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看来非常简单的问题,居然成了福州某广播频道有奖竞猜的题目,并开出了好几百元的现金重奖。更令人意外的是,一群“热心听众”居然接二连三回答得牛头不对马嘴,与此同时奖金数额不断增加。然而,如果你真的拨打电话去回答问题,却会发现,不但拿不到奖金,反而会赔进去大笔电话费。(《海峡都市报》 12月3日)
打着益智的旗号,玩骗钱的勾当。早几年的时候,这种互动类游戏节目曾在电视上风靡一时,后来众多政府部门联合整顿,如今基本已从屏幕上销声匿迹。岂料居然挪了个窝又跑到电台圈钱去了,这般迅速地死灰复燃,真不知是违法成本过低还是相关部门整治力度不够?这用录好的节目来招引听众打收费电话,并且不断刺激他们抱有中大奖的幻想,以谋取那2元/分钟的高额话费,与抢钱何异?
其实国家对于这类非法活动禁止通告一直都在发布。2005年,国家广电总局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话和手机短信参与的有奖竞猜类广播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开设有奖竞猜类节目,不得含有虚假不实内容。2007年,信息产业部又下发《关于清理和检查通过媒体互动方式开展信息服务业务的通知》,媒体互动节目不得以一些极其简单的答题为诱饵,利用用户投机、博彩心理,诱骗用户参与;不能设置消费陷阱,对于通过互动答题方式开展的信息服务业务,用户在未参与互动答题的情况下,不能被收取信息费。可到当前看来,规定是规定,现象是现象,好像成了风马牛不相及之事。如此架空政府声音,怎不令人徒生感叹。
当然,明眼人看的是电台在揽财,殊不知这还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业内人士透露,这种竞猜节目往往是开发商负责制作竞猜游戏,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商为电台提供拨打热线的技术平台,并代收信息费。应该说,按照信息部门“谁接入谁负责”、“谁收费谁负责”的原则,移动、电信等部门应该对提供接入服务的增值电信企业进行监督和考核。可在巨大的利润面前,这些电信企业显然是被金钱迷住了眼,这般放任自流也就变成了一种助纣为虐。
这样的节目看似来钱多且快,可依然摆脱不了低俗、带有欺骗性质,而任何一家媒体一旦失去了对观众、听众、读者最起码的尊重,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在扫除这类“有奖竞猜”顽疾上,不妨学学国外,媒体也有公众监督机制,可直接受理市民投诉,恐怕那样才能促使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