在副省长佟星、省政府秘书长徐尚武、省科技厅厅长李兴华、省财政厅厅长刘昆和省质监局局长赖天生等领导陪同下视察的情景。黄省长十分关心广东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情况,饶有兴致地观摩了“标准数字文本打印系统”演示,并殷切寄语全省标准化工作者要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为推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做出更大的贡献。

  “抓班子带队伍,抓科研促应用,抓管理上水平。”2006年11月28日,省质监局赖天生局长对省标准化院新班子提出了明确要求。

  近年来,省政府各有关部门,各有关高等院校、科研(检测认证)机构、社会团体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对省省标准化院各项工作给予了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和中国标准出版社等单位也对省标准化院给予了热情帮助和业务指导。

  新年前夕,南粤大地寒风细雨,省标准化院却是春意盎然,工作依然是那样繁忙:

  10多位标准服务中心的同志正忙着将该院编撰、新鲜出炉的《国内外商品标签标志应用大全》寄送给省政府领导、有关单位和标准化工作者;

  电梯口,张贴着16位拟聘任的中层干部公示榜,“全员参与无门槛的中层岗位竞聘上岗”受到了干部职工的一致称赞。

  年逾古稀退休后移居海外的郭康静老同志依然积极奉献余热,向院领导递交了7300多字的《浅论标准情报咨询服务》建议书;

  走进该院荣誉室,各种奖杯、奖牌和锦旗映入眼帘。仅 2007年就荣获了“特等奖”、“一等奖”、“三等奖”、“先进单位”、“巾帼文明岗”、“文明单位”6块金光闪闪的奖牌。李木华副院长捧着刚刚喜获的国家科技计划(火炬计划)实施20周年“先进集体”水晶奖杯,激动不已难掩喜悦之情。

  一阵阵欢歌笑语不时传来,该院自编自导自演包括“感恩之心、拼搏之魂、标准之春”三个篇章的春节文艺晚会,正在紧锣密鼓的彩排之中。

  科研立院 拼搏创新

  “忠于职守,牢记使命,既是对军人的要求,也是对我这个院长的要求。”说起省标准化院近年来的变化,军旅出身的陈锦汉院长用得最多的词是责任和使命。

  过去,省标准化院主要业务收入是“两码”(组织机构代码和商品条码)。“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深入的今天,要把握发展机遇,在创新中求发展,就必须明确职能定位,研究院应该姓‘研’,而不是姓‘码’。”这是2006年底新班子走马上任后形成的共识。

  从此,科研和创新成为立院之本。

  为提升全院科研和创新能力,该院成立了以院长为主任的科技委员会,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导实施科研工作。2007年初,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争当全国标准化研究院(所)排头兵”的奋斗目标。

  两年来,该院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同时,2007年“两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较2006年下降了6.65%;2008年这一比例又较上年下降了13.48%。

  该院现有干部职工104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14人、教授级高工和高级工程师9人、国家TC委员6人(SC副主任委员1人),直接从事科研与应用人员占总人数的71%。

  一份最新的科研工作报告显得格外耀眼:

  2007年以来,省标准化院先后申报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14项,获批准立项37项,取得科研成果11项,其中5项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1项获大型工具书著作权,1项获2007年度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三等奖,最近两年申报的科研项目总数是前3年的4.56倍。该院先后承担了广东无线射频(RFID)标准化委员会、信息和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物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3个TC的秘书处工作。2007年3月,参加国内公开招投标项目“广东省特种设备电子监管系统规范”并一举中标,完成了9项地方标准共1900多页技术资料的编写,圆满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同年9月,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建立博士后科研基地,着手致力于我国标准化事业全局性、前瞻性和关键性科研及攻关项目研究。

  2008年4月,申报了国家重点项目《造纸行业典型产品LCA分析及Ⅲ型环境标志认证技术研究》;同年5月,承担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清远市华清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标准体系的建设;10月成功联合承担“全国物品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农产品食品编码分技术委员会”工作,承担的《多式联运服务质量要求》和《陶瓷釉料性能测试方法》两项国家标准通过审定,申报的《物流单证分类与编码》国家标准正式获准立项;11月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合作参加了国家863计划项目《RFID 技术在旅游景区、展览馆、博物馆的应用》的答辩;12月,历时两年编撰完成83.2万字的《国内外商品标签标志应用大全》由中国标准出版社正式出版,全国公开发行,并受到了省政府领导和广大用户的好评。

  近年来,该院在《中国标准化》、《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上海标准化》等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1篇,其中《发达国家实施标准化战略的启示与思考》、《试论改革地方标准管理模式》、《广东实施标准化战略的回顾与思考》、《标准化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倍增器》和《关于技术标准市场适应性问题的探讨》等论文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反响。

  更新观念 唯才是举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我院来说以人为本就是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同时,着力培养人、激励人和造就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谈到人才问题,陈锦汉院长显得格外兴奋。

  近年来,该院紧紧抓住人才这个关键,大胆试行以人事制度为主的各项改革,“三板斧”开出了新天地。

  “人员不等于人才”、“研究院姓‘研’,不姓‘码’”、“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等观念已深入人心。这是第一板斧,更新观念。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该院在全国同类机构中率先开始了人事制度改革的试验,形成了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雏形。新班子上任后,响亮地提出“人才是第一生产力”;2007年4~6月,院领导带队赴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浙江、河北等省院(所)学习调研。2008年8月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学习大讨论,形成了《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人力资源现状与对策》指导性文件;同年10~11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大讨论。随着讨论和思考的深入,大家的视野打开了,心胸开阔了,看到了希望,也找到了差距,改革创新的主张正在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

  坚持“赛马不相马”,通过全员参与无门槛的竞聘上岗,两名年仅33岁的非编职工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改革激起千层浪,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这是第二板斧,创新机制。

  人事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核心难点。为了破解难题,院领导班子采取了三大举措。一是广纳良才。在省质监局的领导下,自主实施人才招聘工作,制定了“德才兼备”、“逢进必考”、“提拔必竞”、“赛马不相马”的选人用人原则。院领导求贤若渴,亲自赴外省高校招聘人才。近年来,有 30多名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热爱标准化事业的人才加盟该院,成为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二是用好现有人才。工作中,注意交任务、教方法、压担子,不间断的政治思想教育,专项的业务培训,每月一次的“学习论坛”,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目前,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标准化工作团队较好地成长起来。三是坚持竞聘上岗。近年来,该院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中坚持大胆试、大胆闯,收到了明显成效。日前,该院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院领导向16位同志颁发了中层岗位聘任书,标志着该院全员参与、无门槛竞聘上岗取得了圆满成功。据了解,该院在公平、公开、公正的环境下,通过“信息发布、报名、资格审查、面试、笔试、民主测评、组织考察、任前公示和聘任”等12个程序实行竞聘上岗,有4名同志由原来的部门副职岗位晋升为部门正职岗位,有3名非编聘用人员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中层干部平均年龄减小了3.25岁。

  鼓励创新,奖励奉献,按劳分配兼顾公平,较好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这是第三板斧,合理分配。

  按照省质监局要求,该院每年预留25%~30%业务收入作为事业发展基金。逐年缩小合同制职工与在编职工收入差距,向“政治平等”、“同工同酬”方向推进。为此,该院2007年增加财务预算33万元,用于提高合同制职工收入,有效调动了聘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该院坚持部门年度工作目标制定及绩效挂钩考核,如果部门未完成年度任务,将取消年度奖金;如果有两个部门未完成年度任务,则取消分管副院长的年度奖金;如果有3个部门未完成年度任务,则取消院长的年度奖金。此外,该院自2006年底开始专门预算部分经费,用于年底重点奖励做出突出贡献、获得重大成果的单位和个人。

  追求卓越 精益求精

  “人人有职责,事事有程序,时时有监控,偏差有纠正,绩效有证据”。2007年,省标准化院全面导入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了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同年11月,获得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颁发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两年来,该院坚持周安排、月例会制度,每月印发《院务会议纪要》,检查督促工作落实;印发《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内部管理制度汇编》人手一册,使全体干部职工学习熟悉规章制度,贯彻实施规章制度。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颁发的《广东省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办法》,该院组织机构代码工作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应用促发展”的理念,在全省设立94个代码分支机构,拥有全国最大的地方性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代码数据保有量达162.6万家,代码数据合格率由2006年底的93.1%提高到目前的99.06%。2007年代码工作被国家代码管理中心授予“特等奖”。2007年12月25日,随着该院办证大厅举行全省组织机构代码数字证书首发式,数字证书应用平台建成并投入运行,标志着该院代码应用迈上了新台阶。截止到2008年12月共发行组织机构数字证书84000张。

  以条码为代表的自动识别技术是物理世界向数字空间转换的窗口,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环节。2005年3月广东省省长黄华华签发《广东省商品条码管理办法》,使条码工作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截止到2008年12月,全省(不含广州、深圳和珠海)商品条码系统成员保有量达20033家,位居全国第一(约占全国总数的1/8)。2008年全省完成条码注册2752家,任务完成率为125%;续展6607家,续展率85.72%,创历史新高。该院已连续3年荣获全国条码工作先进集体“一等奖”,实现了“三连冠”。广东省佟星副省长在该院呈送的政务信息上作出重要批示,“这项工作抓得好,望继续取得新的突破,促进企业发展。”

  目前,该院《ANCC在家具行业的推广应用》项目顺利通过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组织的验收,2008年申报省安全专项资金项目《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液氯气瓶管理中的应用》获批准立项,在研课题还有《AN?鄄CC系统在医院药品管理中的应用》、《粤港物流通关RFID应用标准体系及关键标准研究》等。

  主动出击 创新服务

  如何改变标准服务工作停留在“等客上门”的被动状态,是不少省级标准化院(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截至2008年12月2日,省标准化院等单位组织咨询、辅导、培训并完成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突破100家,其中AAAA级企业71家,AAA级企业27家,AA级企业2家。”该院办证大厅大型红色液晶屏上不断显示的这条信息,是该院 “主动出击”,为企业创新服务取得的成效。

  2007年5月,省标准化院为提升标准服务工作质量,开始承担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咨询指导工作,为此成立了专门工作小组,抽调了15名业务水平高、服务意识强的专业技术人员,编印并向企业下发《广东省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工作指引》3000册,自主开发了“企业标准体系管理信息系统”,受到了广大用户的好评。

  “通过创建活动,公司标准技术支撑作用得到了明显加强,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2008年总产值比2007年增长了1.8亿元,今年上缴国家税收约5200万元。”东莞市坚朗公司总经理白宝鲲对此深有感触。

  5年来,在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院共投入1620万元用于购买国内外标准和信息资源建设,自主研发的广东标准化信息服务网实现了全省标准信息资源共享,标准信息涵盖广东9大支柱产业和广东特色产业。目前该院馆藏134种50多万件的国内外标准和技术法规,自主研发了9个专题标准数据库,实现了全文数字化。2007年以来,该院还为全省70多家大中型企业开通了标准服务“绿色通道”,内容包括为客户提供标准跟踪、标准分析、标准咨询、技术性贸易壁垒咨询等个性化的服务。目前,该院已帮助美的集团、伊利集团、广州地铁集团公司等20多家大中型企业提供了个性化标准服务,深受企业的好评。

  为配合全省标准化战略的实施,2008年3月经省质监局批准,该院专门设立了广东省“标准化战略推进中心”,既为推动全省技术标准战略出谋划策,也为全省企业申报TC/SC/WG和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牵线搭桥。目前,广东拥有国家级TC/SC/WG76个,位居全国各省市第四。该中心撰写的《广东组建TC/SC/WG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和《建立广东先进制造业标准体系的可行性报告》等两份研究报告,受到了省质监局领导和有关方面的好评。

  为了扩大标准化工作的影响,2007年11月2日,该院受省质监局、省科技厅和省知识产权局委托,在广州白天鹅酒店承办了“技术标准和科技创新高峰论坛”,广东省副省长佟星出席了论坛并致开幕词,国务院参事郎志正等著名学者发表了精彩演讲,全省500多名企业界代表和标准化工作者参加了论坛,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为服务企业,针对广东部分企业反映“买国家标准特别是买小标准难”的问题,2007年9月,该院经授权开通了全省唯一的“标准文本数字打印系统”,该系统共打印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6362份,深受广大客户好评。与此同时,该院标准图书发行工作屡创佳绩,发行收入逐年以10%~29%的速度增长,2007年~2008年度被评为“全国标准图书发行工作先进单位”和“计量图书发行工作先进单位标兵”。

  与此同时,该院还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ASTM、BSI等22家国内外标准技术机构,中山大学等9所高等院校,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等14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科研和长期业务合作关系。

  和谐务实 厚德载物

  “车同轨,书同文,标准化璀璨之光,穿越了时空隧道……”院合唱队为春节晚会排演的院歌———《标准化之歌》激昂乐声不断传来。

  在省质监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该院通过深入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纪律”的教育,组织解放思想学习大讨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院领导班子谋大事,抓长远,打基础,心齐风正干劲大,全体干部职工始终保持旺盛工作激情和奉献精神。

  “和谐是一种文化,和谐是一种要求,和谐是一种氛围。”该院“和谐、务实、诚信、创新、奉献”的院训,正变成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回顾过去,感慨万千;展望未来,豪情满怀。

  省标准化院领导班子站在时代的新起点,决心在省委、省政府和省质监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研服务为中心,抓班子带队伍,抓科研促应用,抓管理上水平;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科学谋划未来事业发展;按照广东实施标准化战略规划的要求,加快建立现代产业标准体系,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积极拓展“两码”科研应用,提升标准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成本核算制度改革,增强自身发展的活力与后劲,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沈洪 黄怀 陈海鹏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9年01月06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