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积贫积弱的时候,欺负你;在你开始发展的时候,蔑视你;在你已经崛起的时候;扰乱你──发达列强中常常有这样的毛病。
近一时期“中国产品危险论”又显高潮。本可不必太放在心上。故曰“闲议”。
■没有中国商品你也可以照样(在美国)生活下去,但是你的生活会越来越麻烦在对中国产品“妖魔化”渲染甚嚣尘上,“中国产品危险论”不绝于耳的时候,美国资深记者莎拉·邦乔妮说服她的丈夫,做出了一个决定,从2005年的元旦开始一直到年底,整整一年都不再购买新的中国制造产品。邦乔妮表示,“这样做并非为了惩罚中国”;“我试图证明‘中国制造’并不能影响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似乎有些自相矛盾,而其骨子里究竟倾向于惩罚还是欢迎“中国制造”,这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得出了几个科学的结论,第一,“中国已经深深介入我们生活”,“中国制造”从针头线脑到家用电器,已经深入美国家庭,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第二,没有中国商品你也可以照样(在美国)生活下去,但是你的生活会越来越麻烦,而且家庭开支也会大大增加。
于是,她把自己这一年别别扭扭的生活写成了一本书,叫做《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据说反响不小。
几乎在同一时间里,美国《新闻周刊》也发表一篇著名的文章,讲美国人早上起来被中国造的闹钟惊醒,穿着中国制造的衣服和鞋子去上班,到了公司,发现公司的办公设备也来自中国。
其实不仅仅是美国,欧洲的一些国家也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检验一下自己对“中国制造”的依赖程度,结果没有一例能够证明离开“中国制造”他们的生活还会一如既往。上边提到的那位美国记者对“中国制造”的依赖程度比较有代表性:她家里所使用的总共39件用品中,“中国制造”25件,非中国制造14件,也就是说,64%是中国产品。
离开“中国制造”,她家里平时灭鼠的灭鼠器和过节悬挂的彩旗都成了问题。英国《金融时报》就此刊发一书评说,作者试图以科学的态度去进行探索:在生活中有没有可能一年不用中国货。但结果是否定的。
尽管如此,好象也没能止住“中国产品危险论”的喧嚷。
■发达国家对于产品的挑剔与矫性登峰造极,但中国每1小时就有1亿美元商品输送全球中国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当年说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诗情画意的名句被演变为喻理深沉的谚语,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而此时的欧美等国家的一些舆论则表明,他们根本就没醉,甚至连酒都没喝一口,就在那里耍酒风。他们心里十分清楚他们胡说八道的真实目的。
奔驰会抛锚,××××会刹不住车,摩托罗拉手机会爆炸,肯德基产品也有苏丹红,可口可乐也没少出麻颂,为什么单单对“中国制造”没完没了地“妖魔化”。对这一现象的理解仅仅限于这些产品及其企业多么会“公关”,处理信誉危机的能力多么强,只能是所谓营销专家或品牌专家们的自弹自唱。深层次的原因远非如此。
美欧等发达国家对于生活日用品或消费品的挑剔与矫性无与伦比登峰造极,无论世界经济一体化“化”到什么样的程度,国门把得都如狼似虎。但“中国制造”却源源不断地进入到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有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70%的牙刷来自中国,全世界每四双袜子,就有一双是中国生产的。全世界七成的玩具也是中国制造的。同时,中国生产的家电也在世界各地受到欢迎,比如说微波炉,全世界绝大部分微波炉都是中国生产的。同样,国际著名服装公司也离不开中国,物美价廉的中国纺织品和优惠的服装加工费用,正在成为这些公司创造更多财富的首选,世界消费者也由此享受着中国制造带来的种种便利和快乐……”
日本每年从中国进口大约80万吨的冷冻食品,以及25万吨的保鲜蔬菜。由此可见,日本对中国食品的需求量很大。日本对食品质量要求很严格,甚至达到苛刻的程度。中国出口食品仍能通过日本检测,顺利过关。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去年“中国产品危险论”又掀起新一轮高潮的时候,中国的外贸出口依然保持稳定增长,中国制造依然受到世界消费者的欢迎。前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9809亿美元,增长23.3%。出口额5467亿美元,增长27.6%。其中对美国出口增长17.8%,对日本出口增长11.3%,对欧盟出口增长30.2%,对东盟国家出口增长32.8%。
目前中国几乎1小时向全球输送1亿美元商品。包括进入那些“中国产品危险论”鼓噪不止的地方。
面对这些数字视而不见,是对“醉翁之意不在酒”最好的注释。
■美欧的一些政治家们说话往往不如普通的老百姓负责任,在对待“中国制造”的问题上更显拙劣美欧的一些政治家们说话往往不如普通的老百姓负责任,在对待“中国制造”的问题上更显拙劣。
美国《辛辛那提问询报》2007年12月23日发表文章,题目是《民主党人可能无法兑现的圣诞节承诺》。文章说,奥巴马说,如果他明年当选总统,他将禁止进口中国制造玩具。
这话说得不能不说有点悬。连那篇文章自己都揶揄这位不惜一切手段想当美国总统的人:人们很想知道,奥巴马的孩子对此有什么想法。如果奥巴马禁止中国玩具,这意味着他的孩子将要把计算机游戏、洋娃娃和毛绒动物玩具从他们的礼物清单中删去,因为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说,这些东西几乎全部产自中国。
在孩子想要的礼物清单中消失的还包括iPod,在美国出售的80%多的游戏,以及塔吉特百货公司和沃尔玛百货公司玩具货架上的几乎每一件玩具,至于高档时装精品店所出售的多数物品就更别提了。
另一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丹尼斯·库西尼奇则表示,家长应给孩子选择本国制造的玩具。他说:“要么购买美国制造的东西,要么跟美国告别。”
连美国老百姓都看得出来,他们为了拉选票逮着啥说啥,无外乎是想告诉选民们,中国产品不安全,他要对民众的安全负责;买美国产品而不买中国产品,就能增加美国的就业机会。
关键的问题是,美国民众知道他们自己为什么喜欢中国制造,经销商们也知道他们自己为什么愿意进口中国的产品。
更为有意义的是,谁知道这两位十分想登上总统宝座的人平时能不能离开中国产品;他们中果真能有人当上总统,谁来经常检查他们是否就不用中国产品;如果他们真能够组织一个特别的“把关小组”,确保他们自己不用中国产品,这种不惜代价的作秀还有什么意义。
还有,他们一不留神没有“购买美国制造的东西”,怎么跟美国告别。
其实美国政治家们玩的这些把戏一看就透,想当总统想得有点言行失常,十分不靠谱,说话办事跟个没长大的孩子似的。
■“中国制造”己经成为当今世界覆盖率最大、叫得最响的知名品牌。这一事实谁也否定不了
如果说感恩节拉开了美国一年中最重要的购物旺季的序幕,那么圣诞节的来临无疑将此热潮推向高峰。然而,本该欢天喜地欢度节日的孩子们却怎么也乐不出来了。据悉,由于中国玩具生产量的下滑,美国玩具市场上的圣诞礼品出现了缺货危机。目前,在美国各大商场的货架上,中国产玩具供不应求。……
这是《国际金融报》2006圣诞节前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制造”短缺美圣诞市场告急》。
实际上,近些年来每到圣诞节前外电都有类似的报道。全世界玩具产量中的80%出在中国,没有中国玩具,美国人的“除夕”都过不好。
美国的一些政治家们在鼓噪禁止进口中国产品时,他们所“代表”的美国民众却表示出了离开中国产品如何生活并快乐的忧虑。
在这一点上,欧洲的一些媒体看得还算清楚,他们指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美国在全球化中受益最多,但它得了便宜却卖乖,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指手画脚。
专家指出,“中国制造”事实上与美国经济发展与创造就业机会息息相关。在过去的5年里,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发展最快的产品出口市场,每年以24%的速度在增长,换言之,近几年来,"中国制造"为美国提供了400多万个就业机会。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制造仅给美国消费者就节省了6000多亿美元。
“中国制造”不仅意味着物美价廉,物有所值,也体现了世界各国分工协作的成果。近年来,我国强大的制造优势和稳定的质量,让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加快了中国制造基地的建立。通用汽车、柯达胶卷和戴尔电脑,阿迪达斯、耐克、可口可乐、雀巢等企业,主要的生产厂房都设在了中国。有数据表明,这些跨国公司输往美国一半左右的商品,都是在中国制造的。中国内地共有39万家外资企业安营扎寨,世界500强中的400多家已经进入中国,从中国出口到国际上的产品58%以上都是由在华外资企业出口,是中国企业、在华外资企业共同打造了中国制造。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制造”也是“世界制造”,否定“中国制造”就是在否定世界上众多企业的创意、标准和质量。
无论“中国产品危险论”如何鼓噪,“中国制造”己经成为当今世界覆盖率最大、叫得最响的知名品牌。这一事实,谁也玷污不了,谁也否定不了,谁也掩盖不了,谁也篡改不了。
■散布中国产品危险论的这些言论离不开特定的政治背景,中国产品质量不过是一个由头
尽管“中国产品危险论”鼓噪不止,但也有许多组织及人士对待这一问题日趋理性。欧盟负责消费者保护事务的专家认为,中国产品危险论如此引起关注,“其中不乏部分媒体的恶意炒作”,“显然是媒体为了吸引读者眼球在夸大其词”。
语言最具政治杀伤力的,是一些对中国和平崛起虎视眈眈的政治人士。围绕着中国产品的质量问题,一直主张制裁中国的美国保守派议员找到了新的平台,开始纷纷发表谈话,要求对中国产品实施管制。莱文、凯西等四名对华强硬派参议员就曾致信布什总统,称一些中国公司漠视美国安全法律,联邦政府应该迅速采取管制行动。多次提出人民币法案的参议员舒默也对新闻界称,这一系列有关中国产品质量问题的报道,证实美国确实应该对进口采取更严格的管理。另一名民主党参议员理查德·德宾则夸张地说:“现在已经达到了这种程度,即‘中国制造’标签在美国成了‘危险’的同义词。”
借质量问题对进口实施限制,是国际贸易中一种常见的贸易壁垒。在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大背景下,个别中国商品的质量问题也自然迅速上升为政治问题,一些人更趁机发难,开始妖魔化“中国制造”。
某些西方政客从未放弃利用产品质量问题攻击中国。路透社曾撰文指出,“在人民币、贸易和产品质量上大做文章的是美国议员们。这些人对外国缺乏了解,不少人上任之前连美国护照也没有,而且他们的目光相对狭窄,主要对选他们的那个州负责。”
一般来讲,一国“发现”进口产品有质量问题,大致有三种原因:一是产品确实存在质量问题;二是两国质量标准存在差异;三是一些利益集团乘机兴风作浪、混淆视听。现在,面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种原因常常占有最重要的位置。西方国际问题专家表示,散布中国产品危险论的这些言论离不开特定的政治背景,中国产品质量不过是一个由头,“它助长了一些反华团体的声音。下次再有参议员提出保护主义贸易条款时,将会得到更多的共鸣”。
■“中国产品危险论”阻挡不了“中国制造”继续大踏步地走向全世界,阻挡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国家质检总局数据显示,中国出口产品合格率总体高于99%,30年来中国出口到美国、欧盟的产品合格率达到99%,在不少门类的出口产品中,其合格率高于美国。
国家质检总局同时表示,中国非常重视这1%问题的解决。
30年来,中国产品出口一直保持年均17%的高速增长。我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三大出口国,对美国的出口列美国总进口的第二位,对欧盟、日本的出口均列第一,这实际上已充分说明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是可靠的,"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上是获得共识的。
在你积贫积弱的时候,欺负你;在你开始发展的时候,蔑视你;在你已经崛起的时候;扰乱你──发达列强中常常有这样的毛病。
只要我们正视存在的问题并认真解决,不为西方舆论的鼓噪所左右,继续踏踏实实地奋斗,“中国制造”一定会更加稳定地占领世界市场。
“中国产品危险论”的鼓噪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国和平崛起引起了一些国家的关注,“中国制造”占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西方的政客们感到不舒服。但这些阻挡不了“中国制造”继续大踏步地走向全世界,阻挡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