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广东检验检疫事业改革开放30周年回眸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广东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 李延辉

   30年前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先行地,敢为天下先,率先迈开推进改革开放的步伐。历史选择了广东,同时选择了广东检验检疫。广东检验检疫30年改革奋进的历程,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全面回顾广东检验检疫30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认真总结长期实践中的宝贵经验,对于我们不断开创广东检验检疫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30年广东检验检疫事业取得辉煌成就

  伴随广东外向型经济的迅猛发展,广东检验检疫同步驶入发展“快车道”,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30年间演绎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0年来,广东检验检疫业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广东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16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6340亿美元,增加近400倍。广东检验检疫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性发展机遇,检验检疫业务同样实现了快速增长。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批次从1978年的6.9万批次增加到2007年的489万批次,增加了71倍;出入境检验检疫货值从1978年的2.61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864亿美元,增长了714倍。其中出境货物检验检疫批次、货值分别从1978年的6.5万批次、1.52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366万批次、974亿美元,分别增加了56倍和641倍;入境货物检验检疫批次、货值分别从1978年的4121批次、1.09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24万批次、890亿美元,分别增加了301倍和817倍。2007年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批次、货值分别占全国检验检疫系统的29.1%和19.3%。广东检验检疫业务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在全国检验检疫系统占有重要的地位。

  30年来,广东检验检疫机构队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前,广东检验检疫机构分为商检、卫检、动植检,几经改革,1978年到2007年,从原来“三检”的20个机构增加到34个分支局、101个办事处、1个技术中心和5个直属单位,基本覆盖了广东省各市的开放口岸。检验检疫队伍由原来的1073人增加到4921人,增加了4.6倍。不再是70年代“带个挎包,拿把样扦”的落后状况,取而代之的是一支涵盖50多个专业4415名技术人员组成的多学科、多层次、素质精良的专业人才队伍。其中高级职称人员27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7人;博士研究生37人,占0.8%;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567人,占12.8%;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3346人,占75.8%。111个集体和104名个人获得了省部级以上表彰,树立了邱良炳、许弘伦等先进典型。30年来,广东检验检疫干部队伍,不但在数量上有一定增加,而且在素质上发生了质的飞跃。

  30年来,广东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前,检验检疫监管模式主要是人工守口把关的落后模式,难以满足改革开放后广东快进快出、大进大出的货流、人流要求。1978年到2007年,广东检验检疫监管模式由原来批批检验,转变为对出口企业实施分类管理,对大宗出口商品实行质量许可制度,实行了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实行了快速核放模式,初步构建了出口商品合格评定体系;出口动植物监管由以口岸为主要监管场所,延伸至养殖场、种植场、加工厂,形成了全程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出口食品由抽检的单一模式,转变为实行备案管理和卫生注册登记。旅邮检结束了单靠人工查验的时代,相继推行“一机两屏”和“人机犬”相结合的现代查验模式。成功研究推广了电子监管系统,构建了包括源头监管、应急处置、执法稽查等全过程,集多种手段和方式的立体化检验检疫监管模式。

  30年来,广东检验检疫监管范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78年到2007年,《进出口商品检验条例》等“四法三例”先后颁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广东外经贸实际,广东检验检疫监管由关注产品品质为主,到关注涉及安全、卫生、健康、环保和反欺诈领域为主,检验检疫监督管理范围不断扩大。广东进口商品检验由1978年的17种扩大到2007年的1970种,增加了116倍。出口商品检验由1978年的196种增加到2007年的1831种,增加了9倍。率先开展涉外财产鉴定、评估工作,迄今完成3万多批鉴定,查出了1/3属低价高报,高报价值达4.7亿美元;率先为以产顶进替代进口产品进行把关和评估,促进了广东制造业向国际标准看齐;率先开展了进口大型成套设备检验监管;率先对进口废物原料等高风险敏感商品实行了集中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广东检验检疫监管范围的不断扩大,是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同时提供了广阔空间。广东检验检疫在履行职责、服务地方发展过程中,自身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30年来,广东检验检疫检测手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78年到2007年,广东检验检疫由主要靠感官检验和物理检验,到充分利用先进设备和检测手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实验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立了以1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为核心、41个区域性重点实验室为骨干、49个常规实验室为基础的三级实验室体系。拥有全国检验检疫系统第一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各分支局以汕头、湛江分中心为两翼建立了重点实验室,以区域性中心实验室为骨干,以常规实验室为基础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技术保障体系。30年来,检测商品增加到千余种,检测项目增加到近万个,检测覆盖了广东制造业等六大产业产品。研发推行了农药速测卡等近100种快速检测技术,检测精度不断提高。创建了领先全系统的科技信息平台,拥有覆盖国内外60多个组织、48万多条标准题录、18万件标准文本的标准信息快车。

  30年来,广东检验检疫服务地方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78年到2007年,广东检验检疫实现了由“坐等报检,单纯把关”,到积极主动地“寓管理于服务”。率先对进出口企业实行电子申报、电子转单、电子签证;实施了检验检疫“绿色通道”;推行了检验检疫无纸化报检;实施了直通放行模式等,达到了“提速、减负、增效、严密监管”大通关目标。30年间签发普惠制产地证明书1300多万份,为企业减免关税250多亿美元;帮助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全力服务广东大型项目建设;推出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外贸出口、推进广东“双转移”。服务意识、服务方式和服务水平等方面都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不仅为企业提供优良服务,而且服务整个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2008年先后8次赢得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以及副省长万庆良的高度评价。

  30年来,精神文明建设、信息化建设等各方面也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广东检验检疫改革开放30年是开拓创新的30年,是跨越发展的30年,是一代又一代广东检验检疫人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30年。我代表广东检验检疫局党组,向为广东检验检疫事业做出贡献的老干部、老同志,向所有广东检验检疫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30年的经验和启示

  广东检验检疫事业30年的改革发展,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实践证明,要加快广东检验检疫事业发展,必须始终做到“八个坚持”。

  (一)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过去30年广东检验检疫取得的辉煌成就,既是坚持科学发展的生动体现,也是坚持科学发展的巨大动力。必须把落实科学发展观,长期作为我们工作的根本指针,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促进广东检验检疫发展的科学思路,转化为科学的检验检疫监管方式,转化为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转化为推动广东检验检疫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广东检验检疫不断进步的主要驱动力,是广东检验检疫发展的必由之路。检验检疫事业在发展中不可避免地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改革创新,大胆摒弃那些不合时宜、陈旧老套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机制,努力创新思维和工作方式,在检验检疫监管模式、通关模式和科技创新上取得突破,才能实现检验检疫事业不断发展。

  (三)必须始终坚持能力建设。能力建设是广东检验检疫前进的决定性的因素。能力建设永无止境,不可能一劳永逸。广东检验检疫不断发展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部检验检疫能力不断加强的历史。必须抢占检验检疫能力建设的制高点,坚持不懈地提高把握大局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检验检测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检验检疫把关服务水平。

  (四)必须始终坚持服务大局。有为才能有位。只有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服务大外交、服务大开放、服务大外经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充分履行职责,才能大有作为,才能更好发展。

  (五)必须始终坚持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是检验检疫工作的生命线。必须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不断强化检验检疫工作质量,建立检验检疫工作质量长效机制,才能高质量完成检验检疫工作任务,促进广东对外贸易健康发展。

  (六)必须始终坚持主动汇报。就是要主动取得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与支持。要加强与海关、公安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建立行之有效的合作机制,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赢得支持,依靠地方资源发展检验检疫事业。

  (七)必须始终坚持队伍建设。广东检验检疫发展的关键在人。多年来,广东检验检疫按照争当口岸排头兵的要求,努力打造技术精湛、严谨高效、团结廉洁、善打硬仗、能打胜仗的一流干部队伍。把廉政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实实在在解决行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树立了广东检验检疫的良好形象,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实践证明,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队伍建设,事业的发展才有可靠的组织保障。

  (八)必须始终坚持检验检疫文化建设。检验检疫文化是检验检疫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只有始终保持检验检疫文化的先进性,唱响“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主旋律,坚持“家和万事兴”治局理念,创造一个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宽松和谐、和而不同、竞争有序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广东检验检疫才能健康向前发展。

  以改革的精神开创广东检验检疫事业新辉煌

  回顾3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充满自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广东检验检疫任重道远。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广东检验检疫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坚持“集中精力抓业务,人财物向一线倾斜”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开创广东检验检疫事业新辉煌。

  (一)要以改革的精神大力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继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胆进行探索,着力研究破解科学发展难题,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紧紧围绕国家质检总局局长王勇提出的:在科学发展能力上有新的进步,在促进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上有新的成效,在强化质量宏观管理上有新的进展,在加强服务上有新的建树,在技术保障能力上有新的提高,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有新的突破,在提高队伍素质上有新的变化的要求,进一步把握检验检疫发展规律,创新检验检疫发展理念,理清广东检验检疫发展思路。

  (二)要以改革的精神大力推进检验检疫技术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装备完善一批重点实验室。巩固和扩大技术中心在全系统的领先地位,积极筹建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和完善东西两翼、粤北山区检验检疫实验室规划布局。强化重点实验室以及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力争纳入广东省科技强省战略计划。加强科研制标工作,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实现由科技大局向科技强局的转变。

  (三)要以改革的精神大力推进检验检疫执法工作。严把进出口敏感商品质量关,建立符合广东实际的全申报业务管理模式,实现进出口商品均纳入检验监管范围。进一步加强食品、农产品源头管理,深入推进出口食品区域化管理工作;进一步发挥认证认可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基础作用;不断完善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严防疫病疫情、有毒有害物质传入传出;努力提高不合格商品检出率、有毒有害物质检出率、有害生物的截获率、疫情疫病的检出率,提高执法把关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四)要以改革的精神大力推进检验检疫机制建设。积极探索检验检疫工作新机制,从被动把关转变为主动把关,从具体质量检测转变为全面的质量管理;构建和完善出口商品合格评定程序;适时动态调整检验检疫工作关键控制点,建立检验检疫监管长效机制。

  (五)要以改革的精神大力推进服务经济发展工作。进一步加大服务力度,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找准服务广东外贸发展的结合点、着力点和切入点,充分发挥检验检疫职能和技术优势,不断提高服务的有效性;力争在优化服务环境、为外贸企业提供有效服务上取得新突破;在优化法治环境、维护进出口贸易秩序上取得新成效。

  (六)要以改革的精神大力推进干部队伍建设。以“一流的实力、一流的效率、一流的服务、一流的队伍、一流的行风”为目标,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选拔重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班子建设,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做好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工作;按照“家和万事兴”的治局理念,以“和谐机关”建设为抓手,加强广东检验检疫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加强党风、作风、行风建设,努力争当广东口岸排头兵。

  团结奋斗创伟业,继往开来谱新篇。我们坚信,在国家质检总局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广东检验检疫上下团结一心,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求真务实,一定能谱写广东检验检疫科学发展的新篇章,创造广东检验检疫光辉灿烂的明天!

作者:李延辉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22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