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宁波市大力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农业标准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和重要标志。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对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

  最近,浙江宁波市政协经科委课题组就“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问题开展专题调研,邀集市委农办、市质监局、市农业局等10个部门有关负责人座谈,深入到象山、余姚、鄞州等县(市)区及部分乡镇(街道)、村和农业产业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广泛了解情况,多方探讨对策措施。为进一步加强宁波市农业标准化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参考。——编者

  A 农业标准化推进机制基本形成

  采访中,市政协经科委课题组人员告诉记者,近10年来,宁波市的农业标准化建设在各方的努力推动下,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农业标准化推进机制基本形成。

  农业标准体系初步建立。至2007年底,宁波市已制订农业地方标准205项,其中市级标准36项、县级标准169项。初步建成了与国家行业标准相配套的包括农业基础及通用标准、种植业标准、畜牧业标准、渔业标准、园艺标准、茶叶标准、农业示范园区基本建设标准、农资产品标准和农产品包装、使用、产地环境标准等九大标准体系,基本覆盖了宁波市创汇蔬菜、榨菜、蔺草、竹笋、茶叶、水果、花卉、水产、生猪、禽蛋十大主导农产品。

  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规模不断扩大。至2007年底,宁波市已建成标准农田205万亩,有利于土壤保水保肥、机械作业、排灌和运输,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保护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按照生产标准化、建设规范化、产品品牌化的要求,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80个,面积136万亩。目前全市已有16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规划建设面积17.21万亩,已实施面积14.55万亩。去年两个国家级示范区和39个市级示范区通过专家组考核验收,今年又有15个国家级、15个省级和47个市级项目正在建设之中。

  农产品认证评价成效明显。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产品、注册商标和名牌产品不断增多。已有18个中国特色之乡、12个原产地标准产品;有无公害农产品358个、绿色食品213个、有机食品15个;有农产品注册商标2315件,其中省著名商标205件、市知名商标16件;有中国名牌产品2个、省名牌产品47个、市名牌产品116个,涌现出“八戒西瓜”、“望海茶”等一大批著名品牌。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扩大了农产品知名度,促进了农业产业化。

  农业标准化监管服务网络日益完善。一是农业标准化宣传培训扎实开展,共培训各类人员15476人次,发放各种资料42810份。二是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逐步健全。目前,全市已有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13家。一些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也建立了以速测为主的检测室,余姚、鄞州两地已将检测体系延伸至乡镇。

  B 几个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座谈会上,市委农办、市质监局、市农业局等部门有关负责人指出,这些年来,宁波市农业标准化建设虽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从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宁波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要求看,仍存在不少差距,需要认真解决。

  思想认识不相适应。一是一些农民传统的农作意识根深蒂固,农业标准化意识不足,认为搞不搞农业标准化无所谓。二是部分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缺乏长远目光,对实施标准求低不求高。三是部分基层单位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缺乏具体措施。

  标准体系不够健全。表现为:农业标准缺口较大,现行标准数量明显不足;部分农业标准亟待修订,现有农业标准之间配套性较差;国际标准和外国标准收集掌握不全,国际贸易磨擦时有发生。

  推广实施力度不够大。据2007年统计,推广实施面积仅占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的25.14%。一部分农业标准成了摆设,没有得到及时推广应用。一些镇乡级农技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力量相对薄弱,对推广实施农业标准缺少必要的培训和直接的工作指导。一些农民由于受文化水平限制,不愿执行农业标准、不按标准施工。

  监管工作不够到位。农业标准化建设需要相关部门间的通力合作,但工作中各自为政的现象依然存在。在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方面:部分标准农田名不符实,没有达到建设标准。部分通过土地整理建成的标准农田由于放松了后期管护工作,土地质量下降、甚至出现抛荒现象。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中,个别项目返工多、进度慢、质量差;在农业生产投入品质量控制方面:由于农户分散、农药进货渠道多,监管工作难度大,部分禁用农药仍在使用,农药残留问题仍未完全解决;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方面:检验检测机构大多由主管部门各自设置,有的项目重复建设,有的项目一直空缺,很难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检验检测机构体制不相适应,目前几乎都是公益性事业单位,没有按社会中介组织的市场化机制运作;在农产品市场监管方面:市场准入制度未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鱼目混珠,优质品卖不出好价钱,挫伤了生产和经营者的积极性。

  配套措施不够有力。这方面各地反映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资金投入总量不足。个别县由于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有的项目降低建设标准,达不到原定目标设计要求。二是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尚欠理想。近年各地虽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但部分农民仍不愿把承包地流转出去,不利于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

  C 建议对策之一:

  增强农业标准化建设的紧迫感

  “加强宁波市农业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农业标准化建设水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必须增强农业标准化建设的紧迫感、构建农业标准化建设新格局,从而推进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这是采访中,市政协经科委课题组人员和参加座谈会的有关部门负责人一再强调的。

  增强农业标准化建设的紧迫感。就是要充分认识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开放型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需要农业标准化作支撑;就是要充分认识发展现代农业,用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和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需要农业标准化作引领;就是要充分认识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争创优质品牌,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民心工程,需要农业标准化作保障;就是要充分认识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任务。

  构建农业标准化建设新格局。一是坚持农林牧渔各业标准化建设一起抓,当前要以无公害农产品、名优农产品为重点,完善种子种苗、生产资料、生产技术规程、产品质量等级、检验检测等标准,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二是坚持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标准化建设一起抓。要特别重视搞好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各主导产业的标准化建设和农产品加工标准化建设;三是坚持政府及相关部门农业标准化工作一起抓,要充分发挥市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作用,市委农办,市质监、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国土资源、工商、财政、水利、商贸、农机、农科院等有关部门,都要按照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新局面。

  全面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进程。在推进农业标准化的工作中,要以农业标准化建设促进品牌建设,以品牌建设推动农业标准化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品牌理念,围绕开发、培育、创建品牌农产品的目标,把推进农业标准化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引导生产和经营者开发、培育更多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创建更多的市级、省级、国家级品牌农产品;必须切实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重点抓好示范区建设,努力达到农业标准化建设市有示范县、县有示范乡的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品牌优势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逐步按照“统一品种、统一生产管理、统一产品品牌、统一包装标识”的标准模式运作,为创品牌打好扎实基础。

  D 建议对策之二:

  强化公共服务的平台建设

  采访中,一些农业界的政协委员纷纷建言,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必须强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努力完善农业标准化服务体系。

  一是要强化基层农技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以县级农技总站为中心,区域性农技站为骨干,村级农技员和农业行业协会、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业大户等科技人员为基础的农业标准化服务体制。要把农业标准化工作明确纳入相关组织和科技人员的职能、职责范围,全面施行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要总结和借鉴市水产标准化委员会的工作经验,推动建立更多的与宁波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相适应的诸如蔬菜、瓜果、畜禽等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高各业的标准化水平。二是要强化信息服务网络建设。着力办好“宁波农经网”、宁波市农业局门户网站、“宁波林业信息网”、宁波海洋与渔业门户网、“种植业大户信息平台”、“标准专利网”、“农产品标准数据库”等涉农网络,强化农业标准化信息服务。尤其要重视和加强“宁波农经网”的建设,使之早日成为宁波市首家农业标准化公共网络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便捷有效的农业标准化信息服务。三是要强化国家标准馆宁波分馆建设。支持市标准化研究院努力办好国家标准馆宁波分馆,做好国内外农业标准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增加馆藏标准数量,开展信息咨询服务,尽力满足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出口对国内外标准的需求。

  委员们同时指出,农业标准化的推进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各方坚持不懈的努力。有关部门应切实做好组织、引导、协调、服务工作,加大监管服务力度,确保农业标准化建设顺利推进。要加大对农业标准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给予稳定的经费支持;要积极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来资本投入农业标准化建设,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机制;要加大农业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力度,全面建立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主的例行监测制度,把农业标准化贯穿于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监管中,确保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成果。

作者:佚名 来源:食品商务网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19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