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结束的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上,国家标准委主任李忠海在会上提出:2004年的标准化工作,要以建设、完善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标准体系为主线。
为什么要提出这条主线?这是因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一个完善的、先进的、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作为重要的技术基础;规范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需要标准体系作为必要的支撑;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提高我国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工程质量,增强我国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需要先进的、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作为重要的应对手段;建设小康社会、确保消费安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需要一个完善的、先进的、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作为必要的条件。我们需要一个完善的、先进的、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这是一份沉甸甸的任务。目前我国的标准化工作面临许多新挑战:农业标准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传统产业标准老化,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少,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的配套性和协调性较差,有些甚至与国家标准及其他行业标准交叉、矛盾。有问题的不只是技术标准体系,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管理标准、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等其他标准体系,存在更为严重的问题。
沉甸甸的任务并非不可承受。因为,自国家标准委成立以来,建设、完善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标准化工作思路已经越来越明确。企业标准体系如何建立,新版系列标准已于2003年10月实施;农业标准体系如何规划,在半年前即已实施的《全国农业2003~2005标准年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北京、海南、宁夏等省区都已经完成了各自的农业标准体系规划;上海、山东、广东等地以出口企业为帮扶重点,带动相关企业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天津六大支柱产业的综合采标率达到92%,出口创汇近百亿元。
与会代表在会议中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做好标准化工作的思路。在诸如加快标准计划立项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清理整顿超龄标准、加快标准更新速度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上达成了共识。怎样建设、完善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标准体系?李忠海的希望是:在创新上下功夫,在求实上下功夫,在深化上下功夫。这条浓墨重彩的主线,是实现标准化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