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文锦渡加强供港东江水检验监管工作纪实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沿着地处赣、粤、闽三省交界处的江西三百山山路,从高山之巅蜿蜒而下的细流汇聚成了一股清泉,这就是被香港同胞喻为“生命之水”的东江源源头。同行的深圳文锦渡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立即忙碌起来,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采样瓶,在不同的位置分别取样。

  唯有源头活水来

  “清清的东江水,源源向南流,流进香江,流进我的家门口……”供港东江水日均供港200万立方米,约占香港淡水供应量的80%,2007年供港东江水达7.15亿立方米。霍英东等香港知名人士曾动情地说:“没有东江水,就没有香港今天的繁荣。”

  承担供港东江水检验监管任务的文锦渡局一直以来都把这项工作当作重中之重。今年11月,文锦渡局党组在梳理业务工作敏感环节时意识到,随着时代的变迁,环境的改变,与上游流域管理机构缺乏交流与信息共享,水质监测结果具有滞后性,一旦东江流域水质发生变化,文锦渡局难于在第一时间获取相关信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检验监管工作存在较大风险。

  为解决这一问题,11月28日,文锦渡局局长元达礼率相关分管局领导及科室同志利用周末时间,驱车400多公里远赴江西赣州三百山、广东河源、惠州等地,查看东江水源头,沿着东江流域实地考察调研,抽取水样送检,并走访了东江水管理部门。在粤港供水有限公司,对东深供水工程区域水质现况、水质监测、水资源防护、水环境监测实验室进行了巡查;在东江水取水口上游水源地惠州,走访了负责东江流域监管工作的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详细了解东江流域水质变化趋势、水质监测,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状况,共同探讨建立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联系合作机制。

  一衣带水同胞情浓

  香港是个典型的缺水城市,其75%的地区是丘陵和山地,水荒一直是香港的“经年固患”。

  1963年,广东省委着手兴建引水工程,解决香港同胞的燃眉之急,采用引东江水,沿石马河提水到雁田水库,再流入深圳水库,然后输往香港的方案。这就是一直沿用至今的我国最大供港水利工程———东深引水工程。

  1965年3月1日,东深供水工程修建完工,并以每年6820万立方米的流量,正式向香港供水,香港水荒从此成为历史。该工程修建之后又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扩建和1次改造工程,全程超过70公里,年供水能力从首期工程的0.682亿立方米大幅上升到目前的24.23亿立方米。

  “生命线”上的守护神

  2001年,供港东江水被纳入检验检疫部门检验监管范围之内。然而,天然地表水作为商品出口,全国没有先例,检验检疫在这方面的方法、措施还是一片空白。在此情况下,文锦渡局迎难而上,不断摸索,在大量的调研基础上,制定了《供港东江水检验监督管理办法》,参照出口食品监管模式,以企业自主检验监测为主,检验检疫部门监督监测为辅,实行由检验检疫机构和供水部门以“共同检验”的方式,填补了供港水检验检疫监管的空白。

  在随后的检验监管中,文锦渡局不断总结和完善,在对供港东江水的监测采样、巡查监督等日常工作基础上,重点对供港东江水有关信息进行收集统计,对供港东江水及时进行水质评价,掌握水质的变化趋势。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要求,先后完善、制定了《供港东江水检验监督管理办法》、《检验检疫机构供港东江水水源保护监督、水质监测评价方案》、《供港东江水水质监测采样操作规程》等有关文件。此外,还加强了与有关方面的信息沟通,在水安全紧急事件应急方面做出了具体的安排。

  七年来,供港东江水水质不断好转,主要污染物指标持续下降,水质总体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监测项目中对人体危害极大的重金属等毒理学指标甚至达到Ⅰ类水质标准。

  岁月流逝,多情的东江水见证了血浓于水的同胞情深。随着祖国的繁荣富强,这条“生命之水”还将源源不断地带着内地人民的深情厚意,安全卫生地滋润香港同胞心田,孕育灿烂夺目的“东方之珠”。

作者:何红梅 黄育武 刘珊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23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