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标准和标准系统
标准化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部分。今天,标准化活动几乎渗透到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一切领域,成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不可缺少的内容。
标准化活动在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它的基本功能是总结实践经验,并把这些经验规范化、普及化。
由此形成的标准化活动过程,一般包括标准的产生(调查、研究、形成草案、批准发布)、标准的实施(宣传、普及、监督、咨询)和标准的更新等阶段(子过程)。这其中,每一个新标准的产生,都标志着某一领域或某项活动的经验被规范化。制定标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总结和积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过程;标准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推广和普及已被规范化的实践经验的过程;标准的更新则是以新经验取代旧经验,是实践经验的深化、提高过程。人类社会实践是一个永不止息的活动,标准化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标准化活动的上述过程,决定了它是一项有组织的活动,标准化始终是一个组织的行为。这个组织最初是企业,后来行业、事业机构、服务团体、政府和国际组织都相继开标准化。这就使得标准化由最初的工厂内的局部活动,扩展为行业规模、国家规模和国际规模。当今的标准化已经成为国际事务中备受关注的活动,它的地位和作用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标准化活动是一种特殊活动,其结果是生产一种特殊产品,这就是标准。
标准虽然不是商品,但它却能加速商品的生产和流通,能极显著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的转化效率,实现商品生产的合理化、高效率化和低成本,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当这一现实在资本主义企业中被大量的事实所证实之后,制定标准便成了每一个企业必不可少的职能。
最初的标准都是各企业独立制定的,既没有统一的管理,也没有统一的规则。由于保守技术机密的原因,企业之间的交流也受到限制,标准难以在广阔的领域中发挥作用。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特别是专业化生产和协作的出现,为标准的应用创造了广阔的空间,提出了客观要求。于是形形色色的标准化团体产生了,行业(团体)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相继出现,在20世纪后半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些标准做为工业文明的助推器,记载着近百年来工业社会的进程和发展的轨迹,并为一体化的世界经济准备了一套保证公平贸易的准则。
在标准化的初级阶段,人们所制定的标准常常是为解决某一具体的技术性问题,不仅内容较为单一,而且其存在方式是个别的、零散的。
到了今天,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标准化都积累了50年以上的成就,无论是企业标准还是国家标准,都形成了数量可观的阵容,并以系统的方式存在。这是标准存在方式的一次质变。
现今的标准,不仅以系统方式存在,而且以系统方式发生作用,这是同标准作用对象的系统属性相吻合的。例如,为规范某种产品的质量,企业制定了一个该产品的质量标准,在标准中对产品应满足的质量要求做了明确规定。有了这个标准,可以明确这种产品的质量管理目标,同时也为最终的质量检验提供判定合格的准则。但是实践证明,企业只有这么一个孤立的产品质量标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制定对实现产品最终质量要求起保证作用的原材料、零部件、工艺装备以及作业如管理等标准,共同发挥作用。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标准系统。产品质量的保证作用,说到底是这个系统的效应。
当我们对标准和标准化活动中的任何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时,都不可能割裂这种客观存在的内在联系,而将某一项标准孤立起来进行分析,必须把它放到它所在的系统中,视其为系统的一个要素。这是现代标准化的一个基本观念,叫做标准系统观。
过程模式和发展模式
过程模式
尽管标准化的过程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和可变的,但还是有规律可循。标准化过程通常包括许多阶段或子过程,其中最关键的是3个互相连贯的阶段(子过程):
(1)标准的产生
这是标准化过程中重要的子过程。由于标准化对象不同,这个过程所包含的活动内容也略有不同。一般包括:制定计划(立项)、起草标准、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发布等标准生成阶段和标准发行、复审、废止或修订等后续阶段。
为了规范国际标准的产生过程,ISO和IEC发布了专门的导则性文件。我国还依据该导则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以规范国家标准的制定程序。应该说标准化过程中这个阶段的工作内容是清楚和明确的,这个环节既是政府资源投入的重点,也是关注(干预)的重点。
这个阶段发生的问题,有程序性的(如征求意见、审查等),但更多的是实质性的,即标准的适用性、可行性、先进性方面的问题。
(2)标准的实施
标准的实施过程包括哪些活动内容,没有统一的规定,通常有标准的宣传、贯彻执行和监督检查等项。有的标准由相关技术组织和管理机构组织宣贯,有许多标准并不组织宣贯。
我国强制性标准的实施是靠强制性的监督检查来推动。对于推荐性标准的实施尚无有效措施。在工业发达国家,标准都是推荐性的,其实施的推动力,一方面来自标准本身的科学性产生的信任,一方面通过产品认证。我国在这两方面都有一定差距。
(3)信息反馈
信息反馈是标准化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过程的终结,同时又是下一个过程的开始,它总结了前一个过程的经验和问题,并依据客观环境的新变化和新要求,提出标准修订的新目标,这是标准化过程永不止息的动力。
上述的标准化过程的3个关键环节,可以看做是3个子过程。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地位、作用,可以用一个等边三角形来表示。
AB:标准产生子过程
BC:标准实施子过程
CA:信息反馈子过程
ABCA:标准化基本过程
标准化的过程模式之所以用等边三角形,其含义是这3个子过程是同等重要的,不存在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的问题。等边三角形又是一个稳定性好的图形,标准系统也需要稳定,稳定才能发挥其功能,如果这3个子过程中,有一个功能不足或不能满足总过程的要求,就势必破坏系统的稳定,妨碍系统功能 的发挥。
发展模式
标准化三角形的3个边互相衔接,构成一个完整的闭路循环过程,从而开辟了标准化过程的信息通道:AB是标准信息的生成过程,BC是标准信息的传递和转换过程,CA是信息反馈过程。
标准化三角形反映的是标准化的基本过程,即“标准的产生(制定)——标准的实施——信息反馈”。但标准化过程并不到此终止。当基本过程结束时,第二次ABCA循环就开始了。第二次循环的终点又是第三次循环的起点。标准化就是在这种不断的循环中一步步向前发展的,它的发展轨迹是无数个不断迁升的三角形,它的发展模式就是构筑标准化金字塔。
1.标准化三角形迁升的意义和动力
标准化三角形从初始的ABCA循环,向下一个以及此后的一系列循环的过渡方式叫迁升。
迁升的含义是这种过渡具有跳跃式发展的特征。就是说,当标准重新制定或修订后,这个新标准具备新的功能,并与变化着的环境相适应,从而标准的水平也就提高了一步。
迁升,有时是量的积累,有时是质的飞跃。若干次量的积累也形成质的飞跃,因此,迁升的实质是质的飞跃。标准化发展过程呈现的阶段性就是迁升的表现。
不论是标准还是标准系统,它必须处于稳态才能发挥其功能。因此,它的每一个ABCA循环都是处于稳态(静态)的。保持这种稳态是标准系统控制的重要任务。不仅要及时排除影响系统稳定和系统功能发挥的各种干扰,而且从着手建立系统时就力求稳定(如不制定短命标准)。标准系统持续稳定的时间越长,标准化成本越低、对相关系统的干扰越小,社会效益也较好。
但是标准系统不可能永远稳定,因为它不是一个孤立系统,它自身的稳定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由于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市场的变化以及标准需求方的要求,使原有的标准或系统不能适用时;如果标准系统不依据环境的要求及时应变的话,这个系统要么失效(自愿性标准),要么产生负效应(强制性标准)。标准系统控制的又一重要任务,就是当出现这种要求时,或者当已经预见到这种趋势时,即应组织标准的修订或对标准系统进行调整,这就是迁升发生的原因。
2.标准水平与标准化金字塔
标准化金字塔是标准化三角形迁升的结果,是标准化发展过程和发展方向的形象化模型。
金字塔不仅能形象地表达标准化三角形迁升的过程,而且还能形象地表达迁升的结果——标准的不断改进和标准水平的不断提高。
提高标准水平是长期以来标准化工作追求的主要目标,而在什么是标准水平、如何衡量标准水平以及如何提高标准水平等问题上存在着各式各样的解释,其中占主导的是用标准涉及的产品、过程或服务的特性值的多少和特性值的高低,做为判定水平高低的证据,而判定的准则或参照系则是其他国家的标准或国际标准。这种用特性值简单对比的方法虽然也能说明某些差距或问题,但这样做容易产生“水平就看指标”,“提高水平就是拔高指标”之类的误导,把提高标准水平这一艰难而繁重的工作简单化。
标准水平是对标准(含标准系统)的适用性、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的综合评价,一般说来这个评价是很难和很复杂的。自然标准水平的提高也就不会像修改一个指标那样简单易行,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标准化金字塔描述的就是这个过程的外部表象。
标准水平的提高过程,是诸多方面的整合过程,恰如一座金字塔的形成过程。金字塔是一层层叠高的,标准水平也是通过持续地改进才得以提高的。这个持续改进非常重要,因此,则不会有标准化三角形的迁升。长期不迁升的标准(尤其产品标准)便会失去活 力,不可能形成金字塔。没有金字塔或金字塔很少的标准系统,其标准的个体水平低,整体水平也低。
因此,探求标准整体水平不高的原因以及提高水平的途径,都需要透过标准化金字塔,认真解析反映标准化过程的标准化三角形。
过程控制和信息系统
标准化过程控制的关键是保证标准化三角形的稳定、提高标准信息传递和转换的效率。
标准化过程失控的表现是标准化三角形失衡,从而导致标准系统的新陈代谢缓慢,系统的熵增加、有序性变差、功能下降。
标准化三角形失衡的表现——重制定、轻实施、无反馈。
造成标准化三角形失衡的结构上的原因是信息反馈子系统不健全,以标准化三角形为基础的ABCA信息反馈通道和反馈功能基本上没有形成,闭环控制机制变成了无反馈开环控制。
无反馈或反馈的信息严重滞后或严重不足,都会严重降低标准信息的传递速度和转换效率,影响标准化三角形的迁升和标准化金字塔的形成,最终导致标准整体水平低下。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标准滞后于经济、技术发展的要求,适用性差,先导作用不强,大量标准功能下降。
无反馈或反馈功能不健全,就难以做到及时地向标准化管理机构提供实施控制所必需的标准系统的“状态信息”。
标准信息反馈是标准化三角形的一个关键环节,它所反馈的状态信息,对标准化三角形的迁升,对标准化金字塔的形成,对标准系统的控制和标准系统的发展都有决定性影响。然而,现行的标准系统基本不具备完善的信息反馈功能,许多情况下标准的实施状况并无信息反馈,许多标准颁布后实施状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标准化管理机构是不清楚的。对缺乏标准系统状态信息支持的管理和控制来说,难免带有不同程度的主观性和盲目性。
标准信息反馈问题,可以说是我国标准化三角形的瓶颈,是标准系统控制的突出矛盾。
这里有两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是标准化管理系统必须具有能使信息集中统一的功能。只有信息集中统一,才能使信息成为一种资源,并且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这里的集中统一并不是全部集中统一到中央一级,可以分层次、分门别类的集中统一。不论那一个层次信息的集中统一,都要通过标准信息反馈系统,把信息源连接起来,以保证获得足够量的、准确可靠的适用信息并及时处理和加工传递,方能对标准系统控制起到支撑作用。但是,要建立起具有上述功能的信息反馈系统并非容易,要解决的难题很多。建立实体系统,投资巨大,建立一个把现有的相关机构组织起来的虚拟系统,可能比较现实,但需要协调和解决的管理问题也不少,这是需要探讨并认真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是现有的机构和系统应把标准信息反馈作为重要任务。我国从20世纪80年初开始,先后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标准情报机构,近年来标准信息系统建设也取得不少进展,对我国标准化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以标准信息化建设为己任的情报机构或信息系统,其功能设计大都倾向于国内外标准文献的收集、整理、加工和对外服务。诚然,这些服务都是绝对必要的和有意义的。但是,几乎没有一个机构同时也把对标准实施状况的信息收集、加工和反馈的职能承担起来,并向管理机构提供为实施控制所急需的“状态信息”的。在我们着手规划标准信息网络系统时,如何充分发挥这些机构和系统的作用,使他们能把对社会的信息服务和对内的信息反馈结合起来,这应该是一个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